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95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Ⅱ) 憂苦萬端
ⓐ 財物憂苦
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零六頁第三行看起,科判,「憂苦萬端」。分兩個小段,
第一個「財物憂苦」,第二個「增益惡根」。我們看經文:
【無田憂田。無宅憂宅。眷屬財物。有無同憂。】
這是世間的現象,自古以來哪個人沒有,普遍的。而在我們現前這個社會,這種現象
愈來愈嚴重,變成社會上嚴重的問題。我們看經文,『無田憂田,無宅憂宅,眷屬財物,
有無同憂』。念老的註解,「無田憂田」一直到「憂苦萬端」這一大段,財物憂苦這一大
段,皆是「累念積慮」一句之詳細演說,詳演。田是土地,宅是居住的房屋;眷屬,上面
有父母,下面有兒女、有僕從。過去中國是大家庭,那個制度比現前好,古時候的教育也
好,總是要教人要節儉。所以讀書人,特別是讀書人,明白這些道理,生活只要能過得去
就很滿足,貪欲的念比較少,容易控制。現在世界變了、人心變了,貪欲沒有止境,造的
業比過去我相信決定不止十倍,可能是要到一百倍了,多麼可怕!
沒有田地想有土地,沒有房屋想有房屋,這些「眷屬財物」,有,他也擔憂,沒有也
擔憂,「有無同憂」。「財物者,家財產業」,這些都是資生的器物。以上講所憂的境界
,沒有的想有,有的還想更多,所以有無就同憂,已有的又怕丟掉。所以,末後這兩句話
講得好,做為這個總結,「欲海難填,患得患失」。這兩句話,我相信現代人感觸非常深
,很有可能自己就在其中,你說多麼可怕!有無同憂。
底下一段:
【有一少一。思欲齊等。】
欲望沒有止境。『有一少一,思欲齊等』,念老給我們舉例子說,例如已有一萬元存
款,見到別人有兩萬元,他就想到他還希望跟他一樣;已有一個電視機,看人家家裡有兩
個,他也就想再有一個,能夠跟得上這些人。「思而未得,故以為憂」,想未必能得到,
這個憂慮。「思而能得,憂亦不止」,欲望它會膨脹,它沒有止境,這是「因欲無止境,
故永有不足之憂」。真的,從你懂事,小孩懂事就有欲望,一直到你老死,你還是有欲望
、還是放不下。
下面佛又告訴我們,有了,有了怎麼?又怕丟掉。你看:
【適小具有。又憂非常。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
這些現象在現在太多了,普遍的都能看到,但是有沒有認真去想想,值不值得?為什
麼有修行的人、有道德的人,他什麼都沒有,日子過得很好、很快樂?海賢老和尚早年居
住的來佛寺是宏偉的建築,是個大廟,文革的時候被毀掉了,一間房屋都沒有留。文革之
後再恢復,土地是在,房子沒有了,這個鄉村這麼偏僻,沒有人到這個地方來,沒有功德
主給他恢復寺廟。他就在原來這個地址上,建了幾間茅房,好在人也少了,這個道場只有
五個人,包括他的母親,簡單的茅蓬。現在聽說蓋了有幾間瓦屋了,老和尚圓寂之後,大
家知道了,我們講經時常提起,所以這個廟也出名了,信徒也多了。
這一段,念老註解也註得很好,他說,「且稍具有」,稍稍的具有,樣樣都不缺了,
他就想什麼?要永遠保持。「恐遭禍變」,怕災禍來,憂慮會失掉。這個憂慮,為這些眼
前資生的衣食住行。現在看到別人有車,自己沒有車,那也是他很憂慮的,必須看到他家
有車我也有;他車比我好,我怎麼也想能跟他一樣。這種憂慮既然人人都有,所以我們常
常遇到,遇到一些人在我們面前訴苦,說他少這樣少那樣。到廟裡,信佛了到廟裡燒香拜
佛,目的是什麼?求佛保佑他發財,保佑滿他的願,他樣樣都能滿足。
有這麼一句話,「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是不是佛給你的?
不是的,佛教你明白道理,你依照這個道理去做,你就會得到,不是假的。你命裡頭沒有
財富,是你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報;法布施是因,得聰明智
慧是果報;無畏布施是因,得健康長壽是果報。你不修這三種因,拜佛沒用處。佛把方法
告訴你了,你能依教奉行,真的可以滿你的願。
我在年輕的時候,生活非常辛苦,從小沒有好好的念書,是因為環境關係,喜歡讀書
,環境不許可。我記事,家裡已經敗了,我只知道我三歲離開老家,以後再沒回去過。七
十多歲,出家身分回到老家看看,那個地還在,土地還在,房屋一間都沒有了,過去應該
是兩個四合院。地上還堆了一堆瓦,鄰居告訴我,這個瓦就是你們家的房子拆下來的,沒
有人要,堆在這邊,我看到了。所以流離老家到東鄉白湖邊上宛家村莊,那個村莊就是一
家人,他們這一家還在。我的姑媽嫁到他們家,所以有親戚關係,我們在那裡住了六年。
這個六年,雖然只讀了一年多的書,私塾,他們有家學,我記得好像六、七歲的時候,在
私塾裡頭念過一年,這是宛氏的家學。
第二年,私塾就沒有了,國家不承認,改作短期小學,短期小學就是兩年的教育,兩
年就畢業了。我還遇到過這個事情。這兩年教材是新編的,跟私塾裡頭的不一樣,私塾裡
頭的教材真管用,好東西,這一改,讓我們離開中國傳統文化。小時候不知道,現在想起
來很悲慘。我們那個時候,民國十六年,距離滿清亡國比較近,風氣還有,所以還親自見
到,能體會得到。從此以後,私塾沒有了,就進一般小學。我進小學是到福建,那年十歲
,第二年十一歲,盧溝橋事變,日本對中國挑起戰爭,打了八年。到我十九歲的時候,日
本人投降。
這八年我走了十個省,跟玄奘法師一樣,兩條腿走路,沒有交通工具,逃難。身上穿
的幾件衣服,背個小包,一無所有,流亡學生。中日戰爭第七年,我才有機會進入國立第
三中學。這個學校是國家辦的,收留流亡的學生,無家可歸的學生,我們符合這個條件,
校長周邦道先生,我在這個學校念了一年半。抗戰勝利之後,我回到南京,在南京第一中
學,初中畢業在南京。高中念了半年,到台灣來。到台灣身上一分錢都沒有,沒有親戚朋
友,沒有人事關係,也沒有學歷,也沒有經歷,怎麼活下去?朋友都是在當地同鄉的關係
、同事,給我介紹工作,待遇僅僅能夠生活,苦不堪言。喜歡讀書,沒有機會讀書。一直
到遇到佛法,才有個皈依處。佛法裡頭也需要有人事關係,也需要學經歷,我們統統沒有
。
學佛,好在什麼?不要繳學費的。我能跟章嘉大師三年,一個星期見一次面,上一堂
課,奠定了佛法基礎。大師圓寂,我到台中親近李老師,他剛剛建一個圖書館,我是這個
圖書館的管理員,負責照顧圖書館三個人,我是其中之一。三個人,兩個都走了,只剩下
我一個了現在。在那裡住了十年,跟李老師學經教。這就是我的學經歷。
憂不憂慮?憂慮。學佛之後知道了,人生苦短,輪迴可怕。最後遇到淨宗,我們有個
方向,有個目標。在這個世間,一切隨緣,章嘉大師勸我出家,勸我學釋迦牟尼佛,釋迦
牟尼佛一生幹的什麼事,那叫佛事,佛所幹的事。是什麼?我們搞清楚了,佛所幹的事是
教學。釋迦佛示現開悟三十歲,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開悟之後就教學,教一輩子。七十
九歲過世的,三十歲開始教學,整整教了四十九年。講經說法,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
九年,這是釋迦牟尼佛一生幹的事。佛沒有道場,他真的是辦學,這用現在的話說,他辦
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
前面十二年,講阿含,是小學,給學生奠定基礎。這十二年著重世間的教育,倫理教
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聖賢教育,這個聖賢也可以把它說作宗教教育。十二年之後,
他又接著講方等,八年,這好比是中學,給進入大學做準備,大學的預科。八年之後辦大
學,講般若,這才是佛辦學、教學所希望的目標。這個大學辦了多少年?二十二年。最後
八年,講法華、涅槃,那是研究所,把大學畢業的學生再向上提升,提到佛的境界。所以
經典裡頭有所謂成佛的《法華》,《法華經》教你成佛,開智慧的《楞嚴》。可是《法華
》如果沒有前面那些基礎,成佛成不了,你要跟著佛,大概還有可能,阿含、方等、般若
再到法華。這四個階段,佛講的經量很大,現在匯歸起來叫《大藏經》。
章嘉大師希望我走釋迦牟尼佛的老路,我也接受了,非常認真努力。在李老師的會下
,我講小部經也講了不少年。經文不長,短的,三天可以講完,一天兩個小時,六個小時
可以講完;長的,大概不超過六十個小時,一個月可以講完,一天講兩個小時,一個月六
十個小時講完。這樣的經我講了十幾部。那個時候沒有錄音,沒有錄影,有些同學有聽經
筆記。我自己有時候也寫講稿,寫過講稿,以後就不寫講稿了,寫大綱,講起來比較活潑
。
這一段我們不難懂,而且都會有深刻的印象,為什麼?佛所講的大概就是我自己所遭
遇到的。所以經上說,『適小具有』,能過得去,『又憂非常』,真的是無常。我不是不
想依止一個寺廟,依止一個老法師,老法師不喜歡我這個做法,同參道友也討厭。為什麼
?很少人學講經,你在寺廟裡面講經,聽眾愈多麻煩愈大,嫉妒障礙就來了。我在臨濟寺
出家,那個時候我一出家就講經,寺廟裡的住持是我的剃度師心悟法師,過世了,他以後
還俗了,他小我一歲。我出家跟他談條件,我要學講經,他非常歡喜,所以臨濟寺有個小
講堂就給我用,大殿那邊做佛事,小講堂裡面講經。一年之後他還俗了,白聖法師來住持
,那就不行了,他就不贊成講經。我怎麼辦?我只好回到台中繼續學習。所以確實憂慮,
只有一個念頭,今天得過且過,明天還沒來,別去想它,你要想明天,睡不著覺。
我到台中,台中還給我一個小房間,房間雖然不大,住得安穩。老師是成就人才,他
幫助我,我要是沒有李老師,要是遇不到韓館長,我這條路就走不通。在老師會下十年,
經教沒有問題了,上台可以應付,但是沒有一個寺廟想培養講經人才,包括佛學院。所以
我以後連佛學院也不能教,很苦!講經,只有外面居士到寺廟裡面來修福供養,飯前飯後
有一點時間碰到了,大家坐在一起談談佛法,沒有經本,這樣跟大家結個法緣。
所以為什麼佛教裡頭不出人才?上一輩沒有重視,只重視經懺,經懺有收入;著重在
生活,怎麼樣去找錢,讓生活能過得去,講經沒人供養。經懺可以有價錢的,一堂佛事多
少錢,有收入。所以白聖法師批評我,你為什麼走這個死路?誰供養你?你生活怎麼辦?
講的是有道理,完全講到現實。所以很痛苦,這條路還是咬緊牙根走過來了。現在想想我
這條路走對了,感恩章嘉大師,得他老人家的加持,這條路走過來了。
「非常」指些什麼?就是下面講的,水災。我們常常在電視裡面看到海嘯,我們看到
日本三一一的海嘯,只有十米,沿海的城市不到一個小時就摧毀了,逃命都來不及。火災
、盜賊。『焚』是火,『漂』是水,『劫奪』是盜賊,這是「非常之禍」,你預料不到的
,你會遇到。這些,還有怨家,搶奪、偷竊都有人遇到過,「怨家,指與我結怨之家。債
主,指我欠債未還之人。以上種種,皆可突生非常之禍」。下面舉例說,「火能焚燒,水
能漂沒,盜能劫奪,賊能偷竊,怨家報仇,債主索欠。甚至俄頃之間,全非我有,舊日財
富,蕩然無餘,故云焚漂劫奪,消散磨滅」。這都是事實。
「《會疏》曰:焚謂焚燒,兵火失火等難」,兵火是戰爭,特別是現在恐怖戰爭,在
哪裡?不知道,會突然發生,常常有報導,太可怕了!「漂謂漂流,洪水風波等難。劫奪
,盜賊難。為怨家所消散,為債主所磨滅也。」我們再看底下,「增益惡根」。
ⓑ 增益惡根
【心慳意固。無能縱捨。命終棄捐。莫誰隨者。貧富同然。憂苦萬端。】
前面舉這些例子,許多人親身經歷,我們自己也曾經經歷。所以世間人「心慳意固,
指慳吝之心至為頑固,財物有失,則心中更增憤恨,憂怨愁苦,意無解時,故云無能縱捨
」。縱捨是放下,放不下,已經得到了,失去,有些人好幾天都睡不著覺,受打擊很大。
很辛苦攢積的一點財物,一下沒有了,失掉了,在今天的社會,這種事情太多太多了。我
們每天看到多少難民,那個難民遭惹到橫禍,離開自己家園,一生所累積的一點資生之具
、生活的一點財物,突然就沒有了。
「命終棄捐,莫誰隨者,貧富同然,憂苦萬端」,這四句「泛指一切世人,臨命終時
,則一切積愛之眷屬財寶,皆當捨離。獨去獨來,無能隨伴,至愛之人,可以同時死,但
不能同處去。業因不同,果報千殊,去處各各不同。故云莫誰隨者」。這一句我們必須要
知道。命終之後,到哪裡去?這是大事,沒有比這個事情更大。這裡講的是業因不同,果
報千殊,千差萬別,為什麼?每個人造的業不一樣。起心動念是意業;言語,口業;身體
的動作是身業。《十善業道》裡面告訴我們,殺盜淫,身業;妄語、兩舌、綺語、惡口,
口業;起心動念,意業。這三業不停的在造,造業,這個業是善是惡你自己知道。三業都
善,來生人天果報,三業不善,那就分別到地獄、餓鬼、畜生,最嚴重的是地獄,絕大多
數的是鬼道。現在的業造得重,可能絕大多是地獄道,其次餓鬼道,再其次畜生道。這幾
句話是嚴重的警告,而且回頭想一想,我們每個人都有,怎麼辦?死了以後,每個人去處
各各不同,莫誰隨者,不可能兩個人會在一起。同時死可以,但是到哪一道,沒有辦法同
處,這要懂。
我們淨宗,確確實實救了我們的命,我們能做到,念佛求生淨土,我求生淨土,你求
生淨土,將來我們到極樂世界還在一起。只有這一條路,再也找不到第二條路。所以家親
眷屬、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在這一生希望大家都能夠接受淨宗的教誨,信願持名,老實
念佛,求生淨土。從上面一品三十二,到三十七品,這一大段的經文,是無量壽這一會佛
所講的戒律,我們要認真學習,不能違犯。如果違犯了,往生就會有障礙。
念老舉《普賢行願品》來勉勵我們,《普賢行願品》上說:「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
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
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與此同旨」,跟這一段經文六句完全相同
,《行願品》講得詳細。是人,這是臨命終的人,沒有一個人能逃掉這一關,只是早遲而
已。你既生到這個世界上來,有生必有死,這個世界上沒有見到一個人,有生到現在還沒
死,一個也找不到。百歲就是高壽了,很稀有,四、五十歲過世的多,六、七十歲的那就
更平常,八十以上的就稀有了。
老師,早年在一起常常勸人,講到《秋聲賦》,歐陽修這篇文章,老師非常感慨告訴
我們,一個人一生有一生的四季。從出生到二十歲,人生的春天;二十到四十歲,人生的
夏天;四十到六十歲,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歲,人生的冬天。所以,春生夏長秋收冬
藏,到人生的秋天,就要想一想來生往哪裡去?秋天是四十歲到六十歲,人生的秋天,快
要接近了。在這個時候走的人很多,我們能夠觀察得到。死了,所以常常印光大師教我們
,念佛人常常把「死」字掛在額頭上,天天看到,時時看到,讓它來提醒你。這是非常現
實的警告,他老人家自己用這個方法警惕自己,印祖八十歲往生。李老師給我們講《秋聲
賦》,八十以後就沒有了,多活些年是你賺得的,多活幾年,八十歲很少有,不多。
==
人生苦短,輪迴可怕。最後遇到淨宗,我們有個方向,有個目標。在這個世間,一切隨緣
我還沒學佛前,完全沒想過這些問題,說樂不是很樂,說苦自己也不明白怎麼苦,
只是完全不明白人生是要做什麼的,也想不到這些事。
現在想起來,就是像在海上漂浮,偶爾也有陽光和風,但就是不知道然後呢?
人生的然後追問到最後就是死亡,然後呢?
這樣想起來是讓人完全沒有動力的、很無趣的。
確定念佛往生淨土的路之後,才有那種人生終於清楚起來、踏實起來的感覺。
才終於知道人身是要用來做什麼,自己要去哪裡。
所以看到這段話,很有點感觸。
因為有了目標和方向,才覺得自己真的是很幸運的人,菩薩這樣循序引導我。
又看到四周完全沒有方向的人,甚至於心很苦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麼回事,
就會特別覺得他們很苦很可憐。
願我們大家將來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將來再回娑婆度眾生。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