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5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一起跟我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五、所被根器
請看《大經科註》第二百零一頁,第六行看起,「所被根機」。我們看註解,從註解
這裡看起:
「前明本經廣收萬類,普被三根。今當更明,萬類之內,如何是器。三根之中,誰是
當機」。前面「方便力用」說過,《佛說大乘無量壽經》確確實實是廣收萬類。男女老少
、賢愚不肖,這是講的人類;不但是人類,它還包括了十法界,上自聲聞、緣覺、菩薩,
下面到地獄眾生,人人都有分。三根,上中下三根,上根是菩薩,中根是聲聞、緣覺,下
根是六道眾生。這一段要更加給我們說明,這萬類之內如何是器,根器,三根當中,什麼
人最當機。
下面念老告訴我們,「根器有是器與非器之別,破漏之器,不堪承受法露」,把佛法
比喻作甘露,這些人是非器。《疏鈔》說,蓮池大師的,「前三非器」,哪三種?不相信
的人,不願意往生極樂世界,不肯念佛,這三種是非器;反過來那都是器。器與非器是比
喻,器是個器皿,譬如一個茶碗,這個茶碗沒有損壞,很好用,這是個器具;如果這個茶
碗有漏洞、有破碎,我們盛上茶水它就漏掉了,這叫非器。用這個比喻,這個法門適合於
什麼樣的人。不相信的,對他不起作用,阿彌陀佛再慈悲,也沒有辦法接引他到極樂世界
去,他不相信。另外一種,他雖然相信有極樂世界,不想去,這個世界挺好,值得他留戀
,他不願意去,這也不能得利益。第三種,他也信,他也想去,但是他不能念佛,懈怠懶
散,這也不行。反過來,具足有信、有願、又肯念佛,那這個全是淨宗的根器。
我們繼續看下面,這是念老給我們註解的,我們看老人的開示。「信」,信什麼?要
「信生佛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們常常在一起學習,蕅益大師講六種信,第一
個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什麼?相信自己本來是佛,這個很重要。中國、印度傳統文化裡頭
跟西方世界完全不一樣,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中國人從小,母親培養兒女的信心,相
信什麼?相信人性本善,把這個意思寫在童蒙課本第一句,《三字經》上頭一句,「人之
初,性本善」。為什麼?中國傳統教育是聖賢教育,性本善就是聖人。性本善就是佛陀,
所以佛法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要相信,為什麼?你相信你才能成佛,學佛能成佛,學
儒能成聖,學道能成神仙,你沒有信心怎麼行?念老在此地也說得很好,要相信生佛不二
,生是眾生,佛是佛陀,眾生跟佛是一不是二。這個意思更深了,為什麼?我們同一個本
性,本性本善,那就是佛。我們今天,我們今天本性本善不見了,迷了,現在變成什麼?
變成習性,習性不善,就是眾生。可是一定要知道,習性跟本性是一個性,只是一個是悟
一個是迷,自性覺悟了就是佛,自性迷惑了就是眾生。並不是兩個性,是一個性,這個很
重要。
下面引用的是淨土法門理論的依據,就是這兩句話,淨土根據的道理,《觀經》上說
的這兩句。「是心是佛」,這個心是真心,不是妄心,真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們的
真心本來是佛,現在想作佛,跟是心是佛相應,當然能成就。我們現前,我們現前是心是
佛沒錯,但是我們是心沒有作佛。我們在十法界裡頭人法界,那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人
。作人,人是什麼?在中國,古聖先賢跟我們講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人。這
四科我們把它合起來,那就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具足這十二個字
,這是人,現在所說的有道德的人。
中國老祖宗用這個教化後代,我相信不止一萬年。有文字到現在,文字是黃帝時候發
明的,大概是四千五百年。沒有文字不能說沒有文化,不能說沒有教育,古人的教育既簡
單扼要,不麻煩,好記,你才能做到,不繁雜。你看五倫,教導我們人與人什麼關係,很
重要,關係要搞不清楚,社會就亂了。今天社會動亂,為什麼會亂?關係搞不清楚,沒有
人教,沒有人講。五倫第一個父子的關係,「父子有親」,現在沒人講了,「夫婦有別,
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是人的關係。古時候從小就教,小孩從小就看見,
看見這個世間每一個人都懂得。他看見了、他聽到了、他學會了,所以古時候教學不難。
現在教學非常困難,為什麼?人沒有這個概念,也沒聽人講過,你要給他說,他沒有見到
過,從小到大沒看見過。
所以今天,很多做父母的告訴我,孩子很難教,很多學校老師跟我說,學生很難教,
這今天的社會。我生活在抗戰時期,小學、中學,從來沒有聽說過兒女難教,沒聽說過,
說學生難教也沒聽說過。我們在學校讀書,小學、中學,個個都知道尊師重道,哪有不敬
老師的學生?很少聽說;哪有不孝父母的兒女?也很少聽到。這些事情抗戰勝利之後,大
概十年,戰後的十年社會秩序亂了,這些事情發生了。特別是科學技術發展到,每個家庭
裡頭有電視、有電腦、有電動玩具,完了,問題突現了。為什麼?家裡小孩誰教他?電視
教他,網路教他,電動玩具教他。電視、網路所播放的都是殺盜淫妄,小孩從小就學會了
,他一出生,眼睛一張開,就看到電視。
三年,中國古人講的,從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這叫紮根教育。古時候這個三年母親
最辛苦,母親要把孩子看好,因為中國古人知道,小孩一出生就非常聰明,不要以為他不
懂事,那你就看錯了。他一出生他就在學習,他在看,專心看、注意看,他在聽,他所接
觸到的慢慢就都學會了。因此所有負面的、與倫理道德相悖的,決定不能讓嬰兒看到,不
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這叫什麼?叫紮根教育,他所看到的全是正面的。夫妻在
房間裡頭,小孩睜著眼睛,夫妻要彬彬有禮,要互相尊重,為什麼?讓孩子看這個。夫妻
互相擁抱,決定不能讓小孩看到。
正面的表演給他看,父母孝順他的父母,讓孩子看到,他將來就學會孝順父母。父母
跟他伯叔在一起的時候,讓他學到悌道,他將來懂得如何跟兄弟姐妹相處,要把長幼有序
表演出來。讓他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都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把這個
根深深的紮下去。《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不是念給小孩聽的,也不是教
小孩去念去背的,不是的,都是父母在日常生活當中做到了,表演給孩子看。孩子雖然不
認識字,沒念過書,他全看會了,全看懂了,記在心裡。雖然小小的年紀,三歲、四歲,
你看他言談舉止,就像個小大人一樣。不但他懂得,他學會了,表現在生活,表現在遊戲
,表現在處事待人接物,那怎麼不好教?太好教了。
所以,到五、六歲就送他上學了,家學,古時候大家族有私塾,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學
校。請一個塾師(老師)來教,老師怎麼教?老師要把仁義道德做出來給學生看。你看,
三歲之前是看父母的,父母做樣子給他看;一入學之後,老師做樣子給他看,老師最重要
的身教。要把這個孩子帶大,帶到多大?十三、四歲,十三、四歲很懂事了。天賦高的,
聰明才智我們一般講上根人,十八、九歲就考中進士。考中進士、考中舉人,他就有資格
當縣市長。民國初年還有一個,應該是在抗戰初期,我是以後在台灣遇到的,他學佛了,
常常來聽我講經,他十九歲當縣長。那個時候抗戰時期,蔣介石先生是軍事委員會的委員
長,是指揮全體作戰的,對日本抗戰的統帥。有一天走他這個縣裡面經過,聽說這個縣長
十九歲,孩子嘛,要去看看,到底他行不行。以後見了面,一看確實,湖南人,湖南才子
,以後就把他帶在身邊做祕書。姓張,叫張陵,晚年學佛就跟我很熟。這是我們看到的一
個,十九歲當縣長,現在這些人都不在了。
所以今天講到信心,真難,誰都沒法子,只好說佛度有緣人,真正肯信,有緣,沒有
緣的不能度,他不相信。學佛真難,真不容易,我自己是個過來人,很清楚。年輕的時候
不相信,誰介紹給我都枉然,不能接受。介紹的人說老實話他自己也講不清楚,也是一知
半解,碰到我們這種性格,一定是打破沙鍋問到底,問到他最後沒辦法,不歡而散。我二
十六歲跟方東美先生學佛,這個教授是我們心目當中最佩服的人、最敬仰的人,這個很重
要,尊師重道。我跟他學哲學,他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我學習不是在學校,是在他家
裡,每個星期天兩個小時,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半,我們一個老師一個學生。
這部哲學概論分成五個單元,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從這個地方入佛門,是把佛
經當作哲學來看待,真的是研究哲學。方老師告訴我,「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
學家,佛經哲學是世界上哲學的最高峰」,我都沒聽說過,沒人跟我講過,「學佛是人生
最高的享受」,這都是他告訴我的。所以我以後出家,穿了出家衣服去看他,他一看到我
:你真幹了?我說老師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個我要。非常贊成,你這個路子走對了
。我學佛以後出家,沒有一個人贊成,都說我學迷了,迷得太過分,怎麼出家去當和尚去
了!這都是由於對佛法不了解、不認識,真正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才知道這到底怎麼回
事情。一般人都把佛教看成宗教,我們心目當中不是宗教,它是什麼?釋迦牟尼佛的教育
。
佛教,我一出家向中國佛教會建議,把佛教當中加兩個字進去,「佛陀教育」,大家
就不至於產生誤會了。佛教會當時有人贊成,也有人不贊成,不了了之。可是我自己用佛
陀教育,我在台灣有個基金會,「佛陀教育基金會」;我在香港成立這個機構,「香港佛
陀教育協會」。我都加兩個字進去,佛陀教育,加兩個字,以免發生誤會。釋迦牟尼佛真
的是教育家,不是假的,三十歲開悟,所謂開悟就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開悟
,不是老師講給他聽的,自己明白了。為什麼自己會明白?大乘經上講得很清楚,「一切
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是什麼?是自性。中國人不是說嗎,人性本善,人之初,
性本善,本善裡面包括智慧、德能、相好,全是自己心性裡頭有的。所以,佛不叫我們到
外面去找,外面沒有東西,一切要向內心去求。
所以佛法,佛學稱為內學,佛經稱為內典,它向內,它不向外。怎麼求?它有三個層
次,方法三個層次,叫戒定慧,持戒、得定、開智慧。慧從哪裡來的?慧從清淨心來的。
心清淨生智慧,心染污生煩惱;心平等生智慧,心雜亂生煩惱。持戒幫助我們得定,就是
幫助我們回歸清淨心、平等心,清淨平等是真心,染污雜亂是妄心,這個一定要知道。妄
心生煩惱造罪業,真心生智慧積功德,不一樣,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因戒得定
、因定開慧,教學的理念,這中國古人都採取了,真好,真有道理。佛教到中國來,它的
教學理念跟方法,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修學走戒定慧的道路,所以戒定慧稱為三學。
信願行是淨土宗修學必須具備的條件。一定要相信要肯定是心是佛,信、願、持名就
是是心作佛。「眾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所以信為道元功德母,是大道的根源
,這信心。中國人講信,五常裡頭,仁義禮智信,信是五常最下面的一個信德,沒有信,
上面全沒有了。仁義禮智信,信好比蓋五層大樓,這第一層;智是第二層,智是理智,不
是感情用事;禮是第三層;義是第四層;仁是最高的一層,仁者愛人。最下面是信,信沒
有了全沒有了,可見這個字重要。
下面講第二個條件,「願」,什麼叫願?「厭離娑婆,欣慕極樂」。對於我們娑婆世
界,住在這個地方時間久了,無量劫了,生死輪迴,苦不堪言,現在覺悟了,不想在這個
地方住,希望早一天離開。認識了極樂世界,對極樂世界生起歡喜、仰慕的心,心心念念
想著極樂世界,想親近阿彌陀佛,想親近那些諸上善人,密宗所謂大成就者。在極樂世界
大成就的人太多太多了,他們會幫助我們,會提拔我們,在極樂世界修行,很容易就成功
了。下面一個比喻說,「如子憶母,必欲往生」。對待阿彌陀佛就像小孩想母親一樣,阿
彌陀佛是我們的慈母,我們常常想念。必欲往生,必定要到極樂世界去。「行謂:從願起
行」,著重在「一向專念,無有間斷」。念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叫一向專念。
「以上三事,號為資糧」,像旅行,一定要帶一點錢,還要帶糧食。古時候,有錢有
時候買不到糧食,必須要帶糧食出遠門。現在科技發達,交通便捷,到處有飯店、有旅館
,所以不需要帶糧食,帶錢就夠了。從前抗戰期間,出門旅行都要帶一袋米,為什麼?有
時候小村鎮裡頭沒有旅社,也沒有飯店,你怎麼辦?我們看到,海賢法師說,他媽媽要回
老家,他陪他媽媽一道回去,還帶個小鍋,為什麼?走路上要煮飯,得有鍋。找幾塊石頭
堆個小灶,他就可以生火,像我們做野餐一樣,他得有工具,要帶個小鍋。這些事情,我
們在抗戰期間必須要具備的,旅行要帶火柴,要帶個小鍋,這些餐具都要帶著,到時候找
不到。說以上三事號為資糧,「資糧欠缺,便難前進」。信願行三個具足,「缺一不可,
如鼎三足,缺一便傾」,傾就倒下來了,「缺足之鼎」,這個鼎站不住,這叫「非器」。
「《疏鈔》復云」,蓮池大師的《疏鈔》,「又復世人,雖行眾善,於彼佛土,無信
行願,亦名非器」。這個行眾善特別是指佛門的佛弟子,修學其他的宗派,對淨宗沒有信
願行,都不能成就。末後這一條說得好,「雖有諸過,於彼佛土,有信行願,亦名為器」
,這一句重要。造作罪孽,這個罪孽哪怕是五逆十惡,五逆十惡是最嚴重的罪過,是無間
地獄的罪業,怎麼樣?他對於淨宗法門,他肯信、他想去、他能念這一句佛號,他的往生
條件統統具足,決定得生。這個例子太多了,《往生傳》裡頭最明顯的就是宋朝瑩珂法師
,他給我們表法。他是個出家人,破戒、犯齋,寺廟裡面沒有人尊重他,沒有人瞧得起他
。這個人有個長處,這個長處就是救了他的,他相信因果報應。自己常常想到自己的行業
、造作,知道自己死了以後一定是無間地獄,想到地獄他就害怕。求教於同學,向同學請
教,有沒有方法能救他,讓他不墮地獄?就有一個同學送他一本《往生傳》。他看了,每
看一個人念佛往生,他都深受感動,流淚、慚愧。這本書念完之後,他就下定決心,念佛
求生淨土,你看看,他有信、有願、有行。
念了幾天?三天三夜。由於他真誠,這三天三夜是用真心,不是用妄心,真誠、清淨
、恭敬心,具足這三個心,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佛告訴他,你還有十年壽命,十年之後,
你壽命終了的時候我來接引你。瑩珂在這個剎那之間,中國古人所說「福至心靈」,人福
報現前,忽然聰明了,他向阿彌陀佛要求,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他跟阿彌
陀佛講,我的劣根性很重,禁不起誘惑,十年不知道要做多少罪過,不要了。阿彌陀佛接
受了,告訴他,三天之後來接引你。我們想,為什麼阿彌陀佛不當時帶他往生?如果當時
帶他往生,我們永遠不知道這個事情。一般人認為,瑩珂關著門念了佛,怎麼就死在房間
裡了?沒人知道。留這三天,他有時間,把他經過的事情向大家報告,大家感到驚訝,不
相信,好在時間很短,三天之後看你往不往生。到第三天,他請大家念佛送他往生,大家
當然歡喜,好事情,我們送你往生。念到大概一刻鐘,他就告訴大眾,他看見了,阿彌陀
佛來接引他,跟大眾告別,他走了,真走了。
這樁事情寫在《往生傳》裡頭,寫在《淨土聖賢錄》裡面,度多少人!當時大家看到
的,對念佛往生能不生起信心嗎?造作罪業不怕,只要肯懺悔、肯回頭,佛大慈大悲,一
樣接引你。遺傳到現在,宋朝到現在七、八百年,這七、八百年當中,讀他這一段的公案
多少人!所以,阿彌陀佛留三天的時間讓他普度眾生,利益無邊,這功德太大了,我們今
天都受他影響。我們讀了蓮池大師《疏鈔》裡頭這段開示,知道,雖有諸過,有了過失、
造了罪業不怕,只要我們有信、有願、有行,都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