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ogi: 你們在講的是兩回事 如果因緣觀只教人如理作意 看到問題的成 04/22 14:48
→ yogi: 因與解決方式 那麼它不脫離世間法能處理的範疇 這在一些心理 04/22 14:49
→ yogi: 療法就是類似的進行方式 原文說的不去思維善惡 那是指在運用 04/22 14:50
→ yogi: 正知正念在觀照目標時 不能對目標加以判斷思考 當思考(想蘊 04/22 14:51
→ yogi: )涉入的時候 心就無法安住在當下的目標上 而只會在概念中打 04/22 14:51
→ yogi: 轉。事實上房貸繳不出來應該努力工作 生病了應該要看醫生 這 04/22 14:52
→ yogi: 些都不需要學習佛法就能知道 但是為什麼有人就是不去做呢?這 04/22 14:52
→ yogi: 並非是他不知道應該這樣做 而是因為各種各樣的煩惱阻礙了行 04/22 14:53
→ yogi: 動 極端一點的例子就像是憂鬱症患者 明明知道問題在哪 也知 04/22 14:54
→ yogi: 道應該怎麼做 但是就是被極端的負面情緒困住而無法採取行動 04/22 14:54
→ yogi: 對這樣的人來說 文中說的善觀因緣是根本幫不了他的 拉回比 04/22 14:55
→ yogi: 較"正常"人的例子 很多時候我們不去做應該做的事情 或者做了 04/22 14:56
→ yogi: 不應該做的事情 也並不是因為不知道這樣的後果 而就是被心中 04/22 14:57
→ yogi: 的煩惱使役。對這樣的情況 除了如理作意以外 也應該要練習念 04/22 14:58
→ yogi: 處禪法 培養正知正念 這裡所說的正念不是這篇文中曲解的如理 04/22 14:59
→ yogi: 作意 而是對任何升起的目標保持開放與不思考判斷的覺知 透過 04/22 15:00
→ yogi: 這樣的訓練 可以讓心的覺察力敏銳 任何升起的善或不善思維都 04/22 15:00
→ yogi: 可以被覺性捕捉到的時候 不善思維自然就不會容易在心中紮根 04/22 15:01
→ yogi: 茁壯。這是每一個修念處禪修的人都可以體驗到的利益 並且也 04/22 15:02
→ yogi: 可以清楚看到當下所謂的"因緣觀"無法脫離概念思考的侷限性 04/22 15:04
感謝 yogi 版友的推文(或註解)心得分享。
底下是閱讀心得分享之整理,若超出您所言,或可提醒在下。
1. 善觀因緣幫不了一些極端的人。
《佛三轉法輪》:「已知」=>「應修」=>「當證」
故若不去「應修」,則無「當證」之果。(此生故彼生:時間、環境……等都是條件)
修證過程不離【緣起法】,能善觀因緣,但是不代表已條件充分具足。
例:已生善或已生惡之增長;未生善或未生惡之生。
2. 因緣觀無法脫離概念思考的侷限性。
此【觀】若是依六識,當然不離六識。
但【緣起法】可為解脫找到路徑:順觀緣起後,再逆觀緣起,這就是智慧。
例:一團亂的線,若能按原路線逆走,就能解開;但是若僅停止在【觀】,則不解。
禪定是解脫的便利工具,智慧是必要條件;
在止觀境中,可見緣起於一切均作用,一切無常、變異,止境(定)非究竟。
故 yogi 版友建議要修(四)念處禪修,是正確的。
為避免謬誤,在下補充,修念處禪修,本來就要觀一切無常、變異,不離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