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中國第一比丘尼──隆蓮法師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6-16 06:45:59
轉自:百度 http://baike.baidu.com/view/646804.htm
隆蓮法師
被尊稱巴蜀才女,中國第一比丘尼。隆蓮法師是能海老上師高徒,德高望重,歷任全
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政協委員、常委;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副會長
;四川省佛協秘書長、會長、名譽會長;成都市佛協名譽會長等職。
隆蓮是位富於傳奇色彩的大德高僧。她俗名游永康,字德純、亦名慈;法名隆淨、仁
法、別號「文殊戒子」、「清時散人」。一九零九年農曆三月十三日生於四川省樂山縣上
土橋街游宅。父游輔國,系畢業通省師範(即川大前身)的高材生,曾任四川省教育廳督
學、靖化縣長及中學教師;祖父游西庠是前清秀才、外祖父易曙輝是位舉人,二家均世代
以教學為業。著名學者郭沫若曾是她外祖父的學生。她生長在這樣的詩書世家中,三歲學
通古詩,琅琅上口,幼承家學;自學高中數、理及文、史、哲知識;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函
授學校英語專業畢業,又從一位美籍女教師學英語;再跟西藏喇嘛學習藏文;以後又學詩
習畫,鑽研中醫,懸壺濟世。古典文學基礎劄實,詩詞書法造詣很深。
四十年代初期,她即名噪四川省城。其尊父命參加了當時四川省政府舉辦的縣政人員
、普通文官、高等文官的三場考試,均以巾幗之才,榮登榜首,故有巴蜀才女之美稱。
游永康幼時體弱多病,為了保佑她永遠健康,大姨媽給她取名「永康」,這便是她得
名的由來。
正當「金榜題名」,面臨做女縣長的得意之時,為何游永康卻拋棄紅塵,悄然遁跡空
門,到成都愛道禪堂削髮為尼,在晨鐘暮鼓聲中禮佛誦經半世紀,這對現代人自然是一個
謎,在當時亦是眾說紛雲。
如果聽聽隆蓮法師解釋,即不難破解。她說:「這不是在家人所能領悟的。我小時候
渾名叫蠻子,所以需要渡化,我甘願入佛門。」她吟詩曰:「老家原住獠人鄉,又稱蠻子
女兒王。三生有幸當和尚,要與瘋僧較長。」隆蓮法師說:「其實我幼年時就與佛結緣。
我的外祖父是家鄉佛協會長;外祖母和母親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她們很愛我。我自幼受祖
父母的影響,十三歲即長齋奉佛,潛心佛學。」隆蓮法師青年時代到成都教書,寄寓尼眾
庵愛道堂,拜著名高僧能海上師名下學習佛法。課餘,還常到書城公園佛學社聽海內外大
德講經。據一位與她同齡的老居士回憶說:「年輕的隆蓮法師是出於對佛文化的真心熱愛
,把佛學當學問,勤奮刻苦,學佛入迷,進入佛教的出世境界,自然無心世俗功名,毅然
出家。”
隆蓮法師大師的舍利為骨舍利,硬度在5到6度之間。有很強的石化特徵。形狀依舊是
骨骼碎片。骨舍利石化有時也稱作玉化。是修行到很高等級的。如釋迦摩尼的指骨舍利就
是屬於玉化。玉化的舍利最大特點和鑒定要點就是不怕烈火焚燒。隆蓮法師大師的舍利有
219粒。大部分存放在各地舍利塔內。臺灣中台禪寺有大師舍利43粒。
民國二十年(1931)春,二十二歲的游永康隨父親第一次來到四川省會成都,寄寓在
西禦街一個小院落。她在成都縣立女子中學講授數學,後又掛牌行醫。業餘時間則深入三
藏,游心法海,鑽研深奧的佛學理論。當時能海法師(1886-1967年)、王恩洋居士(
1897-1964年)、法尊法師(1902-1980年)、劉洙源居士(1872-1950年,四川中江縣人,
前清拔貢,歷任成都大學、四川大學教授)、昌圓法師(1879-1944年)等人經常在少城
公園內的成都佛學社講經說法,游永康幾乎每會必到,深沾法乳之恩。但她雖心向佛學,
于國事仍極關懷。「九·一八」事變後,她率學生上街遊行示威,向市民宣傳救亡圖存的
道理,其父怕女兒捲入政治漩渦,于次年春命游永康辭去教職,回到故鄉樂山。
民國二十五年(1936)初春,游永康跟隨父親再上成都。成都女子師範學校校長周子
高聞訊,聘請她擔任訓育主任,兼授語文、數學課。七月,現代著名佛學家、歐陽竟無大
師的高足王恩洋居士來成都佛學社講授法相宗經典——《攝大乘論疏》,游永康自始至終
前往聽講。四年後,她寫成《〈攝大乘論疏〉略述》,是為其第一部佛學論著。當王恩洋
居士見到這部書時,幾疑其出自某位佛門大德之手。待他知道作者不過是一位三十一歲的
年輕女子時,倍感驚愕!繼而大加贊許!他在其自傳——《五十自述》(1964年東方文教
研究院出版)中,稱讚游永康「天才高俊,而持志清貞,厭薄塵染。「並為《〈攝大乘論
疏〉略述》作序。
1936年深秋,游永康遵從父命,辭去成都女子師範學校教職,參加考試院文官檢定考
試,名列四川省第一名。時人為之動容,譽為「西蜀才女」。次年又參加四川省縣政人員
訓練班第三屆入學考試,主考官張瀾(1872-1955年)因臨時有事,由襄理者邵從恩(
1871-1949年,清末進士)、盧子鶴(1879-1963)主持。游永康筆試時名列第一,邵從恩
卻抑之為第二,並向她解釋:「汝女子,屈為第二者,恐人忌汝也。」游永康一笑置之。
但這卻惹惱了盧子鶴。他憤而言曰:「女子為什麼不能名列第一?」加之口試時,又親耳
聽了這位才女的答辯,驚歎時,又親耳聽了這位才女的答辯,驚歎道:「此乃蜀中這第二
個薛校書也!」(薛校書指薛濤,唐代四川女詩人,770-832年)乃據理力爭,將游永康
列為第一。
但由於游永康拒絕接受住校和參加軍訓的補充條件,又寫了一些憤世嫉俗的詩詞發表
在當時的《國民公報》上,如七絕:
「荔子香隨一騎風,民脂染作玉顏紅。
金盤禍水知多少,殷妲周褒滿眼中」。
因此,她未能踏上當女縣長的仁途。然而,當局考慮到其才華出眾,名聲在外,仍委
任其為四川省政府編譯室編譯,室主任為王白與先生(1902-1949年)。
在編譯室,編一些政府公報,寫一些應酬文章,悠閒得很。但正是這種悠哉遊哉的生
活,使她看清了官僚社會的腐敗,更加嚮往佛教的理想世界。1983年6月,她在接受《北
京晚報》記者採訪時,追溯這段往事說:「當時,我寧願化緣討口,也不想再吃那碗飯了
!所以,1941年農曆6月17日(西曆7月11日)上午,我留下一張請病假三天的條子就出家
了。」(見1983年6月26日《北京晚報》)
游永康離開四川省政府後,在成都愛道堂(即古圓覺庵,始建于明,在今通順橋街34
號)拜當時的四川佛教會主席釋昌圓大和尚為師,大和尚為其取法名「隆蓮」。在成都文
殊院舉行傳戒法會期間,四川省政府主席鄧錫侯上將(1888-1964年)大賀光臨,當他見到
游永康身披袈裟,已削髮為尼時,忙趨前問:「你出家,令尊大人同意嗎?」隆蓮合十答
道:「同意。」7月13日,她的同事楊匯川(四川辛亥革命元老楊維之女)前來探視,見
她已披剃易服,不禁失聲慟哭,隆蓮莞爾慰之。省政府對此亦無可奈何,只得按自動離職
待遇,發給隆蓮三個月薪資了事。這樣,中國少了一位女文官,卻多了一位女高僧,不能
不說是佛門之幸!
隆蓮受具足戒後,即去成都南郊六公里的近慈寺,聆聽方丈能海法師講經說法。其時
,蒙古章嘉呼圖克圖(「呼圖克圖」是清廷授予藏族和蒙古族地區喇嘛大活佛的封號,意
即「聖者」,民國時期仍沿襲這一稱號)避難來成都,住黃瓦街西陲宣慰使公署,並在少
城佛學社傳授桑德宜三部大灌頂及空行灌頂。阿旺堪布(堪布相當於漢語系佛教寺院的住
持或方丈)也在佛學社講大威德生圓次第。隆蓮自始至終前往聽講,悉獲其傳。章嘉呼圖
克圖的顧問興善老喇嘛傳授毗盧儀軌及綠度母的曼荼,隆蓮亦受其法,並將藏文四曼荼翻
譯成漢文,又譯出《入菩薩行論》十卷,交給她最崇敬的能海上師審定。從此開始較為系
統地學習修持密宗。
不久,隆蓮被聘為昌圓法師創建並擔任院長的四川蓮宗院(院址在成都武勝街十方堂
)尼眾部教務長。民國三十三年(1943)春,漢藏教理院代理院長法尊法師應邀來少城佛
學社主講《唯識三十頌》、《入中論》。三十四歲的隆蓮每日必由城北到城南親聆法音,
並作了長篇筆記。《唯識三十頌》筆記「文化大革命」中被毀,《入中論》筆記則得以倖
存,連載于1984年一至五期《法音》雜誌上。年底,她應王恩洋居士之邀,為其校對《新
人生哲學》、《〈金剛經〉釋論》,此二書次年(1944)由東方文教研究院出版發行。王
恩洋居士稱讚她「以顯了之筆,述精深之義。入能達聖言,出能喻初學。”
民國三十四年(1945),能海法師見隆蓮潛心學佛並很有悟性,遂在近慈寺將《大威
德生圓次第》傳授給她,於是隆蓮成了得到能海法師真傳的唯一女弟子。
民國三十六年(1947)夏,隆蓮隨能海法師去彭縣海窩子太平寺安居,聽講經。
民國三十八年(1949)夏,隆蓮隨能海法師去峨眉山慈聖庵安居,聽講經,這是她第
一次登峨眉,時年四十歲。
這兩次安居聽經,隆蓮收穫很大,學到了許多藏傳佛教的知識。後來,她將筆記整理
成書,有《太平寺安居講錄》等八種。她稱這兩次安居聽經,是其平生最愉快的時期。
50-70年代
1949年秋,隆蓮奉能海法師之命去成都南郊十公里的鐵像寺(始建于明萬曆十八年)
,組織該寺和愛道堂尼眾,由寶光寺方丈貫一老和尚傳授正學女戒儀軌作法,傳新戒正學
女十余人。
1950年春,能海法師命隆蓮將傑操大師的《〈入菩薩行論〉廣解》十卷本由藏文翻譯
成漢文。次年翻譯完畢,能海法師審閱後很滿意。但當時無條件印行,直到三十四年後的
1985年,才根據隆蓮手稿複印出若干部,作為四川尼眾佛學院的教材。後又送呈趙朴初先
生審閱,趙朴老閱後,認為很有價值,欣然為之作序,並將書稿交給金陵刻經處,請他們
刻印成書,收入續藏之中。
1951年春,四川大學文科研究所所長、《藏漢大辭典》主編張怡蓀教授(1893-1983
年)聘請隆蓮法師參加中國第一部《藏漢大辭典》的編寫工作。並許諾說:如果隆蓮願意
還俗,他馬上可以給她一個副教授的職位。但隆蓮絕對不願還俗,而是以出家人的身份參
加了編寫工作。這部巨著約三百五十萬字,收入辭目五萬三千多條,是一部供人們閱讀藏
文典籍,瞭解藏族語言和日常生活,研究西藏文化的大型綜合性工具書。收詞範圍廣泛,
解釋詳略得當,學術價值和使用價值都很高。該書遲至1985年7月才由民族出版社正式出
版,但張怡蓀教授沒有等到這一天,不幸于1983年9月1日病逝于成都,令人惋惜!《藏漢
大辭典》出版後,隆蓮法師撫摸著這部巨著,回憶與張怡蓀居士共事的時光,不禁悲從中
來,揮筆書一七絕,憑弔張先生。詩雲:
「邏娑遠讀會盟文,豔說搜奇郭景純。
惆悵曲終人不見,鴻篇高映雪山昏。”
邏娑為拉薩古名,會盟文,即唐蕃會盟碑。郭景純,即東晉郭璞。雪山,指雪域西藏

《藏漢大辭典》出版後,隆蓮收到二百元稿費,她將這筆錢捐給了四川省殘疾人基金
會,並賦詩一首。詩雲:
「薄參藏典貢微勞,寵荷人民皕貝褒。
移饋杏林培寸壤,扶傷猶願獻芻蕘。”
1953年春,四十四歲的隆蓮法師被聘為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從事杜甫詩歌研究。
1955年,錫蘭(今斯里蘭卡)佛教徒為紀念釋迦牟尼涅盤二千五百周年,發起編纂英
文佛教百科全書,籲請各國佛教學者給予支援和合作。中國是佛教的第二故鄉,周恩來總
理接受了錫蘭總理的請托,指示中國佛教協會撰寫有關中國部分的條目。中國佛教協會立
即成立了「中國佛教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聘請國內著名佛教學者呂澄、法尊、黃懺華
、巨贊、周叔迦、石鳴珂、喜饒嘉措、持松、明真、隆蓮等人擔任撰述、編輯和英譯工作
。內容分為中國佛教史略、中外佛教關係史略,中國佛教宗派源流、著名人物、儀軌制度
、主要經籍、教理共九類。隆蓮法師應邀赴京、住通教寺。撰寫了「中國佛教人物」中的
「圓測」、「懷素」、「窺基」、「普光」、「慧沼」、「智周」、「智旭」。「中國佛
教經籍」中的《普賢行願品》、《菩薩戒本》、《四分律》、《僧律》、《四分律行事鈔
》、《比丘尼傳》、《造像量度經》、《百喻經》、《賢愚經》、《四十二章經》。「中
國佛教教理」中的「別解脫戒」。這些文章的英譯稿已被斯里蘭卡《世界佛教百科全書》
所採用,並于六十年代出版發行。漢文原稿則由中國知識出版社編入《中國佛教》第二、
三、四輯中,于1982年8月至1989年5月出版發行。至今已重印四次,印數近三萬套。
此外,隆蓮還參加了《大百科全書·宗教卷》的編寫工作,撰寫了十二條目,近萬字
,如《律經》、《支婁迦讖》等。該書已于1988年出版發行。
1957年3月,在中國佛教協會第二屆代表會議上,四十八歲的隆蓮法師被選為常務理
事。
1958年,隆蓮首次朝禮五臺山,聆聽時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的能海法師講《上師供
》及《現觀莊嚴論》,並作了詳盡筆記。
1959年,隆蓮再上五臺山,跟能海法師學塑佛像,並撰成《〈造像度量經〉所說佛像
尺度匯釋》一書,至今仍在佛教界流傳。八十年代初,隆蓮還在愛道堂親手塑了兩尊佛像
,今尚存。
1960年,隆蓮師因身體衰弱,失眠,頭痛,腸胃不適,回到成都養病近一年。次年參
加《四川省志·宗教志·佛教卷》的編寫工作。
1962年2月,中國佛教協會第三屆代表會議在北京舉行,隆蓮法師當選為常務理事兼
副秘書長(趙朴初居士是秘書長)。9月,四川省佛教協會在成都文殊院成立,隆蓮法師
當選為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
1966年,「文化大革命」浩劫聿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被粗暴踐踏,各級佛教協會均
被迫停止活動,寺廟被封閉,經像法器橫遭破壞,佛教徒被當作「專政物件」,大量冤假
錯案層出不窮。隆蓮法師因患重病,幾瀕於死,加之一些宗教界人士暗中保護,略蒙造反
派寬宥,倖免批鬥監禁,但經籍、文稿多被損毀,令人惋惜!她居住的愛道堂禪院也成了
街道生產組的工廠,機器聲不絕於耳,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靜謐。
魔氛摧伏之後,1977年1月8日,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逝世一周年,隆蓮特作五律一首
以悼,詩雲:
「零雨東山濕,浮雲掩太清。
九州潛涕淚,四海惜英靈。
此日忠奸白,他年史冊青。
春風新宿草,遺愛遍人心。”
80年代後
1980年12月,在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代表會議上,隆蓮法師繼續當選為常務理事兼副
秘書長,並被聘為中國佛教協會刊物——《法音》編輯委員會委員。12月24日,她在北京
法源寺參加「法尊法師追悼會」。
1981年10月,四川省佛教協會第三屆代表會議在成都舉行,隆蓮法師當選為會長,成
為西南地區省級佛教協會中的第一位女會長。次年3月,又被增選為第四屆四川省政協委
員。
1982年1月,隆蓮法師和通願法師(1908-1990年)共同擔任尼和尚,在成都文殊院為
八名女尼傳授了二部僧戒。這是「文化大革命」之後,中國首次傳授二部僧戒。
隆蓮法師一貫重視尼眾教育。八十年代初,七十余歲的她見國內佛教界「叢林秋晚,
老成凋謝」,不禁深為法門悲歎!乃不顧年老體衰,倡辦「四川尼眾佛學院」,以解決當
前尼才青黃不接的迫切問題。這一倡議,很快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和中國佛教協會的支援
。1985年1月15日,中國第一所培養女學僧的高等學府——「四川尼眾佛學院」在成都南
郊鐵像寺正式掛牌開學。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居士擔任名譽院長,隆蓮法師任院長,
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遍能法師(1906-1997年)任教務長,中國佛協常務理事賈題韜居
士(1909-1995年)任教務主任。該院學制三年,開設佛學、佛教史、佛教修持、古代漢
語、英語、藏語文、歷史、地理、書法等課程。旨在培養具有較高佛教專業知識、畢業後
能從事寺院管理、佛教教學和佛學研究的尼眾人才。學員來自全國各省已開放的尼眾寺院
,年齡在18歲至30歲之間,具有高中畢業文化程度,並具備一定的佛學基礎知識,經考試
擇優錄取,每屆招生四十名左右。隆蓮法師雖然教內教外事務繁忙,仍擠出時間,每週定
期到尼眾佛學院授課十二小時,講解佛教教理、戒律等課程。循循善誘,誨人不倦,栽培
後進,培養尼才,並在佛學院為學尼傳二部僧戒,得戒弟子遍及楚水吳山,大江南北。春
風化雨,桃李盈門,如今,佛學院已畢業了十屆學生,約四百人。她們有的在各省、市佛
教協會擔任要職,有的在地方佛學院或培訓班任教,有的在寺院擔任主持、監院,有的留
校任教,為老法師分憂釋勞。在校學生也積極精進,鑽研佛法。看著這一切,隆蓮法師的
臉上綻出了欣慰的微笑。
法師常對她的學生說:「我們這一代人已是強弩之末,要不了十幾年就會消失,而弘
揚如來正法的重擔就落在你們身上,要勇於承當啊!」寥寥數語,既是法師的肺腑之言,
也是她對後學的殷切希望。凡聞之者,無不為之動容!
1985年,隆蓮法師當選為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日本佛教傳道協會授予趙朴初先生和
她「傳道功勞獎」。
1987的3月,在中國佛教協會第五屆代表會議上,隆蓮法師被選為副會長。6月,四川
省佛教協會第四屆代表會議在成都文殊院舉行,隆蓮法師當選為名譽會長,並作《四川省
佛教協會第三屆理事會工作報告》。同年4月23日,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在北京廣濟寺成
立,法師被聘為高級研究員。同時,她還被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聘為理事。
1988年,法師連任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四川省政協委員。
為了弘揚佛法,廣度眾生,隆蓮法師提出了簡化修行的主張。她認為,在社會高速運
行的今天,廣大信眾的修行,應依簡化的法門。禪宗的行坐住臥,修行簡捷明瞭自不待言
;淨土宗「縱然忙似箭,不廢阿彌陀」,也是簡化;律宗的「善觀三業」,密宗的總持,
都可以融匯在一起。如此,就可以在繁忙的工作事務中,不舍一法,自在解脫。
1990年9月11日,峨眉山金頂華藏寺隆重舉行重建落成典禮暨佛像開光法會。隆蓮法
師應邀出席,並代表因病住院的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致賀詞。又作《峨眉山華藏寺重
建志慶》七律一首,詩雲:
「西南一桂峙神州,蒼翠浮空靜不流。
雙展黛痕天地秀,半輪玉魄古今秋。
至人大願恒無盡,遊子歸心志必酬。
華藏莊嚴恢淨土,天龍萬祀護金甌。”
從1981年到1999年的十八年中,隆蓮法師接待了尼泊爾、日本、斯里蘭卡、馬來西亞
、新加坡、緬甸、泰國、朝鮮、美國、加拿大、印尼、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瑞典、孟
加拉國、韓國、柬埔寨、越南、老撾、不丹等二十余個國家以及臺灣、香港、澳門等地的
佛教界來訪人士。客人們對她在佛學、修持和比丘尼歷史研究方面所具有的高深造詣,極
為嘆服!對她為增進中外佛教界的瞭解和友誼所表現出的熱忱,甚為感激!比丘尼的始祖
國斯里蘭卡的佛教界人士,還禮請她為該國的比丘尼授戒。
1993年6月13日下午,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齊雲塔院-中國第一座比丘尼道場鐘鼓齊鳴
,眾誦佛號,四百多名沙彌尼、比丘尼以最隆重的禮節,迎接遠道而來參加白馬寺建寺一
千九百二十五周年紀念活動並擔任白馬寺傳授二部僧戒尼和尚的隆蓮法師。她們匍伏在法
師腳下,頂禮膜拜,虔敬備至。法師在接見記者時發表談話,她說:「佛門文化博大精深
,要培養一代受過高等教育的僧尼,不僅要辦大型佛學院,各個寺廟也要千百計辦學,使
出家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千百年來,佛教在中國人民中紮下了很深的根。莊嚴國土,
利樂有情,體現著佛教積極向上的精神。一般人認為:法是有階梯的。這是一種誤解。諸
法平等,無有高下。一些在家人認為出家是為了逃避現實,這也不是佛子出家的本意。」
「物質文明,利用厚土,誠為社會發展之基礎。倘若無精神文明帥之,物質文明可反為禍
源。”
從容的談吐,敏捷的思維,令人肅然起敬!
在中國佛教協會第六屆代表會上,隆蓮法師繼續當選為副會長,並擔任佛教文化教育
工作委員會第一副主任。
隆蓮法師發表的佛學文章甚多,除前已述外,尚有:《三皈依觀初修略法》、《四分
比丘尼戒本講義》、《能海法師弘法業績述略》、《能海法師年譜》、《佛教道德觀》等
等。譯著有:《比丘尼二部僧戒羯磨》(漢譯英)、《空行母儀軌》(藏譯漢)、《綠度
母四曼荼儀軌》(藏譯漢)、《毗盧儀軌手印》(藏譯漢)。法師著有《隆蓮詩詞存稿》
(未刊稿),所收近千首詩詞,功力深厚,膾炙人口。其藝術感染力之強,令讀者久久不
能忘懷。如她二十五歲時所作《甲戌春題烏尤寺》七絕一首:
「江上林巒畫不如,春風閑品美人圖。
九嶷自是無膏沐,明鏡煙鬟讓彼姝。”
婉約清麗,一唱三歎,天然入妙,不可湊泊。
又如1955年第二次游峨眉山所作五律一首:
「笑展兩眉彎,山林喜我還。樓臺新歲月,祖國好河山。
日薄峰巒近,秋清棟宇閑。何當逢白象,載我踖雲煙。”
再如六十年代初期所作《成都昭覺寺》五律二首:
「元戎藏豹略,帷幄此棲遲。未覺英風遠,長留去後思。
人天瞻筆陣,山鬼避光輝。應化厚無盡,慈雲水護持。”
法師自注:朱德總司令解放前曾避地照覺寺,傳嘗為觀音閣題額,文曰:「應現人天
。”
「常啼流血地,千古眾香城。難化長弘碧,如聞杜宇聲。
心長七年短,恩重一身輕。日暮春風裡,黃塵撲面生。”
法師自注:《大般若經》雲:常啼菩薩在眾香城鵠立七年候曇無竭菩薩說法,刺身血
灑地。西藏信徒謂眾香城即成都,灑血處即昭覺寺,故其土紅色。”
再如1980年12月所作《赴京道中》七絕二首:
「又上征輪出劍門,十年風雨定驚魂。
喜看慧日披雲出,萬嶺千峰禮世尊。
千古高風兩智炫,蜀人為法好周旋。
宗門有幸開新運,我亦來看雨後天。”
再如1985年12月所作《新都寶光寺傳戒法會圓滿紀盛》七律一道:
「一會靈山尚宛然,紫霞佳氣出雲端。
千華佛子明心地,八部威靈護寶壇。
斷惑文殊揮智劍,度生彌勒泛慈船。
衣珠無價從今獲,水在澄潭月在天。”
現如1993年所作《未必五首,訶五欲也》:
「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自招魔。
阮囊何事堪羞澀,富有恆沙是佛陀。
未必芳菲始是春,枯槎老幹見精神。
學得平心法,羅刹當前化美人。
未必名高位便增,泥中曳尾羨莊生。
青山斷發成長往,不識人間有轉輪。
未必肥甘便永年,飯蔬飲水樂吾天。
道人自有長生訣,物與民胞即是仙。
未必清閒便是仙,金仙原是火中蓮。
驕陽當午池塘靜,映日荷花別樣鮮。”
這五首詩深為趙朴老稱讚,他親筆抄錄此詩,發表在《佛教文化》雜誌上。
隆蓮法師的書法清秀娟麗,韻味雋永,自成一格,川中諸刹及名勝之地多有收藏鐫刻
,被列為國家文物。
成長環境
生長在這樣一個世代書香、家世信佛的環境裡,游永康自小就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
。她出生後僅數月,即就養于外祖父家。甫能學語,即誦唐人絕句,聲琅琅然,人皆謂之
有夙慧。由於易曙輝傾向民主革命,且被推選為樂山縣保路同志會會長,遭到清廷的通緝
。緹騎追索,形勢危急,易曙輝不得不挈母將雛,闔家避難於鄉下。辛亥革命勝利後,四
川軍閥混戰不休,兵戈擾攘,民無甯日。游永康于民國十年(1921)秋進入外祖父擔任校
長的樂山縣立女子小學讀書,但僅僅半年,就因外祖父(1857-1922年)去世而輟學回家
。在父親的點撥下學習國文、經學、歷史、地理、算術、幾何等課程,從一位美國籍牧師
的妻子燕德思學習英語,跟西藏講經喇嘛悅西格西(格西是藏傳佛教學位名,相當於漢地
大學的博士)學習藏文。後又隨博通經史子籍、長於詞文詩曲、曾任成都大學、華西大學
等校教席的劉豫波老先生學習古典文學和山水寫意畫法,拜川西名老中醫陳雲門研習歧黃
之術。「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盡年」,潛心十載,學識大進;填海深功,使這位妙齡
閨秀終於成了學問淵博的「通儒」。她擅長詩詞創作,二十歲後即出版了第一部詩集——
《志學初集》,時人為之刮目,被聘為樂山縣立女子小學教師。
接觸佛學
游永康正式接觸佛學,也是從十二歲開始的。樂山,古稱「海棠香國」。她的家面對
著雄偉秀麗的峨眉山,波光瀲灩的青衣江(古稱「若水」)。峨眉山乃鼎鼎有名的中國四
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大行普賢菩薩的道場。青衣江畔有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坐佛和更大的鬼
斧神工般形成的臥佛。坐佛乃一尊彌勒坐像,頭與山齊,高達71米,肩寬28米,為唐玄宗
李隆基開元元年(713)名僧海通創建。因工程浩大,至海通和尚圓寂時,佛像仍末竣工
,後由唐德宗李適貞元年間(785-805年)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745-805年)出資完成。
游永康在孩提時代,就陪伴慈祥的外祖母默誦《高王觀音經》。她曾說:「外祖母是第一
好人,我學好人耳。」可見其奉佛受外祖母的影響較大。熊沅生先生(?-1925年)來樂
山,住烏尤寺甚久,卒葬于烏尤寺後山。游永康常隨父謁見這位前清舉人,心儀不己。大
勇法師(1893-1929年,四川巴縣人,俗名李錦章,曾為《國民公報》主筆,1919年師從
太虛法師出家)去西藏求法,途經樂山,游永康遙望于後,十分羡慕其黃色袈裟,自誓曰
:「我必著此服!」外祖父去世後,十三歲的游永康整理其遺籍,見到清中葉福建巡撫張
師誠(1762-1830年,號蘭渚,佛教居士,為林則徐之師)所編《徑中徑又徑》四卷,初
以為闈墨之類,閱後方知乃佛教淨土宗入門書,深受啟示,遂茹素奉佛持名。
民國三十年(1941),陪都重慶《新華日報》,曾刊登過一篇文章——《有這樣一個
女人》。說的是當時在四川省政府供職的唯一女官員、風華正茂的游永康,突然棄絕功名
利祿,剃度出家修行。五十多年的風煙雲雨消逝了,這位當年的新聞人物,就是今天筆者
要向各位讀者介紹的當代中國比丘尼中最有才華、最有聲望的隆蓮法師。
隆蓮法師俗姓游,名永康,字德純。清宣宗元年夏曆3月13日(西曆1909年5月2日)
生於四川省樂山縣(今為樂山市)上土橋街桂華寺(後為樂山縣女子中學)對面的游氏世
宅。門楣匾額大書「經史名家」。其祖父游西庠,伯祖游東庠,叔祖游上庠均系光緒年間
秀才,設帳授徒,頗有清譽。其父游輔國,字子九,為宣統元年四川通省師範學堂(今四
川大學的前身)高材生,受教于川中名宿徐炯(1862-936年,光緒十九年舉人,字子休,
為國民黨元老熊克武、張群、謝持、戴季陶及報界名人張季鸞之師)、劉豫波(1861-194
5年,名咸榮,光緒二十三年拔貢,歷任四川省諮議局議員,四川省參議員)、熊沅生諸
老。曾參加辛亥革命運動,先後擔任四川省教育廳督學及古藺、名山、靖化(今大金縣)
等縣縣長。游輔國最崇敬的老師熊沅生居士,深通佛學,在他的薰染下,游輔國也成了一
名佛教徒。游永康的外祖父易曙輝,字晴窗,乃光緒年間副貢,曾任一代文豪郭沫若(
1892-1978年,原名郭開貞)少年時代就讀的嘉定(樂山古名)高等小學堂長(即今之校
長),時在光緒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906-1907)。郭沫若的小學畢業證書,就是易曙
輝親手簽發的。郭氏在其自傳第一卷《少年時代》中,曾多處提到他的這位校長,說這位
校長非常嚴厲。實際上,易曙輝心地善良,正直敢言,講學課徒,頗有德望。同時他也是
一位虔誠的佛教居士,民國二年(1913)後被選為樂山縣佛教會會長。游永康的母親易惠
椿,外祖母吳順媛,均系佛教徒。
值得注意的是,游永康的祖父、外祖父均系四川土著,這在經歷了千百年來數次移民
大潮的四川,是十分少見的。
隆蓮法師出家後,立即被成都蓮宗女眾院(該院設在鐵像寺)授命為佛學教師,教授
佛教經典,培養佛門弟子。隆蓮法師說:「粉筆生涯,我是命中註定。」她為佛門弟子講
經說法數十年,堪稱中國現代比丘尼史上第一位佛學教育大家。
一九八四年,中國唯一的一所國家級培養佛門女弟子的四川尼眾佛學院成立,隆蓮法
師出任院長,她以出世的精神辦入世的佛教教育,弘揚「人間佛教」愛國愛教和無私的奉
獻精神,不知做了多少艱辛的努力。
隆蓮法師說:「佛門文化博大精深。過去的出家人,有人為信仰修行,而更多的是窮
苦老百姓投靠山門,當了僧尼,沒有什麼文化。現在社會發展,佛教不僅是宗教信仰,更
作為一種文化得到發展,中國比丘尼的傳道授業登堂入室,納入了國家辦學招生的序列,
為中華佛教培養一代有高等文化的佛徒,是一個偉大事業。」她在講授佛理時,強調:佛
徒要熱愛祖國。她說:「佛教精神是利益眾生,要忘我奉獻。」她在經堂親筆書寫對聯:
「利己利人勤修三學,愛國愛教上報四恩」。「三學」即戒、定、慧;「四恩」是要報國
土恩、大眾恩、父母恩、師長恩。這是她的教育思想,也是對學子們的戒律。
隆蓮法師(1909~2006)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06-16 12:23:00
隨喜
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14-06-16 21:31: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