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部2相應3經/摩伽經
大意:
一個天子(指年輕的天神)來訪世尊
問世尊說 :
切斷什麼之後可以睡的安樂
切斷什麼之後不再憂愁
那一種的殺害 世尊同意?
世尊回答 :
切斷憤怒後睡得安樂,
切斷憤怒後不憂愁,
阿修羅的征服者!
(p.s 因為阿修羅時常因為忌妒與憤怒進攻天人, 但都被天人打敗, 故世尊稱此天人為阿
修羅的征服者,
天人也有可能會聯想到, 憤怒的阿修羅時常被我們打敗, 憤怒沒有給他們帶來力量與勝利
, 只是讓他們變得低劣,
同樣的, 我內心的憤怒也可以被我打敗, 我不願變的低劣)
端蜜而根毒之憤怒的殺害
(p.s 佛陀用: 頂部是花蜜但根部是毒來比喻憤怒, 「端蜜」指回報憤怒、回罵非難、回
擊攻擊後,所生起的樂,
「毒根」是指苦果)
聖者稱讚,因為切斷它(憤怒)後不憂愁。
以下為原文
相應部2相應3經/摩伽經(天子相應/有偈篇/祇夜)(莊春江譯)
起源於舍衛城。
那時,當夜已深時,容色絕佳的摩伽天子使整個祇樹林發光後,去見世尊。抵達後,向
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站立。
在一旁站好後,摩伽天子以偈頌對世尊說:
「切斷什麼後睡得安樂?切斷什麼後不憂愁?
哪一法的殺害,喬達摩同意?」
「切斷憤怒後睡得安樂,切斷憤怒後不憂愁,
阿修羅的征服者!端蜜而根毒之憤怒的殺害,聖者稱讚,因為切斷它後不憂愁。」
注:
「瞋恚為毒根(SA)」,南傳作「端蜜而根毒之憤怒」(Kodhassa visamūlassa,
madhuraggassa),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帶著其有毒的根與甜蜜的頂端」(With its
poisoned root and honeyed tip)。按:《顯揚真義》說,「毒根」指苦果,「端蜜」指
回報憤怒、回罵非難、回擊攻擊後,樂生起(SN.1.71)。另外,偈誦前段的「切斷什麼後
」的「切斷後」(chetvā),錫蘭版均作「殺後」(jhatv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