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達真堪布 講述
菩提心有兩種,一種是勝義諦菩提心,一種是世俗諦菩提心。
勝義諦菩提心就是無我、空性的智慧,這是一地以上的菩薩才有的發心。
一地以下,在資糧道和加行道,只有世俗菩提心,即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我不能為自己求解脫、求成佛,我要為眾生求解脫、求成佛!」這是願菩提心。
為了實現「為眾生求解脫、求成佛」的願望,我要聞思修行,
要修持六度萬行這些菩薩的學處,這個決心是行菩提心。
通過修行最後真正證得了無我和空性智慧的時候,才是勝義菩提心。
(二) 堪欽慈誠羅珠 講述
菩提心,除了慈悲心以外,還需要什麼呢 ?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 !
比如說慈悲心,他所看到的這些眾生,或者是他身邊的、或者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去幫助,
但是他沒有去想 『我要去度天下所有所有的眾生』,
也沒有去想 『我要讓天下所有眾生解脫』,這些都是沒有的。
菩提心,首先要有慈悲心,因為有了慈悲心,然後他最終就有一個決心 :
『我一定要讓天下所有的眾生都要解脫』,『我必須要去做這件事情 』,
有這個決心,這是第一個,這就是菩提心的一半。
然後另外的菩提心的一半是什麼呢 ?
那我怎麼樣去度眾生呢 ? 怎麼樣讓他們解脫呢 ?
唯一的方法,首先我自己成佛,只要我成佛了,我才能夠去度眾生,否則的話根本就不可
能。這個道理他發現了以後呢,然後他就下決心,那這樣子,那首先我自己要成佛,
『我要下決心,我一定要成佛,為了度一切眾生,我一定要成佛。』
為了成佛,我現在就要有實際行動。
還沒有這個實際行動,有這個想法,但是還沒有任何的實際行動的時候,
這個時候的菩提心,叫作願菩提心,願菩提心。
他只是有一個心願,但是還沒有任何的行動,只是一個心願而已,這叫作願菩提心。
然後他開始有行動,行動是什麼 ?
就是我要成佛,我要成佛的話,那我要去學習阿、修行阿,這樣子才可以成佛。
我不學習不修行,怎麼能夠成佛呢。
所以我現在下決心,我從現在開始,我要持戒、修禪定、要去學智慧,我開始修戒定慧,
然後就投入到這個工作當中,不管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有一件事情,有一個,只要有一個
行動、有一個實際行動,那從此以後他的這個菩提心,不叫願菩提心,
這個時候叫行菩提心,行動,已經有了行動,所以叫作行菩提心,這個才叫作菩提心。
慈悲心跟這個菩提心的距離,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我們世俗講的好人、善良的人,跟菩薩也有很大的距離。
比如我們有好心,例如小乘佛教有四無量心,他當然是善良的人,他肯定是好人,
但是他不是菩薩,因為他沒有菩提心,所以這些我們要分清楚。
我們有些時候都分不清楚,很多人是說,我天天都在發菩提心,那問他怎麼發菩提心呢 ?
他說我每天都去幫助人什麼什麼..
原來這根本不叫菩提心,這個是很好、這個是很好,我們經常去為別人著想,那這個當然
是很好的。但是如果說這是菩提心,那不是菩提心,那這些都要分清楚。
菩提心,實際上最簡單的方法表達的話,菩提心是兩個決心,下決心,兩個決心。
第一個決心是什麼 ?
『 下決心,下定決心我要去度一切眾生,我要去饒益天下所有的眾生。 』
不管我有能力還是沒有能力,我必須要這樣子下決心,我必須要去做,
這個是菩提心的第一個決心。
第二個決心,『為了達到我的這個目標,為了實現我的這個夢想,我一定要成佛。』
下決心要成佛,這是第二個決心。
實際上,菩提心就是兩個決心,兩個決心,叫作菩提心。
沒有這樣子的決心,我們看到某一個眾生受苦的時候,我們有同情心,很同情這個人
或者這個動物,那這個是不是菩提心,還不是。我們有些時候發自內心的,希望某一個人
他遠離這些痛苦,那麼這個是悲心,但也不是菩提心。有些時候我們非常的希望,這些人
獲得幸福快樂,那這個是慈心,但是也不是菩提心,因為他沒有下什麼決心,他只是一個
心願,願他們離苦得樂而已,他沒有想沒有說我要去做什麼事情,他沒有這麼下決心,他
只是發一個心願而已,只是一個同情心而已。實際上他沒有下決心,我要去做什麼事情,
沒有這樣子,所以不叫菩提心。
菩提心必須要有這兩個決心,才叫作菩提心,所以我們大家要瞭解一下菩提心。
(三) 淨空老和尚 講述
《無量壽經》的修行,你看人家講得多清楚,三輩往生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你要不把輪迴心改成菩提心,不能往生,為什麼?
極樂世界是大乘,大乘的境界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礎上。
菩提心我們用經題來解釋,大家好懂。
菩提心的體,本體是真誠,真,決定不是假的;誠,決定不是虛妄的、不是虛偽的。
它起作用,對自己是清淨平等覺,對身外大慈大悲,這是菩提心。
對自己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
煩惱斷了,清淨心就現前;法門通了,平等心現前;覺悟了,佛道就成就。
你看這五個字是不是四弘誓願?
是的!對外面「眾生無邊誓願度」,大慈大悲度眾生,這不就是四弘誓願嗎?
發這個心跟阿彌陀佛的心就相應,我們的心跟佛心相應,我們的願跟佛願相應。
=
本文僅略要彙整三位漢藏大德對於菩提心之重要開示,
當中大德們從各個角度切入分析,為我們眾生詳細講解了大乘發菩提心之重要性,
若反覆仔細對照,可明白三位師長所闡述的道理更是一而三、三而一的殊勝。
願有助於修學大乘佛教者,對菩提心的發起有個清楚明確的瞭解與認識。
另外文中,有個小地方也值得補充。
菩提心的基礎,即是慈悲心,而慈悲心不斷增上大到圓滿,也就是擴展到對一切眾生、
令一切眾生皆能解脫輪迴,皆能共成無上佛果,這時加上個 "大",又稱為大慈大悲。
究竟圓滿無上之義,稱為大。等同菩提心的義理。
希望大家也都能為了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發起殊勝菩提心。
-
眾生導師以慧觀,徹見彼心極珍貴;
諸欲出離三界者,宜善堅持菩提心。
-《入菩薩行論》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