[心得] 慈心觀的內涵及我們可以做的理解與適用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20-04-10 10:07:09
佛教教義講「慈心觀」(不論南傳、北傳),並沒有要叫奉行者理應被「軟土深掘」啊。
1.如果是下次又將在被「深掘」前,當事人當然該婉拒就婉拒對方不合理的要求,亦即
不被掘,不是嗎?
ps.如果對方因此威嚇你或感情勒索你,你要嘛採取往後第三段的解法,同時謹記九陽真經
(超級大偽經,僅有少數一、二句可略做參考)寫的:「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
2.慈心觀是指當事人「被掘後」不免憂煩惱苦,因此在證悟得道、殺除煩惱之賊前,藉由
慈心觀讓凡夫們稍微有能對治「上一次」被軟土深掘所遺留在心頭揮之不去的憂煩;這
是近期的功用。
ps.當然,長期來看,配合四念處的禪修,有長期而言修行出世法的作用。
上述2.才是入世生活時的心態重點啊。不然整天「因為被軟土深掘的那檔舊事」在那邊像
鋼鐵女韓粉一樣「氣氣氣氣氣」,其實對當事人自己也沒好處,不是嗎?這是心境的層面
。至於入世面該怎麼處置「事情本身」,就依入世之法解決(上調解委員會、找議員協調
、報警...etc.,加上依然「努力」保持的不卑不亢的心情)啊~
至於連上述解法舉例也無法解決的(可能在多數人眼中真的是小)事,那又何必一直「氣
氣氣氣氣」呢?慈心觀至少提供給了當事人一個「可以不氣」的「一套論述」呢。
以下附錄聖嚴法師的法語(我淺見提議:往後若有至少100個字甚好、200個字更佳的漢字
「自己心得」,才是比較佳與認真的「首先發文」轉貼法語或讀經內容的模式。
因為若僅僅只轉貼法語、或經文,有點太單調,現例的30字心得又過少(除非是回應文,
我淺見認為可以50字左右為準);所以拋磚引玉一下,本文以「心得」文分類定位來po出
,如上所示):
慈心觀 ■聖嚴法師
修習慈心觀能幫助我們祛除瞋心,並生起度眾離苦的願心。一個以菩提心來修習慈心觀的人
,不但會設法幫助眾生從身心的苦痛中解脫,如果因緣具足,也會引導眾生從佛法中得到喜
樂,最終進入涅槃。
慈心觀的五個層次
慈心觀的修行有五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去觀對我們有利、有害,或無利無害的有情眾生,
經由這三種關係來觀想眾生,可以讓我們更了解該如何幫助他人。
第二個層次是觀想自己。當我們和他人接觸、互動時,通常會依著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感覺
去回應,我們要去探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這些感覺多數是來自於我們對這個互動關
係的覺察、判別,這個互動是會為自己帶來利益呢?還是傷害?不過,如果我們能夠了解,
「心」不過是一連串不斷變化的感官印象和妄念時,就會驚覺到,根本不需要去執著這些印
象或感覺,也沒有理由去喜歡或不喜歡與他人間的互動關係。
第三個層次是去探究,在與眾生互動的當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要從一個物體與另
一個物體接觸的角度來觀。比如讚美和指責,其實只是聲音或者音波的振動進入了我們的耳
朵;而微笑或皺眉,也不過是眼睛對光線的感知。這些外在的現象就和身體一樣,都是虛幻
不實的,一旦我們能領會到,便不會再有喜歡或討厭的感受,而能平等地對待一切眾生。
可是在這個階段,還不是真正的慈心,那我們如何才能對那些沉迷於一個虛幻自我的眾生生
起慈悲心呢?
在第四個層次的觀想對象還是一切有情眾生,不過此時是著重在眾生所受的苦,以及受苦的
原因,也就是眾生的無明愚癡,不知道「我」的真實自性。眾生不清楚自己行為的動機,或
許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快樂或生氣;他們執取事物,害怕遭受損失,因此而受苦不已。
沒有不變的關係
我們應該要了解,有情眾生的身心其實並不自由,而這也是另一個讓人受苦的原因。有時明
明知道某些事情不能做卻做了,就好像有兩個自我,各自往不同的方向拉扯。有情眾生歷經
生、老、病,然後死亡,在這短暫的一生,每個人都經歷了種種的身心苦惱,所以對眾生要
有慈悲心。
慈心觀的第五個層次,仍然是觀有情眾生,不過此時是要平等觀,與我們既非有利,亦非有
害,更不是毫不相關。其實只要能了解眾生和我們的關係不是固定的、永恆不變的,自然就
能做到平等觀。我們無法確定,現在與我們有善緣的人,過去一定沒有敵對過,反之亦然;
總之,沒有任何一種親密或敵對的關係是確定的、不變的。
若從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來看,每一個眾生在過去生都曾結過緣,未來世也可能會再結緣
。能夠這樣想,所有的眾生與我們就是平等無差別,如此便能生起慈悲心。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345期》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0-04-11 13:57:00
慈悲的三個層次眾生緣,法緣,無緣.提到因緣和般若,才能顯出佛教和其它宗教慈悲不一樣的地方.
作者: johnyuko (...)   2020-04-14 21:21:00
soulism大說得很好,就我個人的理解是:勿以執著修慈心,勿把慈心修成了貪愛。給您參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