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處非處者,謂從善業生可愛果是名為處,從不善業生可愛果是名非處。處非處善巧者,
: 即如是知。
───────────────────────────────────────
■ 釋義──
「善巧所緣」的第五個是「處非處」。就善業而言,將來異熟的果報,純粹是投生在
善道,不可能投生在惡道。同理,就不善業而言,靠著不善業的因,將來異熟果報的果,
純粹是投生在惡道,不可能成熟出善道的快樂。這稱為處與非處。
前面談到十二緣起的分支,是就整個緣起來講,前面的因生後面的果。處非處是指個
別的情況,是指善道的緣起和惡道的緣起。
所謂處非處是指,凡是可以出生可悅愛的異熟果,就名之為處。凡是善因得善果,惡
因得苦果,就是處。正確因緣果就叫作處,善因得善果,惡因得苦果是相順的。凡是從不
善業出生的可愛異熟果就是非處,凡是從善因得苦果,或從惡因得樂果,即是非處,不順
因緣。了知相順因緣是了知處,了知不相順因緣是了知非處,即為善巧處非處。
「即如是知」是指不是因為其他者,因為善業作為因,它的異熟果報純粹就生出善道
的果,不是由其他因;若不善業作為因,將來成熟出的異熟果報是惡道,不是由任何其他
因,沒有其他能生之果存在。
處非處當中善道的緣起和惡道的緣起,生唯法果,它的所生唯有這個緣起法的果。除
除了這個緣起法的能生之外,並無其他的造作者;除了這個緣起法之外,也沒有其他的受
果者。這個緣起的因,產生這個緣起的果,不會產生其他的果。就果去分析,它緣起的因
是這個,不是其他的,除了這個果的因之外,不會有其他的造作者。這個因所成熟出來緣
起的果,除此之外,不會成熟出其他的果。因和果二者都是無自性,互相觀待而有,對此
緣起因生此緣起果,無自性的善惡業,有非常明確肯定的取捨。
《十善業道經》:「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龍王!汝見
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
致。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
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自性如幻。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
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
因此要知道,在得到異熟果報的五蘊身上,補特伽羅實有的我不能成立。「即如是知
」是指善的果成熟出善道,不善的果成熟出惡道,一定只有那個因而形成,不是另有別的
能生果存在,所以異熟果報的五蘊身上,補特伽羅獨立實有的我不能成立,這部分要了解。
這方面也是指不觀待生滅、不觀待支分、不觀待因緣、不觀待施設的我是沒有的,因
此也是講無我義。前面十二緣起整體的部分是講無常、苦、無我,配合這個意義來作解釋
。即使是處非處,還是配合無我義來解釋。因此,十二緣起是總體,處非處是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