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了部影片,影片裡法師提到很多人總愛問他這些問題:
「師父,我要怎麼修會開悟?」
「師父,你看我會不會開悟?」
一堆人想來找明心見性,找證阿羅漢……
法師就說了:「就像一個小孩子上了餐桌不吃飯,一直拚命問:『爸爸,我什麼時候
會吃飽?』他的爸爸只好說:『你要趕快吃,吃完了就會飽了。』你不吃只在那邊問
說怎麼樣才會飽。你不吃怎麼飽……」
然後才又說回正題:「你要開悟,要修行具備的條件有嗎?先把條件具備好,這是個
關鍵處……」
還蠻有趣的。
法師提了三點:1人格性健全。2有完整的正常的家庭社會生活。3開始對生命產生疑問。「人生應該怎麼樣才對?」「人生應該怎麼樣才好?」具備這三點後開始修行,進步會很快。最初的時候,自己1、2點是不具足的說……
我的理解是,要開悟不是用修的,邪見轉為正見就是開悟了,身在世界但心具有法界觀就是開悟了,是靠見地開悟的。佛經最後每個人聽完佛陀所說都開悟,他們有修什麼嗎?沒有。用法師的比喻來講的話,「清楚理解到要吃飯才會飽」,這樣就叫做開悟了,但有沒有真的飽?還沒。真的開始吃才會飽,這叫作證悟。參考一下囉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8 09:49:00樓上的"開悟"定義 屬於"概念文字理解"範圍...
「開悟不用修」的觀點,若套用吃飯飽的比喻,應該是他理解七天不吃餓不死。沒什麼吃的欲望。這是上上根器。另外,聽佛陀說法那個當下就是在修了哦!最後,「證悟」的說法完全認同。
1、2定義可能要更清楚更具體 G師兄不用妄自菲薄因為這兩點很難定義 佛陀也是出名的失去生母成家不久就跑去修行 真的不容易定義
那個說法還在概念上 不是體驗入空性或真如觀的說法佛陀說完就開悟兩者一者說法者是佛陀 二者聽者已經累積很多的修行或是說根器成熟 可以光靠聽法就轉入體驗入就含証量 怎麼區分... 還是要從其他跡象看行者對經文 祖師的註釋有沒有越來越契入 身口意有沒有轉換 如果是真如系的開悟 開悟之後之前談的世俗菩提心要很猛烈地發出來 要相信有十方諸佛... 遇到事情時對事情的反應有沒有自然就是開悟人的破人我 破二元見的味道 這要給禪師判斷... 如果沒有辦法親近禪師就只能在系統邏輯清楚的教下系統慢慢聽 聽漸修會出現什麼樣的身口意變化來對照 當然還是當面親近教師為好有時候真如系會強調這個... 一念信解 信入真如理觀當然可以說光是文字信解就有很深的善根累積
不是妄自菲薄,確實是不具足。自己這一年多來算是變了一個人了。
可以看看釋迦牟尼說他跟彌勒菩薩的故事。雖然較彌勒晚開始學,但因精進故,卻比較早成就。相信自己的佛種,以聖者的標準自我要求,有此決心與勇猛,即身成就不是難事。謗佛最大的業莫過於不信你自己的自性佛,而有輪迴的無間業。加油,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不足,用種種法藥治種種病,隨喜您。
開悟「不用修」是你已經進入了那個本來的狀況,事後回溯得到的結果。 也就是頭腦事後回來分析剛才的情形在那個剎那,因為你的五官跟頭腦暫時消融,從來沒有過此經驗,又因為體驗過了,所以頭腦自然知道這個「當下」是「不動」的,不論你悟與不悟,對其沒有增減開悟本身並不是多深奧的事情,從字面上來看就是你的心因為五官和思想的束縛脫落、打開,而顯露了本來你以為故意修飾自己的念頭、把話講的好聽就是修行或者一直在腦海裡裝一些正面、正確的觀念來改變自己心中有「好壞」的分別,然後有相對的「行為」在開悟的瞬間你會發現,那些對於本性絲毫沒有改變所以慧能才說「正邪俱不用,清淨至無餘」,從實際的真實狀態可以說,頭腦本身的運作,就是一堆理論在思考「開悟」的狀態中,是「照見」,絕對不是理解身心真正的改變就是頭腦運行的五蘊突然放大光明還有一件事情盡量不要去做,就是一直去思考開悟的境界悟者對這個形容,都是開悟後,事後回溯用頭腦整理出來的表達,是給後面的人自己印證用的。 你一直去思考開悟這件事,一直在佛經找理論分析整合,就像繞遍全世界找那個放在你房間的存摺,你的頭腦愈想CATCH它,就會跑得愈遠,本來這個結不存在,因為你愈想解開它,結果自己愈打愈多結,要「忘掉」開悟這件事,在生活中清晰的體驗每一刻,觀察生命的本質,所以那個法師講的沒錯,為什麼法師較容易開悟? 因為他生活幸福穩定後開始思考生命的本質,最後他發現所屬的世界是一場騙局,他生起那種放下一切,甚至放下生命的勇氣,那個才是開悟的最重要條件,就像佛陀看到了路上有死人的那一刻,從那一刻開始,他就已經死了,那種心就是大家常在講的菩提心,才是真正會證悟的動能,悟者一定是一個革命家他不可能是一個乖小孩,只是在生活中看到這個東西好像不錯、蠻有高度、蠻有靈性的,所以我也要來學一下,來用一些被大家認同的學習方法,證明我很乖、按部就班來紙上革命,這樣比較安全,因為沒有真刀真槍,修行是真刀真槍的,你看大寶法王,混的好好的他幹嘛逃去印度他自己有講,他還沒有證空性,他知道他所處的教理環境客觀條件是人為營造的,對於他的證悟幫助有限,他需要生起一種革命的勇氣,逃脫自己的舒適圈,即使已經貴為法王,他仍然願意為了真正的證悟,犧牲一切現有的克里希納穆提從小就被培養成救世主,什麼宗教經典老師全部學得透徹,證悟後第一件事就是解散他的組織然後告訴大家沒有什麼救世主,要找真理必須從你自身的動機和觀察深入,所以盡量不要去想開悟的事情,不要打假球,多看一些成道祖師的人生真實經歷,從他們的經歷中去生起那種「體驗、窮盡生命」的決心,遇到問題時再從他們整理出來的理論中找答案,甚至最後你必須要很獨立的,把這些理論暫時先放下,從自己心中升起真實智慧東方人的自我建立不全,特愛打假球或者裝乖,對生死對生命沒有勇氣去突破或放下,只是想混日子走安穩路線上教堂、學習宗教經典,婚姻大事還要父母安排之類的然後告訴你這叫穩健、小心、理智,我跟你說沒有這種事你從佛陀把他皇位跟老婆孩子丟掉,連夜出走的行為來看就知道,要真正的觀察到事情的真相,真正的有犧牲跟放下的決心,跟扭扭捏捏的混在宗教中的動機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那個效果就在於你一開始「發心」的力量
最近一直在思考的是,主要在聽的那位法師已經到了什麼境界?自己不知有沒有機會超越?XDD
人家心經是寫「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結果現在一堆人是在書裡、在他人身上找空性見。這也是為何之前建議繼續修置心一處的原因。不先把空性見、九住心弄好,不知道是要觀什麼東西。當然也是可以一起,但容易變成用想像就是了,就自己拿捏了。
想像也不是一定不好。觀無量壽佛經裡提的觀極樂世界主要就是想像。但沒那專注力還觀不起來。先前自己是練到水觀就沒在練下去了。結論就是,想像也要往好的地方想
小時候扮家家酒確實就是用沙煮飯,吃的時候就靠想像了比方說先前說的,看到花,用想像的方式做花供養,這樣倒底是算有供養還是沒供養?雖然自己的理解,這種用想像的方式做供養,主要還是培養專注力,別胡思亂想。若實在無法止住想像,那就好好的控制想像。大約是這樣看到一朵花後,用想像的方式搬一堆同樣的花到大雄寶殿也不容易。最近都開始在思考要不要來研究插花了XDDD
連頻率都不對了,還想連上極樂世界的頻道,你覺得可能嗎?難怪萬人念佛成就的少少沒幾個。人家是在寶月輪裡觀上師、觀種子字,結果一堆人是用想像出來的。有啦,如果你是童真體可以這樣煉啦!跟藏地的小孩一樣,從小就出家去修行那樣。我自知是漏體,我可不敢這樣煉,不然煉到最後會變成著相的神經病,整天幻想看到神佛搞通靈、搞超渡。觀這個字,它本身就是象形文字。如果不用自己的神光激活松果體,說在觀都是騙人的啦!
念佛法門法師說,主要還是四段呼吸「停」的位置念,功
而左思右想、搞想像剛好就是會產生腦熱,鈣化松果體。偏要反著煉怎麼可能成功?
夫好的人在「停」的位置停五分鐘是可能的。這是法師說
不然什麼叫清涼地菩薩摩訶薩?就是你激活了松果體後,顱腦腔內自然會是清涼的,神光足,寶月輪就會現前了。而月輪的圓凝程度取決於你的定力、置心一處的程度。
你雙眼微微咪起來在鼻尖交叉,天目也往鼻尖觀,三光交會於鼻尖白,這就叫做日月星三光交會。‘’心‘’這個字就是這樣來的。你看那些死人的大體,臉上都沒光采。那些健康的人都神采飛揚臉上有光。那些搞通靈乩童的,一堆臉都黑的跟什麼一樣,都是用生命光去搞附體換來的。
恩,還不會想研究這個。目前主要還是看呼吸和懺悔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