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77(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4-09-26 02:09:38
  化解煩惱習氣,化解妄想雜念,最好的方法,念佛,信願持名。讓我們二六時中,就
是從早到晚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統統清出去。好,這最健康的,沒有比
這個更好的。心地什麼都沒有,連佛也沒有,那是八萬四千法門的宗旨,難!我們做不到
。心上放一個東西,行,用這一個代表一切,把一切歸原成一尊阿彌陀佛,這個我們做得
到。心裡什麼都沒有,做不到,有很多人什麼都沒有,他執著空,那還是一樁東西在。他
心裡什麼?他心裡有個空,有個空它就不空了,那個煩惱的根沒有拔除。我們現在用特別
的方法,把阿彌陀佛請來,把煩惱拔除掉。
  一定要覺悟,人世間太苦了,特別是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善人少、惡人多,做好事苦
,非常辛苦,幹壞事有人幫忙。我們一生奉公守法,學佛之後,知道佛法的殊勝,一生依
教奉行。沒有護持,為什麼沒有護持?正知正見的人太少了。那些護法的人很多,多數是
世間的達官貴人財主,他們需要什麼?他們需要你為他祈禱,天天功德為他迴向,幫助他
升官發財,他來護持。講經的可憐,講經不行,這個沒用處,他不來,他根本不來聽經,
所以講經沒有人照顧。古時候講經的人國王大臣照顧,現在國家不管你了,讓你自生自滅

  我們這裡照片掛著有個韓館長,她護持我三十年,到她往生,沒有她三十年的護持,
就沒有今天的成就。三十年,她給我一個安定的環境,每天可以學習經教,可以有講台練
習講經,聽眾不拘多少,從五、六個人到幾百個人。這在過去在台灣前面三十年,沒有這
三十年,哪來的成就?所以,這個護法功德我們不能忘記,我們每天講經都給他們迴向。
老師是指路,幫助我們解除經典上的疑難;護持重要,不護持,你身心不安,你怎麼能把
心定下來學教?所以護持功德非常大。諸位要是把事實真相看清楚、看明白了,才真正相
信經上這兩句話,「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你才真正相信,才體會到這兩句話的深義。
  我們再往下看,「如經云: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可得長壽泥洹之道」。人,解脫就
是放下,為什麼要放下?你看頭一個放下身,身放下,為什麼?不是我,是我所有的。這
個工具可以利用,這假的,借假修真,這就對了。我用這個假身體我來修真道,修成心性
裡面本來佛,這是佛教。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是假的
,為什麼?自性就是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性的人是真佛不是假佛。所以我們曉得
,愈學愈清楚,愈學愈明白,我們自己有信心、有把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在生活當
中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歡喜從哪來的?從淨土來的,從阿彌陀佛那來的。身獨度脫,
今天的度脫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福德我們無法想像,不可思議,到達極樂
世界就得到了。而且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無量壽,可得長壽泥洹之道,泥洹就是般涅槃
,般涅槃意思就是不生不滅,惠能大師第二句所說的,泥洹。真正得無量壽,不生不滅是
真的無量壽;有生有滅,壽命再長那都不是真的無量壽,叫有量的無量壽,不是真的。到
極樂世界,確實能證得大般涅槃,跟阿彌陀佛一樣。
  「又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這句話都是本經上的,非常重要。值是遇到
,你遇到這部經,你能夠相信、能夠理解、能夠讀誦、能夠依教奉行,那你就隨意所願,
你能度自己,你也能幫助別人,皆可得度,這一句非常難得。十六位大士都是在家菩薩,
每一位表法的意思在這邊都簡單介紹過了。
  我們看下文,『而為上首』,「表以上十六正士為會中無量無邊、一時來集之在家菩
薩中之上首」。這裡給我們遞了個信息,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的時候,在家菩薩無
量無邊,一時來集,這句話很重要。根據《會疏》及《甄解》所說的,我們繼續往下看,
「(一)普賢、文殊正是釋迦會中上首,故舉兩大士總攝會中一切菩薩」,讓我們看他表
法的意思。第二,「彌勒是當來賢劫成佛諸菩薩之上首」,彌勒代表賢劫千佛。他是千佛
裡頭第五尊佛,第五尊佛以後的這九百九十五尊現在都是等覺菩薩。第三個,「賢護等十
六正士是會中居家菩薩的上首」,在家菩薩。說得好!「此說穩妥」,這是日本,《會疏
》跟《甄解》都是日本的祖師大德對《無量壽經》的註解,說得好,表法的意思說得非常
圓滿。釋迦會上,普賢、文殊代表;賢劫千佛,彌勒代表;十六正士,代表無量無邊的在
家菩薩。這個說法說得穩妥。「故不採淨影之說」,《淨影疏》裡面講的不採取,採取日
本法師說的。「彼將文殊、普賢亦並於賢劫成佛之菩薩中」。這個淨影是小慧遠,隋朝的
,隋朝的慧遠大師。他住的寺廟叫淨影寺,所以後人對他的尊敬,不稱名,稱他的寺,稱
為淨影大師。他的這個說法沒有日本那兩種說得好。
b.廣歎
(a)德遵普賢
  前面講的表法,下面這一段,「廣歎」,讚歎這些菩薩們的真實之德。這裡面分四科
,第一科「普讚實德」。這又分四小科,第一個小科「德遵普賢」。我們看經文,只有一
句:
  【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
  雖然只有一句,這一句太重要了,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本品從咸共遵修,至品末之
不可思議,皆是讚歎普賢大士暨會中一切菩薩之德」,與會的這些菩薩。我們接著看下面
這一段,『大士』,「大士者即菩薩」,對菩薩的尊稱,「即大道心有情」。中國古時候
,翻譯菩薩把它翻作大道心有情。有情這兩個字還是出自玄奘,古人只翻到大道心,玄奘
大師加個有情。因為大道心可以成佛,佛是大道心;但是菩薩還有情,情執沒有斷乾淨。
這個情是什麼?無始無明的煩惱習氣。
  你看看,現行跟習氣,阿羅漢見思煩惱的現行斷掉了,確實沒有了,但是還有習氣。
所以他證阿羅漢果,阿羅漢還有見思煩惱習氣。他在四聖法界聲聞法界裡面斷習氣,把見
思煩惱習氣斷掉。斷掉之後他就提升了,他就不是阿羅漢,辟支佛,比阿羅漢高一級。也
就是辟支佛見思跟見思習氣統統斷了,阿羅漢只斷見思,沒有斷習氣。辟支佛見思習氣斷
了,在他的果位上,他要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盡,他就提升,他就是菩薩,十法界裡
面的菩薩,那個菩薩帶著習氣,塵沙煩惱習氣。必須把塵沙煩惱習氣斷盡,菩薩成佛了,
十法界裡面的佛,天台六即佛裡頭說相似即佛,不是真佛。這個佛斷了什麼?見思煩惱、
塵沙煩惱現行、習氣統統斷乾淨,在他這個地位上斷無明。無明斷了,無明是起心動念,
不起心不動念,我們眼見色、耳聞聲,看得清楚、聽得清楚,沒有起心動念,這個地位就
高了。這是什麼?這是無明破了,無明是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他就脫離十法界,往
生到實報莊嚴土,稱之為法身大士。
  法身大士在實報土裡面有四十一個位次,這就是四十一人居淨土,四十一人,十住、
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都是法身菩薩,都是不起心不動念。但是不起心不動念,無
始無明煩惱習氣沒斷,現行真的斷了,所以他們在這個地方修行。這個地方有沒有方法斷
?沒有,如果你說我有個方法來斷無始無明習氣,那又一個煩惱起現行,他沒有。怎麼斷
法?隨它去吧,時間久了自然沒有了。這四十一個位次,我們就理解了,在下面的習氣濃
,在上面的習氣淡薄。要多長的時間習氣完全斷乾淨?三個阿僧祇劫。這就叫有量的無量
壽,三大阿僧祇劫是無量壽,但是三大阿僧祇劫是有量的,不是真正無量壽,是有量的無
量壽。但是他們習氣斷盡了,證得妙覺,那就是真的無量壽。所以這個有量的跟無量是連
接到的,決定證得真正無量壽。我們得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一點都不能含糊。
  他們斷無明的習氣,經上有個比喻,好像酒瓶,盛酒的酒瓶,酒瓶倒乾淨了,擦乾淨
了,確實一滴都沒有,聞還有味道,那叫習氣。怎麼辦?瓶蓋打開放在那裡,別理它,過
半年、過一年再去聞,沒有了。所以這個習氣濃淡分成四十一個等級,是這麼來的。在那
個地方,不起心不動念,哪還有什麼等級?沒有等級。所以這個等級不能說真有,也不能
說真無,你要說它沒有,確實每一個在實報土的菩薩確實習氣濃淡有,有這個問題存在。
到完全斷盡了,就不住報土,實報莊嚴土也沒有了,符合《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沒有一樣是真的。真的現前,真的是常寂光,這個時候菩薩融入常寂光,
身心都融入。
  常寂光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所以常寂光淨土裡面的法身如
來在面前,他要現身,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沒有來去,沒有先後,沒有遠近,他就在面
前,跟我們自己的自性融成一體。這是佛法裡所說的,世間所有宗教都沒有說過,一體。
好像老子說過,「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有這個意思,這是常寂光裡頭法身如
來。雖然融成一片光,但是光能起作用,能現萬法;不起作用的時候隱,什麼都沒有。起
作用時候現,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是現;不現的時候就是隱。隱現
一如,隱現自在,眾生有感他就現。我們眾生念佛,佛就現。我們念阿彌陀佛,為什麼阿
彌陀佛沒有現?我們有業障,如果我們沒有業障,阿彌陀佛隨時就現。
  海賢法師到了晚年,跟阿彌陀佛那邊,他的業障沒有了,所以他隨時可以看到。這本
書,《僧讚僧》這本書,我們要問,海賢和尚知不知道?當然知道。但是沒有人送給他,
他自己不可以去拿,一定要有人送給他,才算是緣成熟。他要自己拿早就拿到了,這書出
不少年了,但是不斷的在增加、在修訂,已經出了好多年了。一定要有人送給他,阿彌陀
佛才會現身來接他走。跟佛陀有約,他就天天在等,等哪個人來送給他。誰送給他,他也
知道,他不是不知道,全知道。所以他的心裡很踏實,一個妄念都沒有,清清楚楚、明明
白白。
  「士謂士夫」,這個士夫就是中國古時候社會階級分士農工商,士是現在講的知識分
子。但是知識分子還不行,不是士的真正意思,士是有智慧、有德行、有道德的、有學問
的這些讀書人,這稱為士。大就是前面所說的大道心眾生,這就不必再提了。「本經會中
,以普賢菩薩為一切菩薩之上首」,他做一個總的代表,代表出家的,跟《華嚴經》上所
列的完全相同。「餘文殊、彌勒、賢護等出家在家菩薩,暨十方來會無量無邊之諸大菩薩
,皆悉遵行普賢大士之德」,這一句重要,我們要特別重視。普賢菩薩所表的法,是成佛
的第一法,我們要想修行成佛,到最高的一個層次就是修普賢大士之德,普賢大士之德就
是十大願王,這個地方有引。「普賢大士乃華嚴長子,其至德即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這十大願王不能不重視,你要不修這個,你生不了極樂世界。
  我們早年在美國,黃念老交代我,夏蓮老一生一個願望,希望建立淨宗學會,淨宗學
會這個名稱是他老人家定的,一直都沒有機會。我在國外就方便,他囑咐我,希望我在每
個地方講經,都建一個淨宗學會。所以我在美國那段時間,美國、加拿大總共有三十多個
會,好像現在還有十幾個,還在。美國第一個會是在舊金山,在桑尼維爾,這個會現在還
在,楊一華居士主持。我寫了個緣起,提出淨宗同學行門五科,就是我們的修行,這五科
就是戒律,用這個就是持戒。第一個是淨業三福,第二個是六和敬,第三個是戒定慧三學
,第四個是六波羅蜜(六度),第五個就是普賢十願,很容易記。如果太多、太深了,記
不得,沒有用處。要很簡單,要容易記,時時刻刻能提醒,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這
五科相不相應?相應是正法;不相應,我們走偏了,走歪了,不知道走哪去了,這比什麼
都重要。
  淨業三福是最高指導原則,儒釋道的三個根就從這來的,所以我們沒有違背這個原則
。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弟子規》;「慈心不殺」落
實在《感應篇》,道教的;「修十善業」,《十善業道經》這是佛教的,我還做了一個節
本,便利大家學習。另外包括佛教裡面講的戒律、威儀,在第二福。第三福講大乘,「發
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我們統統依照這個指導原則。六和敬,那就
是「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才做到和敬,佛法興旺。如果僧不能讚僧,而且互相批
評、互相毀謗,佛法就滅了。信眾看到這個樣子,我跟誰學好?你們都不是好人,好人不
罵人,你們都不是好人,算了!我都不學了,改信別的教。
  同學們一定要曉得,今天世界,有人調查,信仰宗教的人,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
是一家人,這三個教用的經典就是《新舊約》,猶太教用《舊約》,不承認《新約》;基
督教用《新約》,不學《舊約》;天主教兩個都學。我有一年在新加坡,歐洲那邊有些同
學,外國人,他不是中國人,歐洲人,問我這三個教的關係,他們提出來,問我怎麼看法
。我舉了個比喻,我說他們三個,三家一家人,一家三派,猶太教是皇上那一派;天主教
是皇后那一派,瑪利亞皇后;基督教是太子那一派,耶穌,我說他們關係是這樣的。他們
很贊成,他說你比喻得很好,確實可以代表,我們有這種看法。這三家的信徒聯合起來有
二十三億人,大概二十三到二十四億,世界上最大的。第二個是伊斯蘭,伊斯蘭教有十六
億。印度教大概有七億。佛教有五億,大宗教裡頭佛教的信徒更少。但是真正的佛教那很
少,真正佛教是佛陀的教育。
  現在在我們的社會上,佛教裡頭看到有六種不一樣的。第一個,釋迦牟尼佛,佛教是
教育,很少看到。我走這條路,章嘉大師教我的。章嘉大師勸我出家,因為我一個人在台
灣,沒有後顧之憂,沒有障礙,他勸我出家,而且勸我要學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去讀兩本
書,《釋迦譜》、《釋迦方志》。那個時候書很難找,在《大藏經》裡頭,所以我到善導
寺借《大藏經》把這兩部書抄出來,好在分量不多,才認識釋迦牟尼佛。一生從事於教學
工作,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教了四十九年,七十九歲過世的,我們中國人
算虛歲,算八十歲,這是很不容易。教學,佛教傳到中國來是教學,一直大概到滿清,盛
世還是教學。我們看到康熙、雍正、乾隆那個時代,高僧、高士(在家居士)很多,真的
是有修有證,著作等身,留傳給後世。我們現在學習,主要是依清朝註解,因為它距離我
們近,我們容易理解,再參考古註。這是走釋迦牟尼佛教育的宗教。
  另外有學術的宗教,現在很多大學文學院,特別是哲學,哲學系裡頭有佛經哲學,當
作一種哲學去研究去了。我從這入門的,方東美先生給我講《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
「佛經哲學」,我才認識佛教的本來面目。老師告訴我,「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
學家」,大乘經典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學,我們從這入門的。今天科學家,量子力學家告訴
我們,大乘佛經是高等科學,科學研究的成果都沒有超越大乘經的範圍。所以你要問,佛
教到底是什麼?可以這樣解釋,普世的教育,對於世界安定和諧、幸福美滿的教育,是倫
理、道德、因果、聖賢教育,這是普世的;往上提升,是最高的科學、最高的哲學,這是
佛教。所以大學裡頭有開這個課程,這變成學術,我過去也教過幾年。
  第三種,變成宗教。變成宗教我看大概就三百年,應該是嘉慶以後變質了,大家對於
經教不學了,以經懺、法會為主,這就變成宗教。古時候沒有,古時候寺院庵堂都是學校
,都是講經教學。我在日本講經,日本的出家人告訴我,他們歷史上記載,四百年前,日
本大大小小寺廟統統講經;換句話說,日本不講經四百年了,中國佛教不講經大概有三百
年。四百年前那個時代是嘉慶的時代,乾隆的晚年。所以變成宗教,不能說佛教不是宗教
,有宗教的佛教。
  在現在有企業的佛教,把佛教道場做企業的經營,好像國際連鎖店,有搞企業的,真
的是企業化了。我還聽說,不知道真的是假的,還變成股份公司一樣,有股東的,有上市
的。我聽說,但是真的沒看到,所以有這個可能。另外變成什麼?觀光旅遊的宗教,佛教
,這個很多,國內國外都很多,都變成觀光旅遊的景點。最後一個,邪教的佛教。所以佛
教在現前社會裡頭有六種,你學哪一種要搞清楚,為什麼?最後的結果不一樣。
  淨土宗也是要教學,不教學,像海賢那樣的稟賦可以不要學習經教,一句佛號念到底
,一生不拐彎,沒有疑惑,可以,為什麼?你會念到開悟。中國人古時候教學的理念、教
學的方法現在沒有了,說出來沒有人相信。這個方法是佛教傳來的,傳來之後,中國儒覺
得很好,接受了,道也接受了,變成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的理念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教學的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就是方法是教你開悟,不是跟你講,跟你講
,你一輩子不能開悟,把你的悟門堵死了。所以古時候老師教學,只教你念,句讀、音韻
正確,句讀沒有錯誤,老師只負這個責任。意思,你自己悟了之後,可以告訴老師,老師
幫你印證,你悟得沒錯,正知正見,老師給你做印證。老師要說出來,你開什麼悟?你沒
法子開悟了。這個方法好,這個方法能出人才,能出聖人、賢人、君子。大徹大悟,聖人
;大悟,賢人;小悟是君子,他真得受用。他為什麼會開悟?他得定。你看,一千遍念下
去,心定了,用念書這個方法修禪定,是這個意思。所以讀書千遍是戒律,你要守這個規
矩,就這一部書,不能改第二部。老師看你的狀況,規定你這個書念三年,就老實念三年
,念五年,你就老實念五年,不定什麼時候得定、開悟了,這個好。
  現在學校拿到博士學位的人很多,他有沒有開悟?沒開悟,還是凡夫。所以中國古人
是以開悟為學習的目標,現在人完全是知識。知識不是智慧,知識有侷限,而且有後遺症
。今天是知識爆炸,崇尚科學知識,沒有智慧,所以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湯恩比為什麼斬
釘截鐵的告訴我們,「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為什麼
?它有智慧,它的理念不錯,它就是持戒、得定、開悟,就戒定慧三學,你一定要用這個
。用這個方法要什麼樣的條件?人要老實、要聽話、要真幹。在一般人來講,要真誠、要
清淨、要恭敬。現在一般人有真誠心、有清淨心、有恭敬心,可以用讀書千遍的方法,他
會開悟。如果沒有這三種心,心浮氣躁,沒有恭敬心,沒有尊重心,神仙來教他、孔子來
教你都沒用處。所以今天學生難找,到哪裡去找?
  所以我建議斯里蘭卡的佛教大學,進入這個學校之前,先學五年戒律,拿到戒學畢業
證書,才可以進入大學學其他的科系,才真正起作用。如果把戒律疏忽了,沒用處,將來
都變成知識,跟現在外國學校一樣。我們到歐洲去參觀,統統把中國古籍都變成古代的文
化來研究,於現在人完全不相干,你說那學它幹什麼?都變成考古了。我們去訪問,帶給
他的信息,中國古籍是智慧不是知識,它不會被淘汰的,幾千年前管用,現在管用,幾千
年後還管用,他們感到很驚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真正認識中國傳統文化跟佛法的
,在這個世紀裡頭,這一百年當中,大概只有湯恩比一個,我沒有看到第二個人,他真的
是看透了,看清楚、看明白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column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2014-09-26 05:56:00
阿彌陀佛「他自己不可以拿,一定要有人拿給他,才算緣成熟」這句開示好有禪意,「隨緣不攀緣」!!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4-09-26 09:41: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