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在討論的過程當中提到「戲論」兩個字,
如果一般人從字面上去理解,可能會以為是「戲言」之類的意思,
因此特別去查了一下關於「戲論」說法。
在YT上分別有法藏法師和淨空法師提到戲論的影片,
搭配關鍵字即可查到影片連結,在此簡略一下兩位法師的說法。
法藏法師舉了一個印度數學天才-拉馬奴金作為例子,
說拉馬奴金提出了一個數學公式打破了過去人們對數學理性的理解,
相較於拉馬奴金的公式可用來解釋宇宙現象,原本人們對數學的理解就淪為「戲論」。
而法師又補充,但拉馬奴金即便如此天才,提出的數學對人類科技應用貢獻之大,
但相對於解脫生死而言,這些偉大的數學發現也淪為「戲論」。
淨空法師則是舉了佛陀世尊在生前最後的說法,
世尊說自己對於佛法沒有說過一個字,過去所說的都是「戲論」。
這種看似自相矛盾的說法,卻是有其道理。
因為面對真正的解脫,所有一切都要放下,包括以任何形式表達的佛法。
任何語言文字形式的表達都是引導入門的工具,要真正入門必須連工具都放下。
若繼續專研執著於工具本身,則有礙於入門。
所以世尊說的沒錯,相對於生死解脫而言,過去所言佛法亦是「戲論」。
大概是這個意思。(這讓我想到<金剛經>當中竹筏的比喻。)
所以對於「戲」字的理解,就不是開玩笑的嬉戲,而是一種假託的手法。
戲的演出是假的,其為助於理解演出內容背後所隱藏的涵義;
戲的形式有侷限,有邊界,僅在某種環境條件範圍內是成立。
而對生死解脫而言,一切形式的表達都是戲論,這是絕對的;
但在尚未面對生死解脫之前,戲論的概念卻彼此之間卻是相對的。
例如說,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可以解釋地球上的關於物質運動的物理現象,
但卻不能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那樣可以解釋整個宇宙的物理現象。
如果不擺脫對萬有引力觀念的執著,跳脫地球的框架,就無法理解相對論。
但若連萬有引力的理論基礎都沒有,也難直接理解相對論。至少對多數地球人是如此。
所以相較於相對論,萬有引力定律就是戲論。
而戲論又有其實用功能上的必要性,
就是說要達到目的地,不能沒有工具。
而工具的形式是要能夠被凡夫俗子所接受,所以必須考究。
剛好也看到蔣勳老師提到為何鳩摩羅什大師所翻譯的<金剛經>能夠這麼廣泛流傳,
一部分原因就是羅什大師採用了像<詩經>的那種格律的翻譯表達方式,
故能對中原人士有語感上的共鳴,故更能被接受。
同樣道理,為何是12因緣,而不是11或13因緣?
推測應也是為了助於讓大家有印象、能記憶,進而理解內涵。
如果一開始是用另一種難以讓人有印象、又難以記憶的形式,要進而理解內涵就更難了。
為了便於傳播大眾,並助於理解的目的,戲論的形式必須考究斟酌,
但是達到目的之後,就無須執著其形式了。若再執著不放,反而有礙。
部分人在尚未理解內涵前,難免先為其形式所困惑,
若能對於形式給個說法,對方也能接受,那麼進一步探究內涵的機會就更大了。
以上關於戲論的戲論,個人淺見。
為了便於板友參酌,以下補充前文所提及的影片連結:
什麼叫戲論?以印度數學天才為喻【精華37】- 法藏法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1ebRuhb7dM
破盡戲論是什麼意思 - 淨空法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cacvaz43Gw
每個人的人性組成就是一部佛經,這是蔣勳的金剛經,你的呢? - 蔣勳老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JAhgGPNq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