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拜
「一心觀禮,一乘了義,萬善同歸,凡聖齊收,利鈍悉被,頓該八教,圓攝五宗,橫
超三界,逕登四土,一生成辦,九品可階,十方諸佛同讚,千經萬論共指,寶王三昧,不
可思議,微妙法門。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卍 一心觀禮,一乘了義
這個拜法門,這個也很重要,就(是)讚歎這個法門。如果對於這一段弄清楚了,我
們對於這個淨土法門也是「萬牛莫挽」哪,一萬個牛拉你也拉不住了。「一乘了義,萬善
同歸,凡聖齊收,利鈍悉被,頓該八教,圓攝五宗,橫超三界,逕登四土,一生成辦,九
品可階,十方諸佛同讚,千經萬論共指,寶王三昧,不可思議,微妙法門」,讚歎這個念
佛法門哪。所以大家應該啊,對於自己這個念佛應該深信、還應該歡喜呀!(歡喜)自己
能夠信這樣兒一個法門,能夠遇到這樣兒一個法門哪。這個是「一乘法」,這在佛法之中
分類,這是最高的了。
一般都是三乘法呀,阿羅漢(聲聞)、緣覺、菩薩,這叫「三乘法」。「乘」是做個
譬喻呀,你就是有叫(作)「車子」(的工具)。你要有一個交通工具,你以什麼為交通
工具呢?是不是啊,做個譬方,小乘、大乘都是譬方。小乘者,就是說是你所運載的小嘛
;大乘者,大的列車可以運載無窮的人啊。這個「一乘」,最後說的《法華》是典型的例
子,是一乘法,它不是三乘啊。它這裡有個譬喻,火宅喻。就有人說,讀《法華》就好像
讀故事,他不知道這個故事之中都是說了極深的法。
這個火宅喻就(是)說,是一個父親有些兒子,這(些)兒子不很聽話,在房子裡貪
玩兒。這房子裡頭很多毒蛇,很多蟲蟲,很多不好的東西,而且房子著火了。父親喊兒子
出來,孩子們在裡頭,貪戀裡頭不肯出來,所以火宅是這個譬喻呀。這父親就跟他孩子嚷
嚷:「你們快出來,我外頭有一個好玩意兒,有羊的車,有鹿做的車,有牛的車,你們出
來可以玩兒這些車。」孩子們聽到有這些車,紛紛都跑出來了。都跑出來了,房子燒了,
孩子們得救了。先是父親在那兒喊有三個車,就是譬喻這三乘法,那個羊車是阿羅漢,那
個鹿車是緣覺,那個牛車是菩薩。實際上並沒有這三個車,父親是不是說了瞎話呀?沒有
!出來之後,父親很高興,兒子都被救了,首先是兒子被救了。但是他給大家一個什麼呀
?給了大家每個人一個大白牛車,方廣平正,其疾如風,種種的莊嚴,超過孩子們所能夠
想像、理解的那些個羊車、鹿車!
所以這個就是譬喻,那三個車子是三乘法,是佛的一種「權說」。因為孩子不肯出來
,所以就這麼說,你孩子能夠聽話出來了。既然出來了,聽了父親的話,父親所給你的東
西超過你所希望的。大白牛車,(譬喻)「一乘法」。都是大白牛車,就都是叫你成佛。
所以「一乘法」就是都成佛的法,不是小乘法啊。現在東南亞他們小乘法,和這個大乘法
是有差別,(而且)是相當大的。
「了義」,佛有「四依」,「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
依不了義」,這叫四依裡頭的。佛的教,剛才說,小教、始教、終教、頓教、圓教。剛才
說不同嘛,有的沒有說成佛,有的說三大阿僧祇,有的說闡提不能成,有的說闡提也能成
。在這許多不一致的地方,你是聽哪個經的話呢?佛早就告訴我們了,你要聽那個「了義
教」,依止那個「了義」的教,不依止這個「不了義」的。都是佛經,所以現在也是,都
是和尚,或者是都是活佛,他們說的東西你聽誰的呀?常常會有矛盾哪,所以有矛盾是很
自然的事情。但就是你要知道哪個是「了義」,哪個是「不了義」。
什麼叫「了義」?說諸法實相的是「了義」呀,它沒有談到諸法實相是「不了義」。
「不了義」的,你就是這兩個如果不同,那這個「不了義」的不要聽,聽「了義」的。雖
然兩個相反,那就捨棄一個。那麼現在,我們這個法門是「了義」的呀,所以蕅益大師說
,我們這個「能願所願、能念所念、能生所生」,種種沒有一個不是「實相正印之所印」
哪。都是實相的正印所印出來,完全都是合乎實相的。所以我們這個本體,我們是以什麼
為體呀?以什麼為體就是以「實相」為體,《大乘無量壽經》,本體就是實相。所以這是
一個「了義」的法門,「了義」的經典哪。
卍 萬善同歸,凡聖齊收,利鈍悉被
「萬善同歸」,入這個大海呀,所以世界的一切河流完全都要歸到大海裡頭啊。你行
一切善,你最後如果這個善要得到了果實,就是你流到了這個阿彌陀佛的大願之海。這是
「萬善」真正得到了歸宿啊,萬善所同(歸的)、最理想的歸宿就是這個,以這個一乘的
願海作為歸宿。所以文殊、普賢都在求生極樂啊。
「凡聖齊收」,凡夫跟聖人都收。所以一個法,有的是剛才說適合於凡夫,不適合於
聖人;適合於聖人,不適合於凡夫;而這個法是聖人、凡夫都適合啊。十地菩薩,地地菩
薩都不離開念佛啊。說到凡,凡到什麼程度?(凡到)五逆都可以往生啊。還(不止如此
,畜生)都可以往生啊。過去有很多記載,夏老師就(遇過)一個老鼠往生了。他在閉關
的時候,他也是穿著和尚式的那兩個大的鞋,坐著念,起來穿上鞋就繞,繞佛。一個老鼠
,夏老師起來念佛,這個老鼠就跟在後頭;念完佛,回來坐下之後脫了鞋,這不是兩隻鞋
擺在這兒嘛,(中間)這兒有個空檔,老鼠就坐在這兒。起來之後老鼠跟著轉,你坐下老
鼠就坐下,習以為常了,天天如此。一天夏老師起來之後(去)走,老鼠沒有跟。夏老師
(心想)說:「今天怎麼不動?」就想驚動驚動牠,還都做一點聲音,好像你恐怕是睡著
了?(還是)怎麼?還不動,覺得有點不同了,再一觀察,往生了,端坐,坐在那往生了
。所以動物一樣可以往生啊!
還有廟裡頭那個雞,跟著和尚繞佛。有一天,忽然間雞叫了一聲,飛到窗戶邊兒上,
提起一隻腳,金雞獨立呀,打太極拳不有個「金雞獨立」嗎?金雞獨立,雞會這一招兒(
招數),提著一個爪子,也就是牠衝著西,提起一個爪子,單合掌,雞不能雙(手)合掌
,(否則)牠(就)沒有腳(站著了)。金雞獨立,提著一隻腳,衝著西叫了一聲,化了
(往生了)。所以畜生也跟著念佛,也(可以)往生。這個救度之普啊,大家要知道,所
以這個恩德啊!
而且說眾生同樣有佛性啊,我們不能小看哪。不能看見牠現在不會說話,不會什麼,
牠同樣有靈性。而且那些個靈,鴿子就比我強啊,你從南京(把)通信鴿、把牠坐飛機裝
來,你把牠(在)這塊兒放開,牠(能)自己飛回南京。牠從磁的感覺、地磁的感覺,牠
能知道辨別這個方向。這比我聰明啊,我不可能。一個地方我就找不到,有的時候,第一
次去,第二次要找還是很費事。
所以「凡聖齊收,利鈍悉被」,不管你是利根、是鈍根。確實根器有利有鈍哪,有的
法適合於利根;有的法鈍根也行,但是利根就不想修啊;而這種法利根、鈍根都適合修啊
!
卍 頓該八教,圓攝五宗
「頓該八教」,佛法可以分為八教,就是藏、通、別、圓。「藏」就是小乘;「通教
」是小乘和大乘共同的教,叫通教;「別教」,專是講大乘法的稱為別教;「圓教」,《
法華》《華嚴》是最高的教。藏、通、別、圓是四種,還有頓、漸、祕密、不定,又是四
種,就八種了,稱為「八教」。
「頓教」就是頓法,剎那即可以成功的是頓法。「漸教」那就要三大阿僧祇劫,三大
阿僧祇劫是無數的劫呀,是要經過無數的劫才能成功啊,三個無數的劫啊,是「漸教」。
「祕密」,就是沒有說,許多很高深的東西,言語不能表達了。譬如像禪宗,許多他沒有
明說,沒給你說破。還有很多禪宗開悟之後,我是感謝老師,我不謝謝他別的,我只感謝
他不給我說破。要自己參哪!所以「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哪!眼睛是看的,耳朵是聽的
,這都是門,從門進來的東西不是你自家的寶貝,要從自己心中流出,(這是)宗門的主
張啊。這「八教」(之中),這就是「祕密」。「不定」,就這個不是單純的只屬某一類
,可以有這種性質又可以有那種性質,稱為「不定」;有很多它是可以變化的,包括的因
素比較多,就稱為「不定」。
所以把一代的時教可以分為這八個方面。但是這個稱名法門,這八個方面的這個教都
包括在內了,所以叫「頓該八教」。
「圓攝五宗」,禪宗一花五葉。在印度一代就傳一個,衣缽,傳了就得衣缽,釋迦牟
尼佛的衣,釋迦牟尼佛的缽,表示這是證明啊。得到衣缽,一代傳一個,一代傳一個。那
達摩是王子,是王子出家。我看見過一個王子出家,大概是不丹的王子在西藏出家了,他
跟著親尊活佛到重慶給大家修法,跟著活佛,儀表很好,確實不俗,啊,王子。所以不但
古代有,現代有啊,王子出家。有很多人在那兒給(王子)他頂禮,不大如法,因為師父
在,不(應該)給別人再頂禮了。有很多人有時候他只想到一個方面,(王子)確實很莊
嚴。
(以上是)「頓該八教」。「五宗」呢,就是這個,達摩是王子,達摩就是看見東土
有大乘氣象;印度在我們的西邊,他所謂的東土就是我們的國家。看見我們這兒有大乘的
氣象啊,拿著衣缽就到中國來了。誰知道跑到梁武帝(那兒),梁武帝不理解呀;到北邊
,北邊也不理解,所以就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後來碰見二祖,就傳。傳到六祖,到了六祖
這一花五葉,這才大(盛)。所以衣缽不再傳了,可是廣泛的(傳法了)。
「五宗」就是禪宗的五宗。這「五宗」就是臨濟宗,現在最廣的是臨濟宗,所以「臨
濟兒孫遍天下」。一般說「和尚你是哪一宗?」「臨濟宗。」第二個多的是曹洞宗,曹洞
宗在中國雖然是有,衰微到極點了,日本還很盛,所以日本是曹洞宗。第三溈仰宗,(第
四、五)雲門宗,法眼宗,這個就名存實亡了,過去都是極盛。所以現在,國際上把禪宗
認為是中國的,對於我們是個光榮,實際都是印度來的,達摩傳來的嘛,不是我們自己的
。
把道教和禪劃歸中國。這個道教,現在這些氣功師哪裡是道教?不是,道教的糟粕都
沒有,只能稱為氣功師、養生家而已,不是老子的東西了。一個姓潘的,他說是聖約翰畢
業,父親是個銀行經理,他就沒有結婚,也沒有工作,專門研究《易經》。法國的一個道
教代表團來了之後,到了上海找不到人招待,哪裡找道士去呀?經過文化大革命,道士也
衰極了。就把這個潘先生請去了,陪著他們座談哪。他就問他:「你們道教怎麼樣?」他
當然說不出來了,道教現在沒有了。法國人很驚訝,怎麼搞的?道教這麼好,你們國家的
東西,你們這兒沒有了!人家驚訝極了!
老子、莊子這都是(在)中國,所以我們正是因為有老莊、有孔子,我們佛教的大乘
佛法在中國接受得很好,就是如此。就是這個基礎很好,有這個基礎才能提高啊。孔子在
《易經》(《易經.繫辭》)上,「無思也,無為也」,無思無為;「寂然不動,感而遂
通」,在寂然不動之中,一感就通啊,這跟佛法很近了。正是因為有咱們中國這些聖者,
所以我們中國的古老文化是光明的!現在有些謬論,說中國的文化不行,要學西方,全盤
學西方。方勵之也是謬論,這都是對於中國的文化認識不足啊。應該那很好發揮的!不是
東方文化沒落了、不行,一直不行啊,而是一貫的沒有受重視!
==
我們正是因為有老莊、有孔子,我們佛教的大乘佛法在中國接受得很好,就是如此。
就是這個基礎很好,有這個基礎才能提高啊。
我也看過宣化法師有相同的說法,說儒和道是菩薩先來鋪路,像火車的兩條軌道,
等大乘佛法一來,就能接上。這裡黃老居士也是一樣的說法。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