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650.htm
北傳:雜阿含650經 南傳:相應部48相應7經
檢索 關涉主題:實踐/五根的七處 (01/17/2014 18:00:10 更新)
雜阿含650經[正聞本822經/佛光本662經](根相應/道品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
「諸比丘!若我於此信根、信根集、信根滅、信根滅道跡不如實知者,
我終不得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中,為出、為離,心離顛倒,
亦不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亦如是說。
「諸比丘!我於此信根,正智 如實觀察 故,信根集、信根滅、信根滅道跡正智
如實觀察故,我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眾中,為出、為離,心離顛倒,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信根,精進、念、定、慧根亦如是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相應部48相應7經/沙門婆羅門經第二(根相應/大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比丘們!凡任何沙門或婆羅門不了知信根、不了知信根集、不了知信根滅、
不了知導向信根滅道跡;
不了知活力根……(中略)不了知念根……(中略)不了知定根……
(中略)不了知慧根、不了知慧根集、不了知慧根滅、不了知導向慧根滅道跡者,
比丘們!對我來說,他們不是沙門或婆羅門;沙門中的沙門或婆羅門中的婆羅門,
而且,那些尊者也不以證智自作證後,在當生中進入後住於沙門義或婆羅門義。
比丘們!凡任何沙門或婆羅門了知信根、了知信根集、了知信根滅、了知導向信根滅
道跡;
了知活力根、了知活力集、了知活力滅、了知導向活力滅道跡;了知念根……(中略)
了知定根……(中略)了知慧根、了知慧根集、了知慧根滅、了知導向慧根滅道跡者,
比丘們!對我來說,他們是沙門或婆羅門;沙門中的沙門或婆羅門中的婆羅門,而且,
那些尊者以證智自作證後,在當生中進入後住於沙門義或婆羅門義。」
註解:
1.
「沙門數/沙門之沙門數(SA);上尊沙門(MA)」,南傳作「沙門中的沙門」
(,直譯為「在沙門中被同意為沙門」),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禁欲修道者中的禁欲修道者」
(ascetics among ascetics)。按:直譯中的「被同意」(sammata),另譯為「被尊敬」、
「被選定」。
2.
「沙門義」(sāmaññatthaṃ,另譯為「沙門性義;沙門性的利益;沙門性的目標」),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禁欲主義者的目標」(the goal of asceticism, SN/AN),或
「禁欲修道身分者的目標」(the goal of recluseship, MN),
並引註釋書的解說,此指貪、瞋、癡的斷除。
按:「義」(attha),有「利益;目標」的意思,也有「道理」、「意義」的意思。
感想:
苦 苦集 苦滅 苦滅道跡的四個架構,也可用在善法上,如五根
而不只是染污的惡法觀察苦 集 滅 滅道跡的架構
苦 苦集 苦滅 苦滅道跡的架構,在佛法中,被尊稱為第一,而超越了善惡
連智慧的本身都要被反觀,讓我聯想到 以空觀察諸法,最後 空亦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