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3-07 09:02:34: 就所緣境立事邊際,此有二種,如云「唯爾,更無餘事」,是盡所有事邊際性;如云
: 「實爾,非住餘性」,是如所有事邊際性。
───────────────────────────────────────
■ 釋義──
周遍所緣有四種,有分別影像所緣、無分別影像所緣、事邊際性所緣、所作成辦。
從【能緣心】上安立的所緣,有修止時所緣的「無分別影像」,與修觀時所緣的「有
分別影像」。這些影像含遍淨行所緣的影像、善巧所緣的影像、淨惑所緣的影像。
若從【所緣境】上而安立的話,這是指事物的邊際。事物的邊際有二種,如云:唯此
而盡,更沒有其他的事物,就是指「盡所有性的世俗諦之事邊際性」;再者,如云:實相
是這樣,不是其他的性質,就是指「如所有性的勝義諦之事邊際性」。
1.能緣心在修習止觀時,所緣的所知品,一切所知品為二諦所攝,再沒有別的了。
2.所知品的邊際性是指二諦:盡所有性世俗諦之事邊際性、如所有性勝義諦之事邊際性
。能緣心所緣的對境,所緣的對境有什麼情況呢?在每一個所緣的對境上,都有如所
有性、盡所有性,每一個所知,它本身有二諦的性質。
3.一切所知品,就是「萬法」,「就萬事萬物,以名言心進行施設是世俗諦,以究竟抉
擇的心去安立是勝義諦」。萬事萬物就是一切所知,每一個所知上,假設用名言抉擇
的心去看,會了知世俗諦的部分;用勝義抉擇的心去看,會了解勝義諦的部分。
4.就對境—所知—而言,每一個所知,每一個法上,它自己的本質,一定分成粗的面貌
、細的面貌,粗的情況是什麼?細的情況是什麼?粗分的情況是世俗諦的理論,細分
的情況是勝義諦的理論,每一個對境都有二諦的理論,這就稱為事邊際性。
5.事邊際性的「事」,亦即「萬事萬物」,也就是「所知」、「成事」、「所量」、「
有」、「存在」、「法」,這些都是同義詞(事例範圍大小一樣,符合八週遍門)。
6.事邊際性是一切所知品的某一個性質,盡所有的性質和如所有的性質,這是二諦的理
論。每一個所知上,一定有如所有的性質、盡所有的性質,在一切所知品上全都有二
諦的性質,二諦的理論遍及一切所知,故稱為周遍所緣,也就是這裡所說的事邊際性。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事邊際所緣者,謂一切法,盡所有性、如所有性。」所謂
的事邊際,開合而宣說,是指盡所有性的世俗諦與如所有性的勝義諦,二諦為事物的邊際
,二諦攝一切所知品。不論是修止或修觀,皆可以緣世俗諦或勝義諦,二諦隨一為所緣。
周遍所緣,就所緣境立事邊際,即一切所知品的邊際,一切所知品含攝二諦,如云唯
爾更無餘事,是盡所有世俗諦事邊際性,如云實爾非住餘性,是如所有勝義諦事邊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