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黃念祖老居士:淨修捷要報恩談(29)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7-12-17 16:21:59
第二十二拜
「一心觀禮,經云:當來經滅,佛以慈愍,獨留此經,止住百歲,遇斯經者,隨意所
願,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頂禮,廣大、圓滿、簡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
難逢法寶,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卍 一心觀禮,經云:當來經滅
「一心觀禮,經云」,經上說,這就是禮拜我們這個經了。「當來經滅」,這也是經
文哪,以後佛經都是要滅的,這個經叫做《法滅盡經》。所以有人說,你們佛教也是要消
亡的。我說我們佛教從來沒有說要賴在世界上不走,我們早就說過了要滅盡的,第一部滅
的是《楞嚴經》。所以我現在是比較著重這兩頭兒啊,一個是(第一部)要滅的,一個是
最後存在的,這是兩頭兒。
第一部要滅的是《楞嚴經》,現在已經看出來了,最有名的學者他們都在做文章,說
《楞嚴經》是假的,這種學說現在還沒有破盡哪。所以是有兩派啊,你看現在雖然都這麼
說,圓瑛法師還是做註解呀,這是一派呀;而像呂澂,他就是《楞嚴百偽》考,從一百方
面來說都是假的,這也是很有名的學者。學者「解而不行,增長了邪見」哪。他們後來這
一批人,湖北他們這一些人,還有王恩洋什麼,又要說《華嚴》也是假的等等,因為跟他
們那個牴觸了。
小始終頓圓,法相唯識。小始終頓圓這五時,「小」是小乘;「始」是開始說大乘;
「終教」,大乘法終了;而「頓」,特別了,剎那成就了;「圓」就是圓滿哪,圓教。他
拿這個「始教」的觀點來反對「圓頓教」,所以他們錯誤就錯誤在這兒啊。根器不同,說
法就是不一樣。「小乘」不談成佛,就是最多你證阿羅漢。到了「始教」,你可以成佛,
「闡提不能成佛」;大家聽過這個話,闡提不能成佛。而「終教」就不這麼說了,終教就
是說都有佛性,闡提也具如來智慧,所以闡提也能成佛。這不就矛盾了?當然是成佛需要
三大阿僧祇劫。而「頓教」就不一樣了,頓教說剎那間可以成佛;迷就是眾生,悟就是佛
,一悟就是佛啊,什麼叫三大阿僧祇呀?「圓」那更是圓融,圓含一切。因為對象不同,
說的法就不一樣。
(比如)這數學老師,你現在講歐姆定律,你給初中講,就是代數式子,電壓電阻之
比等於電流,代數式子,這是常數。你要到了高深之後,實際上就不是這(樣)了,是微
分的式子了,微分的電壓除微分的電阻等於電流,都是變化的,瞬間時時在變。但是你把
這個要給那個剛開始的學生,沒法兒懂啊,這種矛盾是必然的,這是教師的巧妙。所以你
不可以根據我這個初中學的代數式,說你大學念的、你那個不對,你這個跟我不一樣。現
在這些人犯了這個毛病!所以種種的病,盧勝彥的病,就財色的心沒斷,拿這個心出發,
在這兒壞佛教。像呂澂他們這些都久學成了偏見,這樣的一些毛病,所以各個的毛病都成
為障礙。
經,將來《楞嚴經》是要滅的,所以首先有人反對呀。將來慢慢地就越說越多了,他
們的這個(言論)佔上風,(久而久之)大家都說既然(是)假的,誰還念哪?必然會滅
呀。所以這個不能抬槓,也不要擔心,而且自然佛說在前頭了,現在這個趨勢也在那兒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還有一部經最後、最後還留下來的,就是我們的《無量壽經》啊

我曾經懷疑過,我說《無量壽經》很深哪,這樣的經啊,到了末法的時候啊,眾生只
有十歲的平均壽命了……我們是「減劫」,壽命是在減;現在我們的壽命在增長,這是個
特殊的現象。我是,我也沒有什麼……我就是自己這麼猜啊,可能是一個「中興」的瑞相
,人的平均壽命增長了。按減劫說,每過百年人壽減一歲。最近呢,看來是人的平均壽命
在增長,也正好跟西藏的傳說,密宗的傳說,「佛法要中興於世界」,這兩個有不謀而合
的地方。現在姑且我們先這麼看,這是一種中興的瑞相。
所以大家能夠長壽這是很重要的。在我年輕的時候,要是說快八十歲的人還能這麼想
,那就沒有了。六十歲都是人攙著,兩個人架著,老太爺了。那他們現在,(念公指了指
身邊坐著的男眾居士,然後說,)像他們(這個歲數現在)還能當小夥子,過去那都當做
老太爺了。壽命長了,這是一個好現象,這個是中興,不是老長的。到經滅的時候,人只
有十歲。所以那個劫,我們將來來的劫是「刀兵劫」呀,就是人和人之間不能見面,都是
互相要殺,都互相懷疑;我不殺掉你,你就會殺掉我,所以見(面)我先動手,先下手為
強。每個人都是想先下手為強,所以就殺光,人類自相殘殺,殺光,所以是「刀兵劫」。
到了那個時候了,最後人類消滅呀,只有極少數的人可以過去,等待換下面的一個劫
了。那麼這個時候還能念《無量壽經》啊?《法滅盡經》裡頭說得很好,佛說人類這個時
候,法運在這個時候,就像那個燈,油燈要滅的時候、蠟燭要滅的時候,忽然間特別亮。
所以人死的時候,(就像)夕陽無限好,那也是「回光返照」,特別好看。人快要死的時
候,忽然間神志清楚,會說很多很多話,然後他就嚥氣了,也是「回光返照」。這個是整
個兒的法運的「回光返照」。
所以最後這一百年,人類的聰明智慧能接受《無量壽經》,就是(如同)它這個蠟燭
快要滅了反而比平常更亮,因此他能接受了。那麼能接受呢,還有很多人得度。這個再過
去,會念「阿彌陀佛」就是阿闍黎,金剛阿闍黎。別人不會念四個字了。再過去就沒人能
念,空中現幾個字,你還能念還能得度的。最後都沒有了,那就法滅了,法滅盡。
卍 佛以慈愍,獨留此經,止住百歲,遇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當來經滅,佛以慈愍」,佛以慈悲心憐憫大家呀。「獨留此經,止住百歲」,什麼
經都完了,而獨留《大乘無量壽經》在人間存在一百年哪!時間也是不很長哪,只有最後
這一百年哪。「遇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遇見這個經的話,隨你的意思,你所
願的事情都可以滿願啊。
卍 是故我今至心頂禮,廣大、圓滿、簡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難逢法寶
「是故我今至心頂禮」,就是說我們修的人,修三十二拜的人,因為這個經、最後由
(於)它存在,所以我現在以至誠的心來頂禮這個經啊。到最後什麼經都沒有了,就只靠
這部經了,以至誠的心來頂禮這個經。這個經是「廣大、圓滿、簡易、直捷、方便、究竟
」,是「第一希有,難逢的法寶」。正因為如此,所以我要來頂禮這個經啊,最後還來度
眾生。
「廣大」,這個經的內容是普度一切,這個內容是廣大,上至極深的《華嚴》的「十
玄」,以及人天乘,(下至)娑婆世界眾生如何種種的造惡啊;所以,從人天乘一直到圓
教的《華嚴》,無所不包,「廣大」。所救度的眾生(是一切皆得度),許多大菩薩不聽
聞此法都退了。這(部經)十分「廣大、圓滿」。
(有了)這個經,(眾生)他就不再需要(其它),所以這一部經就夠了。有的經給
你很大的啟發,但是整個兒在修持上你不見得用得上啊。《金剛經》和《阿彌陀經》都是
家喻戶曉,但是很多人就是知道了《金剛經》,你能夠理解,也可以「隨文作觀」,也可
以隨著「文字般若」來練習著「觀照般若」。有的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眾生就
是辦不到的了。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像「如夢幻泡影」,這個你把它看淡一點哪,這個眾
生可以做得到。這個「無住生心」,那要到登地菩薩他才做得到。登地的菩薩,登地以前
這「三賢位」,只能在無住的時候就是無住,不能生心;在生心的時候,只能生心,就不
能無住。而「無住還生心,生心還無住」,要登地的菩薩才做得到。
所以你知道了這個經、(《金剛經》),知道這個殊勝。但是對於眾生來說,他這裡
頭(要能夠)得到法益,就不是能夠跟生活打成一片,跟一切一切隨時隨地都能用得上,
只能用得上其中很淺的一部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看到這個如夢如幻哪,當
然這個對於很多人就夠了。這一關他就沒有破,他對於「一切有為法」他正是津津有味。
但是你把這個破了,不怎麼樣啊,你就是看了「如夢幻泡影」,你頂多就是不作惡,作點
善,還是不出這六道啊!
你怎麼才能出六道啊?一般都是要豎出,那要斷見思惑,那很難哪!所以方便不夠啊
。又要有方便,又要有理論,又要有實際,又種種的圓滿,那就是《無量壽經》是圓滿哪

這麼圓滿的一部大法,它又是很簡單嘛,《無量壽經》並不很長,一本就完了。而且
是你念、只要念六個字啊,再簡單沒有了,小孩兒都能念。所以很多小孩兒就念哪,照著
念「南無阿彌陀佛」。而且直截了當,你念的是什麼?就是你「自心」哪,你念佛你就「
此身已在含元殿」,直截了當;你就是「本尊」,禪宗、密宗都在裡頭了,所以也是「廣
大、直捷」呀。這個始覺是合本覺的,所以「直捷」。
珠子放光就照珠子本身,多麼直捷。手電燈就照到外頭去了,向外面去尋找,自個兒
是什麼反而沒照著,外頭很亮,遠處很亮,這就不一樣了嘛。「方便」,度生來說都可以
,最容易。簡單的說,就是一個最便利的方法,稱為「方便」,這是通俗的說法、解釋。
「究竟」,方便的東西往往就是,有的人說「方便出下流」,但是這個它是「究竟」
嘛,它又「方便」,又「究竟」,徹底呀,不是「出下流」。不但「不是出下流」,而且
是「究竟」,是最徹底的成就。所以對於這部經這些讚歎之詞,就是「廣大、圓滿、簡易
、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難逢法寶」。
這些話都是「如實」說的,不是感情的關係。夏老師,我會集了這個經,我就用一些
美麗的詞句來讚歎一番,那是不行的。所以我們就是要用理智代替感情,一切都不是感情
出發呀。
卍 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這個「第一希有難逢法寶」是誰呢?就是《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在這個
地方,我們就是頂禮這個經。這個經題也就非常「殊勝」,是兩部現成的經題湊在一塊兒
。《大乘無量壽莊嚴》這是一部經,這是《宋譯》,最後翻譯的;《無量清淨平等覺》是
漢朝翻譯的名稱。所以把《宋譯》的名稱擱在《漢譯》的名稱的前頭,自然而然成了這麼
一個名稱。
成了這個名稱之後,就說這是大乘的法,人法喻都有了。這個法是都廣泛救度的,不
是小乘。「無量壽」這就是我們的本體,彼土的佛,這是人。「莊嚴清淨」是法,「大乘
」是喻,「平等覺」又是佛。這個意義,這個經題要講起來可以很深,而且很自然。所以
這部經,是我們三十二拜頂禮的對象。
所以經是可以供的、可以禮拜的。在日本我到處都看見《南無妙法蓮華經》,有好多
日本人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經題),念經題都是有功德。這個地方拜這個經,剛才
拜了佛,拜十方佛,這個地方拜這個經。
==
學者「解而不行,增長了邪見」哪。
黃念老真的把這些事都說得明明白白的了。
這個在這裡也可以看到了,雖然真的很心痛,但也無可奈何。
《梵網經》說:
「菩薩見外道及以惡人一言謗佛音聲,如三百矛刺心,況口自謗,不生信心,孝順心,
而反更助惡人邪見人謗者,是菩薩波羅夷(斷頭、墮落)罪。」
我們相信有修有證的祖師大德佛菩薩,絕不被影響。
我們這一生護不了《楞嚴經》,也護不了法不滅,
但是真心發願求往生,將來我們再來,那就是真有智慧德行了。
現前我們就是守護這部經,這一句佛號。
自己真誠地持戒念佛,聽經聞法,就是我們真實守護的方式。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2-17 22:26:00
阿彌陀佛!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2-18 00:57: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7-12-18 17:15: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