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337(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6-13 13:26:44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37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Ⅱ) 歎彼佛名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零六頁,從第一行看起,「歎彼佛名」。請看經文:
  【聞佛聖德名。安隱得大利。種種供養中。勤修無懈倦。】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前面我們讀到這個地方,接著我們看註解。這第二段,「(二)
讚佛號功德」。『聞佛聖德名』。「彌陀本願從第十八至第廿七共十願」,十八十念必生
;十九聞名發心;二十臨終接引;二十一悔過得生;二十二國無女人;二十三厭女轉男;
二十四蓮花化生;二十五天人禮敬;二十六聞名得福;二十七修殊勝行,這是十種,一共
十願。「又從第四十四至四十八共五願」,四十四普等三昧;四十五定中供佛;四十六獲
陀羅尼;四十七聞名得忍;四十八現證不退,這五種願,五願。「願願皆因聞佛名號,永
離諸惡苦,終得究竟樂。」例如聞名得福,聞名發心,剛才我們念了,聞名得忍。這幾句
話的意思很深,念老提醒我們,讓我們認識清楚,沒有懷疑,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上面一共說了十五種,十五願,四十八願十五願裡頭,願願都跟名號有關係。所以彌陀
名號的功德有多大?有多深?有多廣?實實在在說是說不盡,無法稱說。
  什麼人念這個阿彌陀佛佛名?在整個宇宙裡頭,過去、現在、未來,不是第一等福報
他不能念。為什麼不能念?他有業障障礙住他,他有習氣,煩惱深重,這句名號他念不下
去。所以由這個地方我們就能想到,確實有不少鄉下偏僻地方寺院庵堂,都有一些念佛的
阿公阿婆,他們甚至於不認識字,一天到晚只知道念阿彌陀佛,痴痴呆呆的。你靠近問他
,他都是阿彌陀佛,除了一句阿彌陀佛,好像他什麼話都不會講。這種人往往是一般人認
為他迷信到極處,殊不知這一節經文念老給我們說清楚、說明白了,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等
有福報的人。
  我曾經問過一個法師,他是內地一個寺廟的住持,我說,你們寺廟有沒有這樣的人?
說有,總有那麼四、五個。我就告訴他,這樣的人我們要禮敬、要稱讚,不可以怠慢。為
什麼?寺廟周圍有這些阿公阿婆,你們這個地方平安,你們這個地方有福。福從哪裡來?
這些念佛人真正有福。誰知道?佛知道、菩薩知道、羅漢知道、天人知道,也有些鬼神知
道,就是人不知道。而且就是住在旁邊附近的人不知道,甚至於住在他隔壁不知道,沾他
的光,得他的福,不知道。這些阿公阿婆他也不願意別人知道他,以免麻煩,一句佛號念
到底,痴痴呆呆的。這幾個人諸位留意,將來必定自在往生,他往生沒障礙,他念佛功夫
到家了,沒人能相比,真的是永離諸惡苦,終得究竟樂。
  得究竟樂,往生到極樂世界得究竟樂,我們能夠理解,現前得究竟樂,我們不知道。
現前這些人很可憐,跟乞丐一樣,他怎麼會有究竟樂?我們沒有入他的境界,不知道,入
他境界就知道了。他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時,他沒有煩惱、他沒有憂慮、他沒有牽掛,什
麼都沒有,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你說他樂不樂?我們能想到這個地方,才真正懂得他是究
竟樂。我們在旁邊看到他苦,在社會上年老了,沒有人照顧,沒有好的生活環境,在寺廟
門口,寺廟附近,你看他坐在那個地方念阿彌陀佛。你問他,他痴痴呆呆的,問他,他回
答你阿彌陀佛,問什麼都是阿彌陀佛。我的眼目當中,那是佛菩薩,示現的,什麼叫老實
念佛,什麼叫萬緣放下?你看他,萬緣放下,老實念佛,他在這做榜樣給我們看。這個世
間事全放下,好像與他不相干,他只會念佛。
  這個括弧裡頭舉幾個例子,例如聞名得福,聞名發心,聞名得忍,這三句裡面,前面
兩句容易懂。聞名得福,這個福得在阿賴耶裡頭,阿賴耶落下佛名號的種子,不定什麼時
候有因緣,這個種子起作用。起作用是什麼?你也念阿彌陀佛了,或是有意或是無意,阿
賴耶識裡頭有佛的種子,沒有佛種子不會有佛的名號冒出來,得福。第二句比第一句的意
思深,不但得福,他發心了,發什麼心?發求生極樂世界的心。這當然對象是修淨土的同
修,常常把佛號忘掉了,看到這些阿公阿婆手拿著念珠,佛號不間斷,把信願持名提起來
了,這聞名發心。這個心是好心,要常常發,把它養成習慣,時時刻刻都發這個心,這一
生當中決定得生淨土。聞名得忍留著以後再說,得三種忍,三種忍裡頭有無生法忍,這個
意思就是說明念佛成佛。無生法忍是什麼人?大乘經上常說的七地以上。十地菩薩,他第
七地,這位子高,上面是八地、九地、十地,再上去是等覺,就成佛了,距離如來果地很
近,不遠。所以聞名不容易。
  「十方眾生聞名,悉皆安穩,得種種真實之利。是云安隱得大利」,這是經文的第二
句。這個地方的話,句句都是真實話,沒有一個字是騙人的、是假的。十方眾生聞佛名號
,你怎麼會聞佛名號?當然現在住世的佛菩薩他為我們介紹,講經教學就是介紹,把佛的
殊勝名號介紹給你,讓你能念,知道稱念。得種種真實之利,這裡頭種種真實之利,所謂
真實就是殊勝的善行功德,這個功德保證你往生極樂世界,叫真實;沒有辦法幫助你往生
,就不叫真實。幫助往生裡面無比殊勝的,就是佛號不間斷,你看阿公阿婆為什麼一天到
晚佛號不間斷?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接著一句不放鬆。不管你問他什麼
話,他回你都是阿彌陀佛,好像他除阿彌陀佛之外,他不會說話。真幹!這叫安穩得大利
。世間人得大利不安不穩,念佛人得大利是安又穩。這個大利是真正大利,不是世間一切
法,真實大利,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成佛去,這叫大利。
  我們往下面看,「十方大士聞名得益,感恩圖報。故廣修供養,無有懈倦」。這是『
種種供養中』。我們看到這些念佛的阿公阿婆,他用什麼供養?就用這句佛號供養。你看
到他在念,你聽到他在念,念念佛號到我們自己心裡去了,這是種種真實之利。他在那裡
跟法師講經說法有沒有兩樣?沒有兩樣。法師講經說法是把這樁事情講清楚、講明白,讓
你發起信心,信願持名;這些阿公阿婆,他不要講,他做出榜樣,做出來給你看。法師講
經是言教,言語在教人、勸人;這些阿公阿婆是身教,我做出來給你看。身行言教,身行
那種功德比言教還要殊勝。
  如果我們遇到,以前不知道,現在明白了,這真修行人,大修行人,遇到怎麼樣?我
們對他致敬。怎麼致敬?恭恭敬敬站在旁邊聽他念,念一分鐘、念三分鐘、念五分鐘,再
離去。這個時間不長,在這接受薰習,我真正看到了。「感恩圖報」,感誰的恩?感佛的
恩。我在這裡認真的聽,受他的感動,這也是報這些念佛阿公阿婆的恩德,他啟發我、提
醒我,我自己念佛,跟著他一起念,感佛之恩、感菩薩恩、感祖師大德的恩、感現前因緣
的恩。「故廣修供養,無有懈倦」,懈是懈怠,倦是疲倦,歡喜供養。一切供養當中法供
養為最,沒有比法供養更殊勝的。我們站在這些阿公阿婆旁邊念三分鐘、念五分鐘,這法
供養。我們勸導初學的念佛人,修淨土的朋友,把這些例子詳詳細細給他說明,幫助他增
長信心,幫助他慢慢悟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養成一種喜歡念佛心,要歡喜,歡喜念佛心
,這功德大。
  所以種種供養當中,有財供養、有法供養,兩種供養都有。「《普賢行願品》曰」,
行願品裡面說的,「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這下面列舉了幾個。「
如說修行」,經上怎麼說我們就怎樣做,這就是如說修行。要聽經,不能聽謠言。這幾十
年來,我在國內外見到很多,有附體的,常見,有扶鸞的、有卜卦的,還有作夢的,我見
到很多。有些傳遞佛菩薩開示,有些傳遞是災難的預言,能不能相信?不能相信。
  我在初學佛的時候,那個時候我的老師章嘉大師,有一次我向他老人家請教關於扶鸞
。小時候我住在福建建甌,福建扶鸞的風氣非常興盛,每一家祖宗牌位的上面都掛著扶鸞
用的這些道具。有問題,疑難雜症問題來的時候,就把它請下來,鋪上沙盤,這個鸞就可
以寫字。我們那時候上小學,十一、二歲的時候,看到這個很奇怪。我們站在旁邊看沙盤
裡面寫的字我們都認識,規規矩矩,工工整整的。誰來扶?都是在街上臨時找來的,那個
時候是黃包車夫,苦力,挑水的、賣柴的,都是不認識字,幹這些粗活,生活非常清苦。
把他們請來,讓他們把工作放下來,來扶鸞,大概也供養一點紅包給他,他也很樂意。真
不認識字,沒有靈附著的時候他不會寫字,寫得挺好的,我們看到很多,相信,要不然他
怎麼寫出來?
  可是我學佛那個時候,在台灣,台灣也有鸞壇,有同修帶我去看,我去看了。他是一
個人扶,叫乩童,別人扶不出來,只有乩童。扶鸞時候那個速度之快,像寫草書一樣,我
們在旁邊看了一個鐘點,一個字也都不認識,這個我就不相信,很難叫我相信。我把這個
事情向章嘉大師稟白,大師就告訴我,他說這個有,靈鬼附在這個鸞壇上,不是佛、不是
菩薩。就告訴我,滿清的亡國就亡在鸞壇上,慈禧太后相信這個,遇到疑難雜症都請教乩
壇,依教奉行,到最後亡國了。你找誰?你找不到他,他走了,你沒有辦法追究他,他不
負責任,吃虧上當的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之前,那個時候滿清政府歷代的帝王,有疑難
問題的時候,都召集他的大臣,尤其是儒釋道三家的學者,我們一般講高僧大德,向他們
請教。只有慈禧太后,把這個制度廢除了,她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是駕乩扶鸞。
  所以這一類,還有附體、作夢,很多,能不能相信?不能相信。有智慧可以參考,有
些他說得有道理,有些說得沒有道理,決定不能全聽;少分可以做參考資料,不能完全相
信他。在今天這個時代,這種事情到處都發生,學佛,佛是智慧,這不是智慧,一定要認
識清楚。這些遇到了最好不要接觸,離開,不要去看熱鬧,不受它干擾,這就對了。釋迦
牟尼佛往生的時候,滅度的時候,對後世學生、弟子們教導的,是教給我們,佛不在世之
後,第一個「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經是佛說的,經的註解都是祖師大德所說的,沒
錯,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佛講經的大意、意思,不依語言,語言、文字不重
要,內容重要,這很要緊。教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什麼叫了義?真正能幫助我們
了生死出三界的,這叫了義;未必能幫助你脫離六道輪迴,證得無上菩提,那就是不了義
。所以要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最後「依智不依識」,智是什麼?智慧,要有智慧去判斷、
去認識,不能感情用事,不能被這些妖魔鬼怪迷了,那就壞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這一類,我是年輕的時候好奇,章嘉老人詳細告訴我,明瞭這些真相,不受它干擾。這類
事情很多,外國都有。
  所以這都是如說修行供養,我們要把學習的東西,現在講做分享,給大眾報告,做分
享,大家都得佛法殊勝的利益。修行是供養裡面非常殊勝的,我真幹,這是報佛恩,真正
報佛恩,真實供養。
  下面,「利益眾生供養」。利益眾生最重要的,法布施,歡喜為別人演說,自己做個
好榜樣給大家看,這個重要。要把佛經上所說的,變成我們的生活、變成我們的思想、變
成我們的行為,這真供養。
  「攝受眾生供養」。攝受有四攝法,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是宗教團結,宗
教與宗教之間要互相往來,用什麼方法?我們就用四種攝受的方法,佛教的。我在一九九
九年在新加坡,把新加坡九大宗教團結成一家人,做得非常成功。那時候挺熱鬧的,每天
都有活動,有九個宗教啊,每個宗教活動我們大家都去參加、都去莊嚴道場,九個宗教你
都看到,都派代表去參加。那個時候新加坡有一位高級部長,曾士生先生,他來訪問我,
問我,你用什麼方法把宗教團結起來?新加坡的宗教聯誼會五十年前就成立,我去的時候
是第五十年,每年只有過年,這些宗教的領導人大家在一起吃一餐飯,然後就沒有任何活
動,就各個不相往來。我在新加坡住的時候,把這些宗教團結,每個星期都有往來,天天
都有往來,宗教真的變成一家人。不僅是宗教這些神職人員我們是一家人,信徒跟信徒之
間也往來,有助於社會安定,有助於社會的和諧,所以政府非常歡喜。部長問我,你用什
麼方法?我說我沒有方法,釋迦牟尼佛有方法。他很驚訝,釋迦牟尼佛什麼方法?我說四
攝法,四種攝受眾生的方法。第一種「布施」,第二是「愛語」,第三是「利行」,第四
個是「同事」,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這八個字,跟不同宗教往來、不同族群往來,就變成
一家人。
  這個布施跟六度裡面的布施意思不一樣,六度布施是放下慳貪,目的是這個;這個布
施不是的,這個布施是請客,你要跟他們大家都往來,要常常請客、要常常送禮,是這個
意思,就是人情。所以我團結九個宗教,在新加坡,第一次去拜訪,李木源居士幫助我接
洽,約定時間之後我們一同去拜訪,拜訪送一個大紅包,新加坡幣十萬塊。送給他幹什麼
?每個宗教都有慈善機構,有些辦醫院,有些辦老人院、幼兒院,有些辦學校,多半是職
業學校,幫助一些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到那邊去受訓,訓練成功之後他們負責介紹工作
。這些事業都是好事業,我們幫助他。所以我們一共用了一百萬新加坡幣,新加坡九個宗
教就變成一家人,好!
  愛語不是甜言蜜語,真正對他愛護他們這種言語,就是我們接觸談話的內容,是出自
於真誠幫助他們發展,幫助大家團結,帶給社會安定和諧,化解一切衝突,都歡喜。利行
,行是我們的行為,日常生活行為,決定對他有利益,沒有損害。宗教與宗教之間最怕的
是拉信徒,不可以。決定不批評,我們只有讚歎,沒有批評;只有勸告,沒有拉信徒的。
我們有活動,歡迎你來參加,絕不是叫你放棄那個宗教,來信我的宗教,這個不可以。同
事,我們所做的事業是共同的利益,對宗教有幫助,對每個宗教都有幫助,對社會有幫助
,對國家有幫助,政府歡喜。這是攝受眾生供養。
  下面,「代眾生苦供養」。活在這個世間,苦!如果我們要怕苦,就不來了。我們到
這個世界來幹什麼?眾生受苦受難,我也受苦受難,他們受苦受難是業力,業報,我這個
受苦受難是佛菩薩大慈大悲應化在世間。在佛菩薩來說,就是前面所講的四攝法,攝受眾
生供養,同事嘛,我們生在同樣時代、同樣的社會,接受同樣的苦難。在苦難當中照顧大
家、幫助大家減輕苦難,這就對了。
  「勤修善根供養」。善根,能生善法的根。今天根有問題,總的來說,中國傳統的文
化,確確實實是一切善法的大根大本。中國的大根大本是什麼?第一個是孝,第二個是敬
。從小把它養成,孝養父母,恭敬長輩,弟弟對哥哥要恭敬,哥哥比你大,對待年齡比我
大的、輩分比我大的,要像對老師一樣的恭敬。所以,「敬」用老師做代表,「孝」用父
母做代表,知道孝順父母,知道奉事師長。這兩個是根!今天問題出來了,根斷了。好的
老師非常感嘆沒有學生,學生不肯學,不是老師不教,學生不肯學,老師沒有辦法叫他學
。所以老師找不到學生。真正想學的人找不到老師,學校的老師不教了。
  這個事情我遇到了,親身遇到的。我二十六歲認識方老師,方東美先生,他引導我入
佛門,他是一位大哲學家,在台灣是有名的哲學家。我那個時候想學哲學,打聽他,他是
桐城人,桐城是我們的老鄉。我是安徽廬江人,他是安徽桐城人,我們這兩個城距離現在
三十公里,很近。沒有人給我介紹,我只好自己介紹自己,我寫了一封信、寫了一篇文章
寄給他,希望他能答應我,我到學校裡面去旁聽他的課程,就這麼一個願望。自己失學年
早,沒有念什麼書,對於學術沒有根柢,我知道這個東西重要,沒有機會學習。在外面這
麼多年,年輕的時候要靠自己去勞力賺一點錢維持生活,非常清苦。
  方老師回了我一封信,要我星期天到他家裡去見面,我們覺得有指望了。星期天到他
家拜訪他,問了一些家鄉的狀況,同鄉嘛。又問我讀書的狀況,我說初中畢業。他說你有
沒有騙我?我說不敢騙老師。他說你寫的信、寫的文章我們台灣大學學生寫不出來,從這
裡他懷疑。我說我確實是喜歡讀書,但是沒有在學校,都是自己學,也沒有老師指導,所
以很困難,基礎扎得不深也不穩。老師就告訴我,這六十五年前,說現代(這是講六十五
年前)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他說你要到學校去聽課,你會大失所望。我聽
了這個話很難過,老師完全拒絕了,我的希望落空了。所以當時自自然然的心裡感到很難
過、很沮喪。我們沉默了大概有十分鐘,老師開口說,這樣好了,你想學,你每個星期天
到我家裡來,時間是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半,兩個小時,每個星期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
兩個鐘點課。我這個哲學跟他這麼學的。
  他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那個時候很驚訝,我跟老
師報告,佛教是宗教,宗教是迷信,哪來的哲學?尤其是佛教,高級的宗教只有一個真神
,佛教是多神教、泛神教,凡是這一類的宗教叫低級宗教。那個時候我腦袋裡是這些東西
,它怎麼會有哲學?老師告訴我,你年輕,你不懂。他說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
家,咱們學哲學,要跟最偉大的哲學家學習,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
生最高的享受。我如果不是跟方老師學這個,我跟宗教就沒緣了,這條路就斷掉了,那這
一生會活得很辛苦,哪有今天!我這三個老師少一個都不行,都不能成就。
  這個時候,我接受佛教之後沒有多久就認識章嘉大師,所以佛教的基礎章嘉大師奠定
的,我跟他三年,老人圓寂了。他走的那一年好像是六十八歲,我認識他他六十五歲,我
跟他三年,這三年奠定佛法的基礎。走了以後,我跟台中李炳南老師跟他十年,所以經書
這些都在台中學的,十年。證明了老師一句話,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享受到了,所
以對老師的恩德永遠不會忘記。師徒如父子,老師教我那麼長的時間,我沒有繳一分錢的
學費,人家補習還要繳學費的,老師沒有收我的學費,教得很認真、很周到。所以師生是
個緣分。
==
中國傳統的文化,確確實實是一切善法的大根大本。
中國的大根大本是什麼?第一個是孝,第二個是敬。從小把它養成,孝養父母,恭敬長輩
這就是淨業三福的頭兩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
「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是正因,是正因的最根本。
沒有這兩句,「慈心不殺」是虛偽的,「修十善業」修不起來。
(這是對我自己說的,我很慚愧,做得很差。)
所以老法師才要這麼呼籲又呼籲,提倡又提倡。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6-13 16:54:00
隨喜功德 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6-13 17:36: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