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的分類,包含善業、惡業、無記業,有漏業、無漏業。
業的體性為思心所,《中阿含經》:「云何知業?謂有二業:思、思已業,是謂知業。」
《俱舍論》:「業謂思彼起,思即是意業(思業),彼起身語業(思已業)。」
思心所的作用遍一切心,證得聖道的聖者,例如佛的心續中也有思心所,然佛已證無我空
性慧無餘斷障,由現證無我空性慧的智慧所攝的身、語、意行,佛的身語意行為無漏業。
佛果一切相智的十八不共法,包含身語意三業隨智慧行的功德,《大智度論》:「(佛果
不共功德/佛果十八不共法包括)一切身業、一切口業、一切意業隨智慧行。」
業的造作攝於五蘊當中的「行蘊」,《俱舍論》云:「行名造作。」又云:「思(心所)
謂能令心(心王)有造作」。
造作就是行為,行為有身語意三行:身的行為、語的行為、意的行為,身語意三行中,以
意行為主導,意行主要是思心所的作用。
《雜阿含經》:「云何行受陰(行蘊)?謂六思身。何等為六?謂眼觸生思,乃至意觸生
思,是名行受陰。」
南傳《法句經》:「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若以染污意,或語或行業,是則苦隨彼,
如輪隨獸足。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若以清淨意,或語或行業,是則樂隨彼,如影不
離形。」
《雜阿含經》:「云何修三妙行,滿足四念處?多聞聖弟子於空閑處、林中、樹下,作如
是學、如是思惟:『此身惡行,現世後世必得惡報。我若行身惡行者,必當自生厭悔,他
亦嫌薄,大師亦責,諸梵行者亦復以法而嫌我,惡名流布遍於諸方,身壞命終當墮地獄。
於身惡行,見現世後世如是果報,是故除身惡行,修身妙行;口、意惡行亦復如是。』是
名修習三妙行已,得四念處清淨滿足。」
修習發展四念處觀慧,要有符合身語意三妙行的福德資糧配合,得四念處清淨滿足。
《大毗婆沙論》:「三妙行者: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云何身等妙行?如世尊說:『
何者身妙行?謂離斷生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何者語妙行?謂離虛誑語,離離間語,
離麤惡語,離雜穢語。何者意妙行?謂無貪、無瞋、正見。』」
如理作意思惟,產生身語意三妙行的善業;非理作意思惟,產生身語意三惡行的惡業;無
記業有二,有覆無記、無覆無記,無覆無記是沒有煩惱的無記,二我執是有覆的無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