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類] 憍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9-08 14:24:50
摘自:《心類學》
雪歌仁波切講授

《大乘五蘊論》:「云何為憍,謂於自盛事,染著倨傲,心恃為性。」P6《集論》云
:「何等為憍,謂或依少年、無病、長壽之相,或得隨一有漏榮利之事,貪之一分令心悅
豫為體,一切煩惱及隨煩惱所依為業。」P14
一般而言,生活富裕就不會想修行,不會想學佛,原因之一就是「憍」。當自己滿足
自傲於圓滿的財富名聲之下,根本不會想做什麼改變,因為內心太滿足太驕傲了,故《大
乘五蘊論》云:「謂於自盛事染著倨傲心恃為性。」意指對於自己物質上、名聲上…等世
間的圓滿十分驕傲,非常執著。
《集論》云:「…一切煩惱及隨煩惱所依為業。」當我們貪著、驕傲於世間的圓滿,
內心自然會不斷產生各式各樣的煩惱,這是因為驕傲本身屬於世間「有漏法」。有漏法會
助長煩惱的滋生,因此,愈貪著、愈驕傲的時候,煩惱就會愈來愈嚴重,此即「一切煩惱
及隨煩惱所依為業」的意思。此處的煩惱,即六根本煩惱。因此,憍的作用,即是生起根
本煩惱與隨煩惱。
憍的體性,即「貪之一分令心悅豫為體」。有時候,一些世間心理方面的引導會說,
我們應為自己的生命而喜悅、快樂…,剛才看見「悅」字令我聯想到這些。嗯…他們引導
內心產生這類的驕傲,確實會快樂啦,只不過這種快樂,乃煩惱所生,因此這種快樂的本
質實際上還是煩惱,煩惱只會產生更多的煩惱。這不是究竟追求快樂的方法。因為,不斷
告訴自己要喜悅喜悅…,可是一旦碰到大問題,這個喜悅就過不去了,好像這個喜悅只是
在欺騙自己。佛教不鼓勵、不主張這種喜悅,因為它的本質還是負面的煩惱。你們也許也
接觸過這些說法,然而要了解的是…快樂的確會很快樂,但它不是究竟的快樂,因為快樂
的當下心裡就一直修煩惱、修憍嘛!
《廣論》裡提過未修中間應如何行,我們的根門、飲食、睡眠…等應注意哪些事情,
這段落裡引了龍樹菩薩的一句話,即「親友書亦云:『應知飲食如醫藥,無貪瞋癡而近習
,非為憍故非慢故,非壯唯為住其身。』」P50我們飲食充足,身體就會強健、氣色好,
此時身處群眾之中,自有一股傲氣。我們不是為了這種原因而吃飯的,故云「非為憍故非
慢故,非壯唯為住其身」。所以說,憍,是一種歡喜或慢心。當吃東西是為了氣色好,為
了能在人前炫耀,為了享受這種炫耀,即是憍。
-轉自:道次世界
http://www.lamrimworld.org/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09-08 17:24:00
隨喜
作者: wendycandy (溫蒂糖小姐)   2014-09-09 18:25:00
隨喜讚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