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問不到人來這一邊問看看

作者: comferret (懶懶)   2024-06-17 21:17:54
我感覺到自己有貪心,在某些時候。
但是,我感覺到的貪心可能是經由心跳快。肌肉緊繃。溫度上升。都在色身感覺上辨識出貪
心。
可是沒辦法看到感覺到心裡的貪心。
如何才是可以看到心裡的貪心?
作者: bc030021 (daily)   2024-06-17 22:04:00
我想你說的應該是你的染愛意識活動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4-06-17 22:25:00
當下看不到的,如果當下看得到就表示你跟他分離了,菩薩境界要事後去回溯才看得到當時的反應機制但是你事後回溯也只能看到那個反應的發生過程,你要找他的根源是找不到的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24-06-17 23:03:00
https://youtu.be/NQd-iofbMzM?t=495[聰明 是老天開放給你的東西 不是你發明的] 還算可參考
作者: budda (藍琳)   2024-06-17 23:18:00
你試著將五根(根)關起來,此時與外面現象(塵)分離,然後觀察自己的心識、念頭如何活動,貪心或許即能現形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4-06-17 23:24:00
貪瞋癡的來源是第七識末那識。請看八識規矩頌的第七識頌https://youtu.be/gy2i9bfyO-8?si=hTlN5P8y9j_mcpyL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4-06-17 23:53:00
要觀察的一點是,眼睛本身要怎麼看到眼睛自己?如果我就是貪念本身? 我怎麼能看到我自己?
作者: a8856554 (虛舟)   2024-06-17 23:57:00
有時持續性的感受會比較容易觀察到貪心所,比如從冷氣房要到酷暑的戶外,就容易觀察到貪著舒適的心。或是吃了很美味的餐點,在飯後一段時間還想再吃的那種感受
作者: budda (藍琳)   2024-06-17 23:58:00
佛學的修行要回歸佛陀的教理,不建議用佛學以外的方法去學習,基礎佛學要紮實地學,根基穩、方向對才能走到成佛之道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4-06-18 00:08:00
以佛法來說,你要暫時進入第七識以上的境界,這時第六識會暫時止息,「能觀能思考的我」不見了,剩下第七識的心識波動,出定之後你就會知道那個是貪瞋癡的振動但原PO的問題在於,他想要從心裡找到他? 心裡在那裡? 他認為可能在那個心跳會加速的身體裡面,這本身就是誤區喔,第七識以上已經不只是在身體裡面了
作者: proton63 (proton63)   2024-06-18 08:19:00
你的問題是沒有禪修經驗作對照,離五蓋包含貪欲蓋,培養五根五力以後,念根就有力量抓取貪心的升起。如果你陳述的是色慾反應,修不淨觀可導致離欲,心才能回復易於操作的狀態,能以念根去關照貪心。Sorry, 是觀照不是關照不淨觀可能需要人帶領才不會太過。我建議是對應你貪慾的淨觀,如觀女體色好就對應觀組成並屎尿如是不淨充滿身中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4-06-18 13:28:00
隨喜,有發現問題並提出是好兆頭,也算是靈性覺醒。會建議你去讀楞嚴經,裡面有講解心、六根、識之間的關係與作用,並繼續練習自觀,慢慢的智慧會開,就會與經典上的內容相應了。以自身的經驗而言,以前是從觀察意根開始修,常常會聽到思維的聲音。初步會覺得觀察聲音的人與被觀察者是兩個獨立個體,所以我可以像是個旁觀者一樣看思維的運作。但是當我作意想要刻意想什麼內容時,例如在思維裡面大喊,主控權卻在觀察者身上,這時候又只有我沒有他。再下一個階段,喔~ 原來我跟他本來就不二,只是各自在不同地方作用,並把這個作用當作是獨立的一個個體。就好比把一碗水拿去冰箱冰,會從表層開始結冰,一開始以為冰與水是兩個獨立的個體,換個角度想,本來就是一,只是各自產生作用而已。後來修,覺得緣六根都是一樣的,就不會只單修某一根,因為都是心的作用而已。只是一開始跟自己有緣、相應的是意根,所以方便一門深入。然後,不用執著一定要用眼「看」到的,因為那只是是心在眼根的作用而已。聽到、感覺到、聞到、嚐到、想到...都是心眼的作用,「覺」就是心眼觀到、看到了,所以說佛性就是覺性。像是你觀察到貪心,那就是心眼觀到了,就是佛性在發揮作用了。而發菩提心,就是幫助我們將這個覺性、金性彰顯出來。然後將這個貪心的相化空,在空中產生智慧,用心力去扭轉,改變原本會被貪心導致相應後果的軌跡,就出離啦~圓覺經云:「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大般涅槃經 》:「汝言:『眾生悉有佛性,何故不見?』者,是義不然。何以故?以諸因緣未和合故。善男子!以是義故,我說二因:正因、緣因。正因者,名為佛性;緣因者,發菩提心。以二因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石出金。」然後也可以去觀貪心的成因,觀他的成住壞空,分析自己的貪心是怎麼來的,透過觀幻來證空性。然後並不是真的有一個什麼可以代表貪心的東西來被看到,而是被「我」解讀而成的結果、相,比較像是能量因為心相續的牽引造成的作用。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24-06-18 18:02:00
https://i.imgur.com/CxltFYc.jpg (只抓圖 還沒看...)
作者: dog2362 (南台灣肥宅王)   2024-06-18 19:31:00
你如何知道有貪欲呢?一般的貪欲除了身體的訊號(色身),還有樂或苦的感受(受),還要產生想法(想),思考這種感受(行),最後透過自己的知識去辨識出這應該是貪欲(識)。也就是說,你經歷了色受想行識(五蘊)的過程才能認出你身上有貪欲同時你的心知道有貪欲,但你的心識還無法充分理解明白,要擺脫這個狀況要加深對12緣起、五蘊、六處...等等的理解,也就是(正知正見),以此為基礎在日常生活與禪修時修行,先從較為粗略好理解的感受開始,比如當升起憤怒感是告訴自己我現在有憤怒的心(例:騎車路怒症發作時),然後分析當下狀況,理解憤怒升起的原因,便可以透過正見理解對治。精勤的練習便可以逐漸對各種雜染越來越警覺(正念),精勤思考便可以越來越能分析理解當下升起的身心感受(正精勤)。之後就是理解對治法(擇法)...等等八正道修行。大概是這樣,有錯請指正。
作者: luciful3 (阿源)   2024-06-19 03:57:00
戒貪要多布施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24-06-19 09:19:00
不能知自心 卻由心故畫法不可說 所說即非法補特伽羅非佛說? https://youtu.be/CPVozBSGQ3M?t=184
作者: bce (歸雲)   2024-06-19 13:07:00
我覺得原Po能做到這樣已經非常不容易了說我有時候已經跟自己說要觀照,卻仍然被不由自主升起的情緒習氣牽著跑,要做到純粹觀照,不參與其中,真的很難啊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4-06-19 14:12:00
不可能,那菩薩境界了,人一定是情緒先起來後面才發現自己剛才被牽著跑,差別只是在修行的人,他的心不會一著粘著或加強那個情緒,他可以「空觀」讓情緒消失高層次的境界是情緒升起後自然消失,連刻意空觀都不用那表示行者的定力已經根植空性,情緒只是一個示波器起伏的波形,他連去觀照都不用觀照了這個叫「安住無生」,這種層次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從頭到尾照見無明起伏,但是卻無沒有觀者刻意去觀那太難了,這種境界的人心中連佛法都沒有了,一般人看到情緒或無明,還要去抓佛法裡的方法和說法來對應這種人已經安住無生,外面的起伏、佛法在這個層次全部消失,外境的事情對應到行者的六根,全部都只是影像我們一般人是身體擁有自己的意識,這種人已經是意識擁有那個身體,那個身體只是投影機,而意識處於無生實修上來說,只要定力到一個層次,無明起伏時你攝心念回到定境,那個干擾可以很快消失,一般人這樣就很好了
作者: bc030021 (daily)   2024-06-18 06:04:00
我想你說的應該是你的染愛意識活動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4-06-18 06:25:00
當下看不到的,如果當下看得到就表示你跟他分離了,菩薩境界要事後去回溯才看得到當時的反應機制但是你事後回溯也只能看到那個反應的發生過程,你要找他的根源是找不到的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24-06-18 07:03:00
https://youtu.be/NQd-iofbMzM?t=495[聰明 是老天開放給你的東西 不是你發明的] 還算可參考
作者: budda (藍琳)   2024-06-18 07:18:00
你試著將五根(根)關起來,此時與外面現象(塵)分離,然後觀察自己的心識、念頭如何活動,貪心或許即能現形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4-06-18 07:24:00
貪瞋癡的來源是第七識末那識。請看八識規矩頌的第七識頌https://youtu.be/gy2i9bfyO-8?si=hTlN5P8y9j_mcpyL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4-06-18 07:53:00
要觀察的一點是,眼睛本身要怎麼看到眼睛自己?如果我就是貪念本身? 我怎麼能看到我自己?
作者: a8856554 (虛舟)   2024-06-18 07:57:00
有時持續性的感受會比較容易觀察到貪心所,比如從冷氣房要到酷暑的戶外,就容易觀察到貪著舒適的心。或是吃了很美味的餐點,在飯後一段時間還想再吃的那種感受
作者: budda (藍琳)   2024-06-18 07:58:00
佛學的修行要回歸佛陀的教理,不建議用佛學以外的方法去學習,基礎佛學要紮實地學,根基穩、方向對才能走到成佛之道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4-06-18 08:08:00
以佛法來說,你要暫時進入第七識以上的境界,這時第六識會暫時止息,「能觀能思考的我」不見了,剩下第七識的心識波動,出定之後你就會知道那個是貪瞋癡的振動但原PO的問題在於,他想要從心裡找到他? 心裡在那裡? 他認為可能在那個心跳會加速的身體裡面,這本身就是誤區喔,第七識以上已經不只是在身體裡面了
作者: proton63 (proton63)   2024-06-18 16:19:00
你的問題是沒有禪修經驗作對照,離五蓋包含貪欲蓋,培養五根五力以後,念根就有力量抓取貪心的升起。如果你陳述的是色慾反應,修不淨觀可導致離欲,心才能回復易於操作的狀態,能以念根去關照貪心。Sorry, 是觀照不是關照不淨觀可能需要人帶領才不會太過。我建議是對應你貪慾的淨觀,如觀女體色好就對應觀組成並屎尿如是不淨充滿身中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4-06-18 21:28:00
隨喜,有發現問題並提出是好兆頭,也算是靈性覺醒。會建議你去讀楞嚴經,裡面有講解心、六根、識之間的關係與作用,並繼續練習自觀,慢慢的智慧會開,就會與經典上的內容相應了。以自身的經驗而言,以前是從觀察意根開始修,常常會聽到思維的聲音。初步會覺得觀察聲音的人與被觀察者是兩個獨立個體,所以我可以像是個旁觀者一樣看思維的運作。但是當我作意想要刻意想什麼內容時,例如在思維裡面大喊,主控權卻在觀察者身上,這時候又只有我沒有他。再下一個階段,喔~ 原來我跟他本來就不二,只是各自在不同地方作用,並把這個作用當作是獨立的一個個體。就好比把一碗水拿去冰箱冰,會從表層開始結冰,一開始以為冰與水是兩個獨立的個體,換個角度想,本來就是一,只是各自產生作用而已。後來修,覺得緣六根都是一樣的,就不會只單修某一根,因為都是心的作用而已。只是一開始跟自己有緣、相應的是意根,所以方便一門深入。然後,不用執著一定要用眼「看」到的,因為那只是是心在眼根的作用而已。聽到、感覺到、聞到、嚐到、想到...都是心眼的作用,「覺」就是心眼觀到、看到了,所以說佛性就是覺性。像是你觀察到貪心,那就是心眼觀到了,就是佛性在發揮作用了。而發菩提心,就是幫助我們將這個覺性、金性彰顯出來。然後將這個貪心的相化空,在空中產生智慧,用心力去扭轉,改變原本會被貪心導致相應後果的軌跡,就出離啦~圓覺經云:「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大般涅槃經 》:「汝言:『眾生悉有佛性,何故不見?』者,是義不然。何以故?以諸因緣未和合故。善男子!以是義故,我說二因:正因、緣因。正因者,名為佛性;緣因者,發菩提心。以二因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石出金。」然後也可以去觀貪心的成因,觀他的成住壞空,分析自己的貪心是怎麼來的,透過觀幻來證空性。然後並不是真的有一個什麼可以代表貪心的東西來被看到,而是被「我」解讀而成的結果、相,比較像是能量因為心相續的牽引造成的作用。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24-06-19 02:02:00
https://i.imgur.com/CxltFYc.jpg (只抓圖 還沒看...)
作者: dog2362 (南台灣肥宅王)   2024-06-19 03:31:00
你如何知道有貪欲呢?一般的貪欲除了身體的訊號(色身),還有樂或苦的感受(受),還要產生想法(想),思考這種感受(行),最後透過自己的知識去辨識出這應該是貪欲(識)。也就是說,你經歷了色受想行識(五蘊)的過程才能認出你身上有貪欲同時你的心知道有貪欲,但你的心識還無法充分理解明白,要擺脫這個狀況要加深對12緣起、五蘊、六處...等等的理解,也就是(正知正見),以此為基礎在日常生活與禪修時修行,先從較為粗略好理解的感受開始,比如當升起憤怒感是告訴自己我現在有憤怒的心(例:騎車路怒症發作時),然後分析當下狀況,理解憤怒升起的原因,便可以透過正見理解對治。精勤的練習便可以逐漸對各種雜染越來越警覺(正念),精勤思考便可以越來越能分析理解當下升起的身心感受(正精勤)。之後就是理解對治法(擇法)...等等八正道修行。大概是這樣,有錯請指正。
作者: luciful3 (阿源)   2024-06-19 11:57:00
戒貪要多布施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24-06-19 17:19:00
不能知自心 卻由心故畫法不可說 所說即非法補特伽羅非佛說? https://youtu.be/CPVozBSGQ3M?t=184
作者: bce (歸雲)   2024-06-19 21:07:00
我覺得原Po能做到這樣已經非常不容易了說我有時候已經跟自己說要觀照,卻仍然被不由自主升起的情緒習氣牽著跑,要做到純粹觀照,不參與其中,真的很難啊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4-06-19 22:12:00
不可能,那菩薩境界了,人一定是情緒先起來後面才發現自己剛才被牽著跑,差別只是在修行的人,他的心不會一著粘著或加強那個情緒,他可以「空觀」讓情緒消失高層次的境界是情緒升起後自然消失,連刻意空觀都不用那表示行者的定力已經根植空性,情緒只是一個示波器起伏的波形,他連去觀照都不用觀照了這個叫「安住無生」,這種層次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從頭到尾照見無明起伏,但是卻無沒有觀者刻意去觀那太難了,這種境界的人心中連佛法都沒有了,一般人看到情緒或無明,還要去抓佛法裡的方法和說法來對應這種人已經安住無生,外面的起伏、佛法在這個層次全部消失,外境的事情對應到行者的六根,全部都只是影像我們一般人是身體擁有自己的意識,這種人已經是意識擁有那個身體,那個身體只是投影機,而意識處於無生實修上來說,只要定力到一個層次,無明起伏時你攝心念回到定境,那個干擾可以很快消失,一般人這樣就很好了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24-06-20 15:54:00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第一念是貪心,第二念就馬上提起正念。這個功夫要時時刻刻保持,那不是一下子就能辦到的,要歷事練心,滴水穿石的功夫....事不經過不知難,只能努力而已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24-06-20 17:01:00
https://i.imgur.com/Ss4GbXU.jpg(一樣 至今還沒看...)還不錯 https://youtu.be/eXRELbyDdfg?t=292( 曾仕強 : 沒有生死...、有跟無是完全一樣的 )https://i.imgur.com/QTEYAhU.jpghttps://i.imgur.com/hh2NB4U.jpg ( v=QGaPXK-W1Dk )
作者: tzboy (tzboy)   2024-06-21 22:42:00
生起貪念時 如實知道:我生起貪念。這樣就好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24-06-20 07:54:00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第一念是貪心,第二念就馬上提起正念。這個功夫要時時刻刻保持,那不是一下子就能辦到的,要歷事練心,滴水穿石的功夫....事不經過不知難,只能努力而已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24-06-20 09:01:00
https://i.imgur.com/Ss4GbXU.jpg(一樣 至今還沒看...)還不錯 https://youtu.be/eXRELbyDdfg?t=292( 曾仕強 : 沒有生死...、有跟無是完全一樣的 )https://i.imgur.com/QTEYAhU.jpghttps://i.imgur.com/hh2NB4U.jpg ( v=QGaPXK-W1Dk )
作者: tzboy (tzboy)   2024-06-21 14:42:00
生起貪念時 如實知道:我生起貪念。這樣就好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24-06-26 08:33:00
邪惡非邪惡 近佛? https://youtu.be/hnlG_WZMNs4?t=1132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