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 何謂「法施」?法施謂如實,無染辯經等。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7-26 13:30:19
CBETA T29 No. 1558
《俱舍論自釋》(玄奘譯)〈分別業品第四之六〉
「法施云何?
頌曰:【法施謂如實,無染辯經等。】(頌是根本頌,論是根本頌的闡釋)
論曰:『若能如實為諸有情,以無染心辯契經等,令生正解名為法施。
故有顛倒,或染污心求利名譽恭敬辯者,是人便損自他大福。』」
───────────────────────────────────────
■ 釋義──
產生福德之三個基礎,第一個是布施、第二個是持戒、第三個是修行。
布施有幾種分類,其中「法施」的定義,【法施云何?法施謂如實,無染辯經等。】
法施是以無染不帶有煩惱的心為動機,不貪著名聞、恭敬、利養等世俗八風,而去為
他者說法。說法的動機是無染不帶有煩惱(世俗八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為了利益聖教於眾生,不是為了收攏徒眾、貪圖財富受用、博取名聞、恭敬等,這是
法施的第一個條件。
除了1.無染不帶有煩惱的發心動機,還要有2.如實不顛倒解釋佛典三藏的能力,具備
這二者才能夠稱為法施。
法施:(1)不帶有煩惱的動機+(2)如實不顛倒的解釋佛典三藏。
相反的,如果帶著現世的世俗八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為求名聞
、恭敬、利養、衣食等而去說法,即不具備法施的條件。即使說的法能有些利益眾生,但
對於說法者無利益,反而是破壞了我們過去生所累積的諸大福德。
故以清淨動機說法極為重要,同時對於講說的法也必須是正確的,不能夠誤導他人。
以清淨的動機意樂、以正確的方式,告訴他人「經」或者是「論」當中的內涵,這樣的一
種方式,才能夠稱之為是法的布施。
當一個說法者,有純正的動機,但無法如實不顛倒的解釋佛典三藏;或能夠如實不顛
倒的解釋佛典三藏,但是動機不純正;這兩者都不是法施。
必須具備 (1) 動機純正 + (2) 對於所說的法能夠如實不顛倒的闡釋經論三藏,俱足
這兩者才是具定義的法施,利益才會大。
//摘自俱舍論#67 卻配格西 上課筆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