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黃念祖老居士:淨修捷要報恩談(6)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7-11-10 19:04:20
第二拜
「一心觀禮,極樂教主,因地聞法,即發無上正覺之心,住真實慧,誓拔勤苦生死之
本,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修菩薩道,於無量劫,積植德行,所發殊勝大願,
悉皆圓滿成就,名具萬德,聲聞十方,接引導師,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釋迦牟尼佛」之後,第二拜就拜「阿彌陀佛」了。這兩土的導師,釋迦牟尼佛是此
土的導師,阿彌陀佛呢,彼土的導師。釋迦牟尼佛就告訴我們,阿彌陀佛是什麼「因緣」
、什麼「願力」,然後勸我們去呀。
卍 一心觀禮,極樂教主,因地聞法,即發無上正覺之心
「一心觀禮,極樂教主」,極樂世界的教主。「因地聞法,即發無上正覺之心」,在
因地,咱們就(是要知道)「有因有果」;我們現在就是在「因地」,我們還沒有證果,
我們都是在因地,在「因」的這個地位,不是「果覺」、果的地位,將來得果。底下部分
有個很特殊的「因果同時」,很不可思議。但是現在先說我們是因地。
阿彌陀佛當年,極樂的教主,他在因地的時候,他因地是什麼時候?他是國王,這個
國王稱為「世饒王」,「世」是很豐富;「饒」是饒足、豐足,世饒王。那個時候有佛,
佛叫「世自在王如來」,住世的時間很長。這個國王,他那時是因地,他聽見這個佛的說
法,就(是)世間自在王如來的說法,他就不做國王了。所以佛教不是「政教合一」,都
是這樣,都是王位不要了;不是我又做國王,又當出家人。國位不要了,他就出家了。出
家了之後,他(的)法名叫,底下說了叫做法藏,「法藏比丘」。
「因地聞法」,他聽了世間自在王如來的說法,就發了「無上正覺」之心。「正覺」
就是覺悟,無上的、正的覺悟。「覺」就是「菩提」,「菩提」這兩個字是 Bodhi,是印
度話。「菩提」是翻了(字的)音,沒有翻意思;我們翻成「覺」就是翻了意思了;所以
一個是翻了意思,一個是翻了音。所以「菩提」就是覺,叫做「正覺」。「發無上正覺之
心」就是發了「菩提心」。因此我們現在都需要慢慢發起「菩提心」來,就是發起「覺悟
的心」,發起「佛的心」。
卍 住真實慧
「住真實慧」,他心住在什麼地方?住在「真實的智慧」之上。《無量壽經》有「三
個真實」,一個是「真實之際」,開化顯示真實之際,真實的本際;一個是法藏後來就是
「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淨土」,他怎麼莊嚴淨土呢?住於「真實慧」去莊
嚴這個淨土,所以「真實之際,真實之慧」。再有一個是「真實之利」。佛為什麼要出現
於世?釋迦牟尼佛是要給眾生真實的利、利益。
我們現在做慈善事業,很多事情,要做很多。你或者要做什麼幼兒園哪、敬老院哪、
種種的,能讓眾生得到好處;甚至你叫他一人給他一萬美金,他可以生活得很愉快。這不
是他的「真實之利」,他壽命完了之後,他還又要輪迴,進一步(的)、後頭(的)這個
惡夢還無窮無盡哪!你對於他沒有幫助啊。所以我們要給他「真實之利」。
所以「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之慧、真實之利」,這是因為夏老師的會集出
現這「三個真實」。這「三個真實」,我就在裡頭做了很多的解釋,這互相是呼應的。正
因為你是開化了「真實之際」,「真實的本體」顯露了,所以你才能夠流露出「真實的智
慧」;因為你有「真實的智慧」,你才能為眾生謀求「真實的利益」。除此,你也有好心
,也願意謀利益,你是否做得成功?做得成功之後,那個利益到底有多大?(都是很難說
的。)
真實的利益是徹底的、永恆的、真實的、究竟的,所以讓眾生都成佛這是「真實之利
」。這個文字就簡單了,「三個真實說出一個真實來」。「一個真實」說出來,「智慧是
『根本』」,這是從「真實之際」所流出來。
卍 誓拔勤苦生死之本
有「真實之慧」,他就可以來拔眾生的「勤苦生死之本」。眾生這個「生死是苦」啊
;「勤苦」是什麼?沒完沒了啊;這個「勤」是它沒有停止、沒有休息,老是(總是,經
常是)苦啊。勤苦生死」不得了,死了咱們再生,有一天總要死,我就近一點了,你們還
遠一點。死了之後又要生,生了之後又要死,那就沒完沒了啊,所以這個(是)「勤苦」

這個「勤苦生死」它有個「根本」嘛。他就是發這個心哪,阿彌陀佛要為一切眾生拔
除所有生死的根本。這個志向大呀!所以我們覺得是,你要是真正信了佛,為佛做一點事
情,你這個人生才有意義。不然對不起今天吃的糧食啊,來之不易呀!這是眾生的辛苦啊
!你怎麼報眾生啊?只是享受啊!你做的那些工作,對於眾生起了多大的好處?打一個很
大的問號!灌輸他一些學問、灌輸一些什麼東西,都是對於「拔除生死勤苦之本」沒有什
麼作用。所以就是說,我們真正的也要像阿彌陀佛一樣,發起這個大心哪。
卍 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
在因地之中,他就「棄國捐王」,國家他也讓位了,王位他也捨掉了、不要了。「捐
」就是捐棄,不要當捐贈講,(是)捐棄、放棄。出家作「沙門」,「沙門」就是翻譯的
音。「沙門」和「和尚」這兩個字,和尚也是尊稱,大家用亂了,不能隨便稱的。「沙門
」也是很高的德行,「識心達本」名曰「沙門」,你認識你的「本心」,你達了你的「本
性」,才叫做「沙門」。這個地方這個意思就是說,他出家做和尚了。這時候他的法名叫
做「法藏」,名號叫法藏,以後經中再提到的「法藏比丘」,那就是阿彌陀佛的前身。
卍 修菩薩道,於無量劫,積植德行
「修菩薩道」,他發了菩提心,所行的是菩薩的行。「菩薩」就是「利他為本」,行
菩薩道。「於無量劫」,「劫」是很長的時間,這個(是)時間的名稱。這個數字沒有法
兒說了,十的多少次方,沒法兒說了。只能打個譬喻,四十幾里的一個大石頭,天人穿著
比輕紗還輕的紗,多少年下來一次,拿這個紗在石頭上這麼蹭一下,(直到)把這塊石頭
蹭沒了,這個時間叫「一劫」。
你去想吧,多長時間?幾十里的一塊石頭,天人那種輕紗,多少年下來一次,拿這個
紗在石頭上蹭一下。蹭來蹭去、蹭來蹭去,把這個石頭蹭沒有了,磨完了,這個時間叫「
一劫」。所以時間是無(量劫),再(加上)「不解脫」,(加上)再「勤苦生死之根本
」,那以後就是沒完沒了,那個時間你沒有法子想了。
他就是發了這樣兒的「大願」,法藏比丘,在無量劫中,無量的劫,劫也數不清,都
在「積植德行」。所以我們說這個「大恩大德」,佛是做了多少生,多少辛苦的事情為我
們哪。這麼長久的時間都在那裡「積德」呀,「植」就是種,積德、種德。「救度」大家
呀!所以我們今天能夠在這兒一起聽,關於阿彌陀佛的法門,都是因為我們在過去的生中
,曾經受到過阿彌陀佛的救度;阿彌陀佛已經對我們有恩了,我們得過阿彌陀佛的救,所
以這才聽見這個法。我們歡喜,我們願意學。所以(法藏比丘)「無量劫來,積植德行」
,救度眾生啊。
卍 所發殊勝大願,悉皆圓滿成就
「所發殊勝大願,悉皆圓滿成就」,他發了「四十八願」,他發了這個願,跑去佛那
兒去告訴佛,說我想發一個大願哪,要超勝一切佛,這個願可以做得到嗎?我要把這個佛
國(建設得)比別的各國都好。佛就把所有的佛世界都現給他看,經過很長的時間,他一
一都看清楚了。他於是總結,採取各佛世界的「長」啊,然後才發了一個「四十八願」。
這麼發出這個大願的話,所以稱為「願中之王」啊。「殊勝」,特殊;「勝」,超越
其他稱為勝。都「圓滿成就」了,都成就,「願」都落實了,不是一個空願,都成為「實
際」了,還是「圓滿成就」,沒有欠缺。
卍 名具萬德,聲聞十方
「名具萬德」,「阿彌陀佛」這個名字裡頭包括無量的德。你看,是「無量劫積植德
行」,種「種種(的)德」,這樣才成了佛,所以這佛就是無量劫都在積德、培德而得到
的成就。所以這個名字是萬德所成就的,這個名字裡頭就包括了這個「萬德」,「名具萬
德」。
「聲聞十方」,阿彌陀佛「第十七願」,願意一切佛都宣揚(阿彌陀)佛的名字。所
以你看咱們這個世界,「釋迦牟尼佛」就宣揚「阿彌陀佛」的名字。我再給你舉個例子,
不知你們注意到沒有,不管你是台灣、美國、香港、大陸,知道「阿彌陀佛」的人很多;
知道咱們這個世界,咱們的「本師」,知道「釋迦牟尼佛」、聽到「釋迦牟尼」名號的人
少。你們想想看,「這是學者、教授」,沒說(名字),(就)不知道是誰。他不知道「
釋迦牟尼」這個名號,他都不熟悉。可是「十萬億佛土」之外的「阿彌陀佛」,咱們是老
太婆、小孩子都知道,啊!「阿彌陀佛!」高興了,「阿彌陀佛!」罵人也是「阿彌陀佛
!」都知道!這個不是個偶然的事情啊。
為什麼你自個兒學校的老師、校長,你不知道他的名字,外國有一個學校的校長、跟
你毫無關係你倒知道了?不可能;你還老提他,不可能;這個事情是個不可能的事情!這
個不可能的事情為什麼會出現?阿彌陀佛有這個「願」哪,阿彌陀佛願十方的佛都去宣揚
阿彌陀的名字,讓十方的眾生都聽到這個名字。十方眾生都羨慕這個地方,念這個名字,
都得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這個事情是很明顯嘛,不是個偶然哪。所以「聲聞十方」。剛才在我們這個
土的時候兒,釋迦牟尼佛就說也正是如此。
卍 接引導師,阿彌陀佛
所以佛就來,他是「接引導師」。我們本師是釋迦牟尼佛,而彼土的導師是阿彌陀佛
,我們在阿彌陀佛的名字上加了「接引」兩個字。我們就是臨終的時候,靠「佛的願力」
,他來「接」我們到極樂世界去,不是我們自己能從這個世界去達到那個地方,而是靠佛
的願力「接引」。當然也有,如果你修到跟菩薩同等地位,「自力」可以往生,但是那個
是億億人中難得一個半個。真正你能夠得到上品生,佛來接引,已經是「極其殊勝」了。
所以阿彌陀佛又稱「接引佛」,又稱「接引導師」。
「接引」這個事兒,下頭有,我就不重複了,以後再補接引是什麼含義。這一拜的時
候就要拜了,這個拜就拜「南無阿彌陀佛」,也是拜三聲。這三句念完佛之後就起來了,
恢復站著。念是站著念,拜就是一拜,這是「第二拜」。
==
你要是真正信了佛,為佛做一點事情,你這個人生才有意義。不然對不起今天吃的糧食啊
我們真正的也要像阿彌陀佛一樣,發起這個大心哪。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1-10 23:03: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1-12 22:13:00
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11-14 15:17: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