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書.讀之令人心神暢悅。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孔子年將七十.尚欲
天假之年.卒以學易.以祈乎無大過。聖賢之學.未有不在起心動念處究竟者。近世儒者
唯學詞章。正心誠意.置之不講。雖日讀聖賢書.了不知聖賢垂書訓世之意。而口之所言
身之所行.與聖賢所言所行.若明暗之不相和.方圓之不相入.遑問究及于隱微幾希之間哉
佛經教人常行懺悔.以期斷盡無明.圓成佛道。雖位至等覺如彌勒菩薩.尚于二六時中.
禮十方諸佛.以期無明淨盡.圓證法身。況其下焉者乎。而博地凡夫通身業力.
不生慚愧.不修懺悔。雖一念心性.與佛平等。由煩惱惡業障蔽心源.不能顯現。
譬如大圓寶鏡.經劫蒙塵。不但了無光明.即銅體亦不顯現。若知即此全體塵垢之鏡.
具有照天照地之光。用力磨礱.日復一日.積功不已.銅質自露。又復加功.光明漸發。
光明雖發.磨礱更切.力極功純.垢盡明復.照天照地.為世至寶.須知此光.鏡本具足.
非從磨得。
若非本具.從磨得者.磨磚磨石.亦應發光。又須知此光.鏡雖本具.不磨則永無發光之日。
眾生心性.亦復如是。雖則與佛平等.若不改惡修善.背塵合覺.性具功德.永不能發。
以本具佛性之心識.造長劫沈淪之業苦。猶如暗室觸寶.不但不得受用.反致受其損傷.
可哀也已。念佛一法.乃背塵合覺.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分上.更為親切。
以在家人身在世網.事務多端。攝心參禪.及靜室誦經等.或勢不能為.或力不暇及。
唯念佛一法.最為方便。早晚于佛前隨分隨力.禮拜持念.回向發願。除此之外.行住坐臥
語默動靜.穿衣吃飯.一切時.一切處.皆好念.但于潔淨處.恭敬時.或出聲或默念.皆可
若至不潔淨處.(如登廁等、)或不恭敬時.(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聲。
非此時處不可念也。睡出聲念.不但不恭敬.又且傷氣.久則成病。默念功德.與常時一樣
所謂念茲在茲.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也。
居士既能發露懺悔。于淨土法門.最易相應.所謂心淨則佛土淨也.然既知非.又肯發露懺悔
必須改過遷善.若不改過遷善.則所謂懺悔者.仍是空談.不得實益。至謂欲心不貪外事.專念佛。
不能專.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無奇特奧妙法則.但將一個
死字.貼到額上.挂到眉毛上。心常念日.我某人從無始來.直至今生.所作惡業.無量
無邊。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聞佛法。若不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氣不來.定向地獄鑊湯鑪炭劍樹刀山裏受苦.不知經幾多劫。縱出
地獄.復墮餓鬼.腹大如海.咽細如針.長劫飢虛.喉中火然.不聞漿水之名.難得暫時
之飽。從餓鬼出.復為畜生.或供人騎乘.或充人庖廚。縱得為人.愚癡無知.以造業為
德能.以修善為桎梏.不數十年.又復墮落。經塵點劫.輪迴六道。雖欲出離.末由也已
能如是念.如上所求.當下成辦。
所以張善和.張鍾馗.臨終地獄相現.念佛數聲.即親見佛來接引往生.如是利益.一代時教.
百千萬億法門之所無者。吾常曰.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
下不能普利群萌者.此之謂也.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
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
見賢思齊.當仁不讓。豈肯因循怠忽.以致一錯而成永錯乎哉。有血性漢子.斷斷不肯生作
行肉走尸.死與草木同腐矣。勉旃勉旃。又念佛固貴專一。然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室
分外營謀.妄希富樂.實所不應。至於分內所當為者.亦須勉力為之。非必屏棄一切.
方為修行也。若屏棄一切.能不缺父母妻室之養則可.否則便與孝道相背。雖曰修行
實違佛教.是又不可不知也。
又須以淨土法門利益勸父母.令其念佛求生西方。若能信受奉行.臨命終時.定得往生。
一得往生.直下超凡入聖.了生脫死.高預海會.親炙彌陀.直至成佛而後已.世間之孝.
孰能與此等者.又若能以此普告同人.令彼各各父母.皆得往生.則化功歸己.
而親與自己之蓮品.更當高增位次矣。詩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欲孝其親者.宜深思
而力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