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誰是善知識? (6)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4-16 18:44:00
: 補充引述:
: CBETA B10,No.006《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一〈道前基礎〉
: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 文章代碼(AID): #1QSi7a96 內文釋義 (5)
(....續前....)
摘自:《覺燈日光》尊者達賴喇嘛 (此段落篇幅頗長,會分幾次貼完)
【其中正住者,謂不墮黨類。若墮黨執,由彼蔽覆不見功德,故不能得善說妙義。如
《中觀心論》云:「由墮黨惱心,終不證寂靜。」墮黨類者,謂貪著自宗,瞋他法派。應
觀自心,捨如是執。《菩薩別解脫經》云:「應捨自欲,敬重安住親教軌範所有論宗。」
若念唯此即完足耶?雖能正住,若無簡擇善說正道、惡說似道二事慧力,猶非其器。
故須具慧解彼二說,則能棄捨無堅實品,取諸堅實。
若念僅具二德足耶?縱有此二,若如畫中聽聞法者,全無發趣,仍非其器。故須具有
廣大希求。
釋中更加敬法法師,屬意二相,開說為五。若如是者可攝為四:謂於其法具大希求,
聽聞之時善住其意,於法法師起大敬重,棄捨惡說受取善說。此四順緣謂具慧解。棄捨違
緣謂正直住。】
宗喀巴大師又對正住做解釋,「其中正住者,謂不墮黨類」,如果你已經給自己設定
了「我什麼情況下要聽、什麼情況下不接受」,這叫墮黨執。若墮黨執,你就只會聽到自
己喜歡聽的,只會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但這樣是無法增長功德的。而且因為偏向自己所
喜愛的,你就不一定能看到他人的功德了。
如《中觀心論》云:「由墮黨惱心,終不證寂靜。」如果抱著這種與貪、瞋相應的心
態去聽聞法義,是無法解脫的。《菩薩別解脫經》也有說到:「應捨自欲,敬重安住親教
軌範所有論宗。」
如果具有正直心,在成為佛教徒之前,不要抱著「只要是佛所說的,都是對的」的觀
念去聽法,不然就有墮黨類的過失,也就是所謂的不正住。即使是佛說的,也應該要觀察
,不應該先入為主。透過觀察,發現佛所說的完全符合事實,而且對離苦得樂很有意義,
但是以前並不知道這種真相,因此對佛產生信心,這才是有智慧的佛教徒。所以正直的意
思就是,以第三者中立的態度,兩邊都去聽、兩邊都去看,配合著實際的狀況去觀察,如
果完全吻合,再去相信,這時候就不再是第三者了,開始產生信心。我覺得這一點上,我
們可以學習西方的科學家,他們觀察任何一件事情,都會先做非常客觀的研究調查,之後
再做決定,這種客觀的觀察方式值得我們學習。
具有正住的功德就足夠了嗎?不夠的。即使有了正住的功德,但是沒有明辨善惡的智
慧,就還不具備一個弟子應有的條件。也就是說,雖然你非常客觀地聽兩邊說了什麼,可
是本身沒有判斷什麼才是實際狀況的智慧,那你是兩邊都接受,還是都否認呢?因為本身
沒有判斷實際狀況的智慧,你可能會錯信一邊。所以,不僅應以客觀的態度去聽兩邊的說
法,也要有智慧去判斷實際狀況。以是否符合實際狀況去做定解,這樣才能避免把不實的
、假的東西當成真的。
有客觀的態度及足夠的智慧這兩種功德就夠了嗎?雖然有這兩項功德,但是本身不想
學習的話,那也沒有用,所以需要有廣大希求,即有想要修法的心。雖然我們都想離苦得
樂,但卻一直離樂得苦,我們一定要知道是哪裡錯了。要離苦得樂,就要去尋找離苦得樂
的方法,要有想要尋找方法的希求心。因此,並不是一開始就設定「我要學習佛法」,而
是因為我們想要離苦得樂,所以要去尋找一個方法。「這方法在哪裡呢?」要有這種希求
心。如果所想的都是錢,那當然不會出自內心希求法了。
「釋中更加敬法法師,屬意(專注)二相」,《四百論釋》裡面又多加了要尊重法及法
師兩個條件。所以,以《論釋》的解釋來講的話,弟子應有的條件總共有五個(正住、具
慧、希求、敬法.法師、屬意)。也可以把它簡略為四個,就是敬重法和法師不要分開為
兩個,歸納為四個條件:第一希求、第二聽聞時專注法義、第三於法及法師起大敬重、第
四受取善說。(具慧是引生這四種功德的順緣,正住則能遠離偏袒違緣)
(....待續....)
作者: crocker (...)   2018-04-16 23:06:00
想請問 釋中更加敬法法師,屬意(專注)二相覺燈日光的解釋是多加了要尊重法及法師兩個條件但有其他仁波切解釋為 "敬法法師" "屬意" 這兩項https://www.lama.com.tw/content/edu/data.aspx?id=4709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4-17 07:51:00
有不同開合,我自己看法加註在括弧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