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學] 慧學:如何深入般若經--學習攝類學的利益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08-20 22:06:30
: 對於「基、道、果」初步有了整體的認識後,若能學習四部宗義(有部、經部、唯識
: 、中觀)的內涵,能夠正確掌握佛法智慧發展的階梯,而攝類學、心類學等又是學習四部
: 宗義的基礎,配合現觀八事七十義、地道建立,對於佛陀教法的解行,能夠有整體完整的
: 認識,進而總攝佛陀聖教三藏十二部,依之聞思修,於佛法世佈的不同所化機自利利他。
: 參考網址:台北市藏傳佛典協會(Tibetan Text Society)
: http://ttslecture.blogspot.tw/
───────────────────────────────────────
■ 補充——四部宗義的宗義建立
摘自:《宗義寶鬘》(7)-3
2005/04/27 洛桑卻佩格西 釋法炬法師翻譯 釋見諦法師編輯
轉自:http://www.lamrimworld.org/
另外毗婆沙宗承認有「遮」(dgag-pa)和「成」(grub-pa),至於遮和成的建立,
不是只有毗婆沙宗有,連外道也有。所謂「遮」是遮除掉,「成」即成立。簡單說,遮除
猶如沒有瓶子,遮除瓶子有的這件事;成立是有瓶,成立有瓶子。我們可以以此類推,凡
是講到沒有、無、非,都屬於遮的部分。凡是講有、是、成立,都屬於成立的部分。
講到補特伽羅無我,屬遮除的部分,將「我」遮除掉。但是此宗不承認無遮,可是無
遮在其他宗(經部、唯識、中觀)皆承許。「遮」可分為無遮和非遮,毗婆沙宗既然不承
許無遮的話,這就表示毗婆沙宗只承認非遮(註1)。
毗婆沙宗又可分四大部,說一切有部、大眾部、上座部、正量部(亦稱一切貴部),
再細分可分十八部。迦濕彌羅的毗婆沙師,是毗婆沙宗十八部中屬最好的一部,譬如《俱
舍論》是屬迦濕彌羅的毗婆沙宗。
迦濕彌羅的毗婆沙師和經部宗一樣,主張意識的相續是聯繫與果的依據。造了善惡業
之後,一定會感善惡業的果報,介於造善惡業、感善惡果報之間的聯繫者,主張意識是來
聯繫業果的主張者是迦濕彌羅的毗婆沙師。對此點—意識是聯繫起業果的聯繫者,唯識宗
的假相派、自續派也做這樣的主張。
敬信三寶、布施、做善業等,這些善業的習氣放在那裡?放在意識上,去殺生、去做
種種惡業的習氣也是放在意識上。當意識上好的習氣成熟時,就感受善的果報,意識上不
好的習氣成熟時會感受不好的果報,善的習氣及惡的習氣的指導者是意識,可以讓善惡習
氣不錯亂,很有秩序地感它應該感的果,即說意識猶如一塊農田般。若在這塊農田上種下
好的種子,就長出好的莊稼,種下壞的種子,就長出壞的莊稼來。
而其他的毗婆沙師,此所謂「其他」是指毗婆沙宗十八部當中,除了迦濕彌羅的毗婆
沙宗之外的毗婆沙宗。這些毗婆沙師主張「得」和一種像債契一樣名為「不失壞」的不相
應行法,才是聯繫業果的依據。這些毗婆沙師說有一個「得」,即造了善業之後,就有一
個得善業的「得」,造了不善業之後,就有一個不善業的「得」,由「得」去感受苦果或
樂果。
另外,也有一些主張像債契名為「不失壞」,債契猶如從銀行借錢,或錢存在銀行,
會有一個證據。從銀行借錢要簽名立合同,錢存到銀行也有一個存摺,如同證據般,日後
彼此不能爽約,大家無法說謊,不能說有借錢而說沒借錢,或說有存款而說沒存款,一切
都有憑有據。
毗婆沙宗師說:造了善業要去感善果,造了善業後就有善業不失壞。造了惡業之後,
就有惡業不失壞。不失壞如同一個契約或合同,簽了名賴也賴不掉,不能說我造了善業,
為什麼感苦果?我造了惡業,為什麼能感善果?那時賴都賴不掉。
應成派與毗婆沙這二宗都主張:身業和語業含有色的成份。在所有宗派中,應成派的
主張屬最難、最深細。應成派與毗婆沙宗這二宗都同樣主張身業和語業都屬於色法。其他
宗主張身業和語業屬於識,不是色。(註2)
為什麼應成派和毗婆沙宗說身業是屬於色法呢?這二宗認為殺生用身體去殺,直接就
是身業了,用嘴巴來講謊話是口業,因此身業和語業都屬於色法。其他宗派認為,心中興
起殺機,動念頭要殺生、之後身體就去做殺生的行為,做殺生行為的同時,就將對方的命
根斷了。斷了之後,心裡想:好了,我殺完了。那時候生起的心王,所隨行的心所中有一
個思,這個思就是身業。語業又是什麼呢?譬如我們透過言語講很多妄語、欺騙的話去騙
人。講的時候,跟隨心王的心所,這個思就是語業。因此才說身業和語業屬於心法—識。
另外,用「心」、或「識」的名相,對承許佛法者,可能會同意。對不承許佛法者,
或許就不同意。不管承不承許佛法,凡是補特伽羅心中,都會想要快樂,不要痛苦;會想
自己今天要怎麼樣,明天要怎麼樣,後天、未來要怎麼樣,都會有這樣的心思。所以不管
有無承許宗教,他一定會同意—我想要快樂的心,我不要痛苦的心,我會想起昨天的這個
心,我會想起未來的這個心,這是共許的。佛教就在這個基礎上,將心或識很詳細地區分。
毗婆沙宗還主張:凡有為法皆是無常。譬如桌上這個杯子,這個杯子是由它的因所成
的,所以它是造做的。雖然是由它的因所造做出來,可是它卻剎那剎那在壞滅中,所以才
說它是有為法。有為法,藏文「且巴」,即造做的意思。凡是有為法皆是無常,這個造做
出來的東西,有它的功用,可以放茶,或裝其他東西,就它的使用性,取名叫「杯子」。
眼睛所見到的任何事物、諸法,若由因或本身的因所造做出來的話,就稱造做的;若
是剎那剎那壞滅,是無常的,就稱有為法。因為它是一個東西、一個事物,會給它取名相
。簡單說,補特伽羅是由父母所生,所以他是造做的。從出生開始,就一直長大,剎那剎
那壞滅到白頭髮,所以他是無常,是有為法的。在還沒有死之前,他會去做利益其他眾生
,幫助他人等事,他所做的事,稱為事物。
凡是有為法皆被無常所周遍,意思是有為法即無常。毗婆沙宗主張,凡有為法皆是無
常,但卻不一定是剎那剎那壞滅,因為毗婆沙宗無法建立極微細的無常。為什麼說不一定
是剎那剎那壞滅?因為有為法一旦生起之後,必須經過「住」的階段,然後才會進入「壞
滅」的階段。(註3)
凡是出生之後,剎那剎那壞滅者,都是無常、有為法。可是並不是一定要剎那剎那壞
滅的,因為毗婆沙宗認為生起之後,一定會經過「住」的階段,才進入「壞滅」的階段。
因此可追究毗婆沙宗說三世實有的原因;過去的瓶子是有的,未來的瓶子也是有的。
以上是毗婆沙宗對外境的主張。
下面講毗婆沙宗對有境的主張,有境可分為三種,一、補特伽羅,二、認知,三、能
詮聲。
在四個宗派中,最高層次、最深細、最艱難的是應成派,可是雖然應成派的是最好的
、最深細的,可是我們不可以從應成派開始學,一定要先從下面的毗婆沙宗下手。原因是
若從前前者加以了解,有助於我們了解後後者。
三大寺出來的最高等格西是拉然巴格西,要得到拉然巴格西必須從攝類學開始學,一
個一個學上去,才能得到拉然巴格西,不可能一下就得到拉然巴格西的。若現在能從毗婆
沙宗慢慢詳細學上去,將來學習經部宗以上諸宗的主張時,就很容易了解。
生:意識的相續是聯繫業與果的依據,與意識的相續是「得」之間的差別及優劣在哪?
師:意識的相續與「得」二者之間之勝劣,以意識之相續為勝,即使應成派也承許有
意識的相續,我們亦應承許才對。因為補特伽羅是依於蘊安立的,蘊主要是指識蘊而言,
因為造了善惡業之後,善惡業習氣是放置在識蘊上的,一旦習氣成熟就會感善惡果。另外
,其他的毗婆沙師所主張的得「不失壞」,是某些毗婆沙師不共的主張,與實情不相符,
故不承許它。
生:不承許它,是因為有學過中觀應成的關係,若站在毗婆沙師那個時候會主張「得
」,他們的背景因素及所依據的論點是什麼?
師:毗婆沙師主張「得」、不失壞,他們也有自己的根據,主要是佛說的經典。事實
上,佛所以會在經典講這些,並非就實情而講,而是配合所化機的層次而說。毗婆沙宗不
管那一個,主要根據的論著是《大毗婆沙論》。「大毗婆沙論」不只是一部論的名字,是
眾多毗婆沙師寫下來的論著之合集,稱為《大毗婆沙論》。那些追隨《大毗婆沙論》的說
宗義者,說他是毗婆沙宗。到目前為止,《大毗婆沙論》是梵文,沒有譯成藏文。從漢文
的《大毗婆沙論》譯成藏文的《大毗婆沙論》,在1959年之前也有。可是因西藏被中共入
侵,那時一片戰亂,那本論就不見了。那部《大毗婆沙論》可以說是將毗婆沙宗所有的主
張都含攝在內。阿底峽尊者光學這部《大毗婆沙論》就學了12年。至於《大毗婆沙論》,
有二派的看法,一派就毗婆沙宗他們來看這部《大毗婆沙論》,他們會說這部《大毗婆沙
論》中的主張,都是佛說的。經部宗以上所有宗派者,皆說這部《大毗婆沙論》的根源只
能追溯到佛經,其實不是佛親口宣說,而是眾多的毗婆沙師寫的。剛才說的三世實有、得
、債契、不失壞等,在《大毗婆沙論》中可以找到。
生:過去的人不可得存在,都有提到自宗,您說的「自宗」指的是什麼?
師:經部宗以上的稱為自宗的觀點。毗婆沙宗認為是三世實有,過去的存在過去的時
間裡,現在存在現在的時間裡,未來存在未來的時間裡,所以才說三世實有。就好像瓶子
、杯子,剛做出來的時候是出生之時它有,現在時它是安住的時候,將來它會壞滅,所以
有壞的時候。就自宗—即經部宗以上—的觀點看,過去已經壞滅,現在是在,未來還未出
生,所以不是三世實有。
生:應成派與毗婆沙宗同樣主張身業與語業都是色法,此二宗所成立的理由是否一樣?
師:應成派與毗婆沙宗同樣主張透過身體去做殺生,這個殺生的業是身體去做的,所
以是色法,譬如用身體去做頂禮,透過身體去做的,所以是色法。語業是由嘴巴發出來的
聲音,去講妄語—不善業,所以是色法,由嘴巴發出聲音,去念皈依發心是善業,所以是
色法。聲音是色法。
生:毗婆沙宗認為法生起時必須經過住的階段,才能進入壞滅,請問住的階段是屬常
法?還是無常法?
師:它不是常法,在生住滅—住的階段,不是常法。為什麼?因為它也會有所改變,
可是不是剎那剎那,不會說是剎那剎那壞滅,可是它會有改變,所以它不是常。譬如瓶子
在住的階段,它是有先前的因所產生,所以現在才有,才在住的階段。將來也會壞滅,是
在改變中,所以一定屬於無常的。常法比如虛空,它不是有前因所生,未來也將不會壞滅
,在住的階段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