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30 14:21:06※ 引述《d8888 (Don)》之銘言:
: 這觀「自性」甚麼事?末學以為不立自性、只立六識的修法,無論怎麼觀無常、都不可能
: 離開「五蘊是我」的見解,因為(對六識論者來說)活生生的生命就是由五蘊組成的啊,
: 誰在修行?五蘊。誰吃飯?五蘊。誰睡覺?五蘊。那當然五蘊就是我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5-01 02:07:00您可以想看看,為什麼諸法無我的後頭還要安立 "涅槃寂靜"除了三法印,佛還宣說了究竟的一實相印,大乘是依此而立。關於為何佛陀要安立自性,這在【解深密經】佛陀有說明,裡面有談到三自性三無性,義理非常甚深。佛說無我,眾生執著空,說自性,眾生執著有,其實都是習氣在執著,佛說這些名相的用意還在幫助我們破種種分別執著,悟入空有不二的第一義。無我跟自性,其實都是針對 "執著" 這個問題在談,只是角度不同而已,"無我" 是從對治煩惱障礙的角度來談(因),"自性" 是從煩惱障礙消除後,所產生的結果來談。(果)佛陀證得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但是佛陀並沒有從此"空無",甚至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開演無上智慧,而這些都是從煩惱斷盡所生起的種種功德(如三明六通),這些都是本自俱足的智慧德能,我們能否認這些自性德能的存在嗎 ? 不可能的。在涅槃寂靜當中又能以無上智慧教化眾生,這就是空有不二的現實具體表現,可以透過佛陀親身來觀察。這就像水管一樣,當水管的相有,體空,這時候一切都非常的順暢,但是當裡面有了障礙物(執著),這水管就不通了。正因為自性本空,所以能生萬法的功能才不失。當我們有了妄想、分別、執著,問題就來了,就如同水管堵塞中間隔好幾層,這就如同六道十法界一樣重重障礙。反之,當有一日我們將這些障礙都放下了,自然通達一切法,這也是自然而然的現象。所以回歸到前面,無我是指什麼,就是指把水管的障礙通乾淨自性是指什麼,就是水管通完之後,正常乾淨通暢的狀態。如果說水管內的障礙都除了乾淨了,結果水管也跟著消失,這是沒有道理的。^ ^以上分享 ~阿彌陀佛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5-01 08:17:00照這理論:水管永恆存在,常、不變、真我!障礙是暫時的,清完以後,再也不會有障礙?這境界要被神秀大師打臉了。「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您的修習有退轉,這樣離「阿惟越至菩薩」(不退轉)越來越遠依大乘的說法,您的妄想太重。依淨宗的說法,您念佛太少次依事實說,不要依妄想分別執著說,這個第一步要先做到吧?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5-01 09:09:00虛空是常還是無常?其實用實物舉例也只能說個彷彿。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5-01 09:36:00在下舉例讓您來選,宇宙仍然持續在膨脹,請問宇宙內無物質的【真空範圍】是虛空,還是宇宙【外的範圍】是虛空?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5-01 09:39:00其實這是目前科學的侷限性,若依照佛經,微塵裡面有世界,重重無盡,小而無內,大而無外。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5-01 09:40:00這幾乎是無記(無意義)的問題,一個蘋果給零個人分,每人分幾個?那您說的【虛空】,是哪個虛空?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5-01 09:44:00自性真空非相對,而是絕待圓融。無遠近,無大小,無過去,現在,未來。非精神現象,非物質現象,非前眼耳鼻舌身意能緣,難理解就在這。末學舉虛空,仍然還是個例子。這就像我問您,什麼是不生不滅的涅槃?您能很具體描述嗎?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5-01 09:51:00您不能接受一切無常,那就是否認當下,離當下,討論已多餘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5-01 09:52:00這些本是要靠修證而明白的聖量境界,文字推理描述怎麼說都難免有缺失。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5-01 09:53:00不能接受無常,您就用您教派所說:離妄想分別執著,即涅槃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5-01 09:53:00正因為認識無常才能離開妄想執著而證自性涅槃清淨不是嗎。離開即是。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5-01 09:58:00離開妄想分別執著,您確定就不是另一個【妄想分別執著】?上次有說,從台北要到月球,向西走,走不到;轉個方向就對?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5-01 10:04:00問您一個問題,南傳難道不用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嗎?那您會擔心這問題嗎?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5-01 10:09:00您可以【發菩提心】=>【自他互換】=>【他心通】不就知道?在下根本不知道您腦內妄想(腦補)什麼,您只能自知自證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5-01 10:17:00這其實只是很單純的佛法交流,您也未必要接受認同,所以放寬心吧。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5-01 10:17:00說不知道也差點,應該是執虛容有,認為此不變。哪有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