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bbadmin (愛BB)》之銘言:
: ※ 引述《ilanese (坐聽無弦曲)》之銘言:
: : 要學數息法門,就找這方面有成就的人學習要領。
: : 什麼叫有成就?起碼也要是最初藉此法門而入色界初禪。
: : 理論上,向天台宗的人請益,應該是比較容易找到線索。
: : 至於數息法門,適不適合現在的你?那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 i大拋出了另一個問題,
: 在板上有許多先進給出了選擇法門與心態的建議,
: 有些之前聽過,有些佛學名詞可能要多讀些書才會懂。
: 我從數息與持名法門入手,
: 是因為法鼓山、南懷瑾老師入門教的就是數息法門,
: 這兩種法門很簡單,書本與影音也有詳細記載。
: 但其他法門我就不得其門而入,
: 例如楞嚴中最被文殊菩薩推崇的觀音法門,
: 靜下心來、聽所有來到耳裡的聲音,
: 我試著聽了幾次,鈍根下器,真的不懂在聽什麼。
: 在此我想拋磚引玉,
: 藉由我這個新手的磚,
: 請諸位先進願意花點時間回文分享自己修證入門的經驗,
: 以供後進能薰染學習。
: 謝謝
智者大師所著之《六妙門》的六者為數、隨、止、觀、還、淨,
你知我知連獨眼龍都知。
問題是大多數的人知道卻行不了,其實也不是知易行難的問題,
而是方法無法契合行者的根器、身心狀況及環境等等條件。
我為什麼認為光數息是很難入定的,因為數息還有持咒的本質是
製造一個大妄念(數息或持咒)來抑制其他的小妄念(只是很多人不
會認同我的說法,他們會說那才不是妄念呢!)事實上這些小妄念由
於躲在這個大妄念底下,往往行者是無法覺察得到的,而且行者還會
覺得自己坐得很好,沒什麼雜念。當行者不再使用以第六意識作意方
式(持咒、唸聖號、數息、觀想)等等方法,最好就把心一境性的方
法(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標的上)捨掉而且當心真的靜下來時,就能
感受到念頭風暴的來襲。
好了,扯遠了,回到正題來。
我們應該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而不是讓自己去適應方法。因為
前者事半功倍,後者事倍功半。
白骨觀、不淨觀什麼的,我自己也搞過一陣子,後來發現自己真
的不是這方面的料子。明明南懷瑾先生書上把這種法門描述得多棒又
多棒(後來看《大念住經》,發現這也是佛陀有明示的法門),但自
己跟這種方法就是不對盤。
大概在我學道學佛約十年左右,總覺得停滯不前,某天心血來潮
想到平時聆聽自己的耳鳴聲,覺得愈聽愈舒服而且念頭愈少,就買了
《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觀音菩薩與觀音法門》兩本書來看,開
始專心修習耳根圓通法門。
一開始是聆聽自己身體裡的耳鳴聲,某個夏天於酷熱的室內靜坐
,突然間以頭部為中心點發起一股清涼,然後從頭部慢慢向下而朝身
體四肢擴散,就像吃了人蔘果一般,全身上下無處不快活。本來身體
因為汗水黏答答的其實是不舒服,結果後來比在有空調的房間還爽快
!甚至捨掉耳根圓通法門不用,心理當下也不再有雜念了,只剩那如
如不動的覺知心。
我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只是我沒想到這是可以重現的。大概我
二十歲左右時,就有這類經驗了,只是當時我認為應該是自悟自修類
似話頭禪的法門緣故,進而打通一些脈輪,尤其是打通頭部的脈輪而
產生的身心現象,只是當時是由於第一次打通頭部的脈輪,所以會感
覺到很痛,當然後來會很舒服像是在天堂一般好幾天。
事後再重新翻閱南懷瑾先生的名著《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一書
,對這種現象描述得很清楚,再輔以南傳佛教對色界初禪的禪支描述
,還有拙火瑜伽對這類現象的描述,甚至後來我發現連道家都有對這
類現象的描述,來當作印證的材料。
我一開始聆聽耳鳴聲能入三摩地,後來改為聆聽外面街道的車水
馬龍的聲音(通常就是聽車子經過的聲音,還有麻雀的聲音),也能
入三摩地。
其實我的氣脈基礎早有了(應該說二十歲左右就因頭部脈輪打通
而第一次進入三摩地),靜坐也早早就能達到第九住心的心理狀態,
但由於方法不切合我自己的根器,還是久久無法入三摩地。
三摩地在我的看法,是身輕安及心輕安相互影響所致,但關鍵點
還是如何讓頭部那股清涼之氣能夠引發(許多經典認為清涼之氣如果
是從頭部的一點發動是最佳的。另外有人認為如果是由腳底引發身輕
安的話,輕安在出定之後能夠持續的時間更久,但這部分比較少人提
到,我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
不過,後來我還是回來修習我大道家不止不觀的自然無為法門就
是了。
PS:但我不建議初學者看書修習法門,畢竟我都是能寫法門的人
了,懂得那些法門是有危險性而不會去試看看,建議還是效法善財童
子五十三參,找有經驗的明師指導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