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10-14 19:05:35《菩提道次第攝頌》云:「若不勤思苦諦之過患,如實希求解脫心不生;若不思惟集
諦輪迴因,輪迴根本斷法不能知。」
思惟四聖諦,首先是思惟苦諦。「若不勤思苦諦之過患」,如果不思惟輪迴的痛苦,
內在當然不會有生起欲求解脫的心,因為根本不知道輪迴的苦諦內涵。
「若不思惟集諦輪迴因」,即使知道輪迴多苦,若不知道輪迴的因是什麼,也沒有
辦法斷除。苦集滅道的「集」,講的是輪迴的因,輪迴的因到底是什麼?如果我們不知道
或沒有好好思惟,「輪迴根本斷法不能知」,如何根本斷除輪迴,我們是無法了解的。
「出離三有須依厭離心」,三有就是輪迴,欲界、色界、無色界,想要出離三有,內
心首先要依止厭離心。
這一段字面雖只說必須思惟苦諦、集諦,仔細看可看出其實還隱含滅諦和道諦。
「若不勤思苦諦之過患,如實希求解脫心不生」,如果深入思惟苦諦的種種過患,了
解輪迴的痛苦,會不會希望解脫?「解脫」就是痛苦息滅的果位,也就是滅諦,透過苦諦
的思惟,心裏會生起一種想要了證滅諦的心。
同樣的,「若不思惟集諦輪迴因,輪迴根本斷法不能知」,如果不懂輪迴的因到底從
何而來,我們就會恒常只在受苦的境界;若好好思惟輪迴因,我們就會想要斷除,再探索
斷除的方法是什麼,也就是道諦。
「輪迴根本斷法不能知」這一句間接開示了道諦:如果思惟輪迴的因,我們漸漸就能
夠了解什麼是道諦,以「道」的修持,斷除輪迴的因。這一段表面開示的是苦諦和集諦,
實際上已隱含所有四聖諦的教法。
簡單地說,如果我們心裡在還未好好思惟什麼是苦諦之前,不可能生起想追求滅諦的
心。同樣的,還未了解集諦(輪迴的因)之前,不可能邁向修持解脫的道諦。
關於四聖諦的修持,首要思惟輪迴的過患。要思惟輪迴中所受的苦(苦諦),對我們
到底有什麼過患,否則不會生起追求解脫(滅諦)的心。其次,要好好思惟輪迴的因(集
諦),否則內心根本不會想要修持(道諦)。
「出離三有須依厭離心,了達輪迴由何法作縛」,在四聖諦裡,真正、主要修持的是
思惟輪迴的痛苦(苦諦),以及苦諦的根源(集諦)這兩種思惟。「出離三有須依厭離心
」,了解輪迴的過患(苦諦的過失)後,內心就能生起厭離輪迴的心;「了達輪迴由何法
作縛」,知道自己在輪迴受苦就像被綁起來一樣,不過,到底是什麼東西綁住我們?得好
好了解。
釋迦牟尼佛為悲愍眾生,欲救度眾生,內心生起大悲心。佛陀以無礙的智慧觀察發現
,一切眾生不斷在輪迴流轉的起因源自於內在的無明,由於無明的束縛,使得眾生不斷輪
迴流轉。為了使眾生解脫痛苦、輪迴,佛才說法,眾生不了解痛苦的起因,佛才需要對我
們開示。
關於痛苦的起因,很多宗教說法不同,印度教說是大自在天王、梵天或某個神造的,
並沒有講出流轉輪迴痛苦的起因,這是「非因」,不是真正的原因;還有一些是「無因」
,突然之間冒出來,不需要任何原因的。
當心裡有這些錯誤的見解,就不可能脫離輪迴痛苦,現在之所以在輪迴當中受盡種種
的苦,痛苦的起因在哪裡呢?二千五百年前,佛已說是業與煩惱,只是我們沒有注意。
現在社會進步,科學發達,為何人內心的煩惱還是一樣?有種種痛苦?原因在於不了
解痛苦的之因,用盡方法想快樂,卻沒有對症下藥,即使社會進步,科學發達,煩惱並沒
有減低。當內心煩惱未調伏,會感到生氣或恐懼等。
佛的教法是為了改變人們的內心,聞法的目的,是為了調伏、改變自己的心,不是為
了比較、勝他。日常生活當中,把聽聞到的佛法,每天都要拿來思惟,例如時常去思惟無
常等教法,改變我們的心。
關於菩提心的修持,以平等捨開始,再依次修知母、念恩、報恩等。修持「平等捨」
(上士道)以前,須有相當程度的出離心才可以,內心裡面對於中士、下士應該有一些體
悟,如此修行才會紮實。如果我們內心已經真正能夠捨去對這一世的貪著,想要追求這一
世圓滿的心已斷除,接著也斷除來世能夠投生人道、天道過著更舒服日子的貪著,往下修
持大乘菩提心才會踏實。
所以,在修行次第上,一定要記住,我們必須具備了相當程度的出離心,不是突然的
、冒然的就要修持大乘的菩提心,這樣子是很困難的。如果想要生起菩提心,在這之前如
果沒有出離心,菩提心根本不可能生得起來的,唯有內心對於整個輪迴的痛苦有所認識、
有所體會,生起出離心,才有辦法深入引發菩提心。
由於見到眾生受無明我執顛倒見所縛,起惑造業感苦長夜流轉生死,由出離心觀見眾
生苦生起了大悲心;愈深刻了解眾生因為無明我執,起惑造業感苦,愈深刻引發大悲心,
這導致了發起為利他圓滿菩提的菩提心,以及利他的菩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