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stust.edu.tw/~tang/preach/key.htm
元音老人的法語還有其他部份,摘錄如下:
...................
還有『淨土十要』中的徹悟禪師語錄,有「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ꔊ攝心專注,為下手方便,以一心不亂為歸宿,以往生瑞相為驗證」的淨土修持旨要,這不亦
是淨宗祖師不提倡散心念佛嗎?
但是,散心念佛不能往生,其故何在?我們要進一步把它搞清楚。否則,人云亦云,囫圇吞
棗,莫明其所以然,終成迷障。用起功來,亦必疲軟無力,不能克敵致果,安望生西成道!
今不厭其詳,再行研討如下:
如眾所周知,一切眾生,皆本具如來智慧德相。本來是佛,本不生滅。只因無始無明妄動,
認假作真,起惑造業,隨業受報,才於無生死中枉受生死輪回之苦。今欲往生西方,了脫生
死,如不將這當下起惑造業的一念妄心,用念佛的功夫將它念退,把妄心轉換成佛心—即全
佛是心、全心是佛,而一任妄心顛倒攀緣,執著妄動,如何不為業境所牽纏而沉淪於六道?
又如何能於臨命終時,打退這業識幻影而往生西方?經云:「欲淨其土,先淨其心,隨其心
淨,即佛土淨。」故欲生西方淨土,必須先放下一切,一心念佛,淨其心地而後可。經云:
「一切唯心造。」心若散亂穢染,與淨域絕不相應,到頭來只能生在穢土,此無可奈何之事
也。
或曰:往生西方,全憑他力—阿彌陀佛的慈悲接引力,不是修其它法門,靠自力成道。答曰
:他力不離自力,離開自力,絕無他力!此理在世間法上,如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乃
至無情草木叢林之間,自己無生存能力,完全靠他人他物得生存者絕無是處,此種例證多不
勝舉。出世間法更不例外,如阿難與佛同時發心,因修持不力,於佛圓寂後方始證道,離成
佛還不知多遠!羅侯羅因父是佛,自不修持,為佛所呵等,在在說明自不努力,完全依靠他
力,任何事都不能成辦的。至於說阿彌陀佛的宏願接引,乃感應道交,於行人心淨,淨業成
熟時,現於其前,不是跑到行人面前來拉到西方去!這點請諸位淨業行人千萬別錯會!只看
經文上都是「佛與聖眾現在其前」,而非佛「來」其前,即是明證。「來」與「現」二子之
差,含義大相徑庭,豈可混為一談!關於此點永明禪師與印光大師皆有確切說明:「念佛一
心不亂,感應道交,彼佛現前猶如水淨月現。如水混濁,月雖在天而影不彰。念佛人心猶水
也,佛猶月也,心水混濁,佛月不能現前。」可見他力之外,還須自力,沒有自力,他力也
無著處!所以淨土法門,是自他二力合修的,單靠他力,沒有自力,結果莫不慘遭敗績!不
然者,為什麼印光大師教我們念佛要「以深信願,持佛名號」,要「如救頭燃」呢?
現時有些淨土行人因不明此理,用功不力,臨命終時,不見佛現,慌了手腳,以為佛法不靈
而誤解佛是虛願,殊不知自己心水不淨,佛親現其前,亦不自見。猶如生盲,以未見日,而
詬日不臨其前,不也冤乎?!這都是因地不正,貪圖便宜,上了一般盲師的當,以為散心念
佛,只要依靠彌陀願力,即可往生。哪知結果非但不能往生,還落個謗佛毀法大罪,來生還
得受重苦報,豈不是太冤枉了嗎?
或曰: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為什麼蕅益大師在『持名念佛歷九品四土說』的一文中說「
欲決定得生極樂世界,又莫如以信為先導,願為後鞭。信得真,願得切,雖散心念佛,亦必
得生!信不真,願不猛,雖一心不亂,亦不得生」呢?為什麼又在後面說「深信切願念佛,
而念佛時心多散亂者,即是下品下生...」呢?這不是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散心念佛亦能往
生西方嗎?
我們現在只要求能下品下生,甚或生在邊地疑城,於願已足,因為得生淨土,即獲不退,正
不必要求中上品生,徒招艱辛!所以現在只須散心念佛,悠悠散散,逍遙放蕩,樂得快活,
臨終又能下品往生極樂,最後同樣成佛,又何樂而不為呢?為什麼定要銷盡妄情,滅卻貪染
,孜孜兀兀執持一句佛號,枯寂無味,而自討苦吃呢?
答曰:蕅益大師的話,大須仔細,請勿滑口讀過,不注意全文,而只在「散心念佛」四字上
著眼。以為大師提倡散心念佛,有懶可偷,有便宜可得,正中下懷,而樂得在娑婆鬼混一下
,等臨命終還有西方可生,大樂可享,多少舒服。哪知如意算盤打錯,等到臨命終時,只見
生前黑業牽纏,哪見佛來授手!雖悔恨交加,已是噬臍莫及了!
現在把這段文字和大家詳細分析研究一下:
第一、深信切願念佛,雖散心亦必往生,而信願不真切,雖一心不亂,亦不得往生者,為料
簡一般以持彌陀聖號為入定的助力,而不思往生極樂者—即無信願者說。因明朝末年,很多
禪宗學者,常藉持名以入定,故蕅益大師有「任你念佛功深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地步,但
無信願,決不能往生」之說。
第二、在散心念佛上冠以「信得真,願得切」六字,才能往生,而非單說散心念佛,即能往
生。這裏面大有文章,請勿輕易滑過。請問,如何方為信得真?又如何方為願得切?為了增
強說服力故,請看諸位大祖師對於「信真、願切」的解釋與描繪吧!
一、關於信的解說:第一要信得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是未成之佛,彌陀是已成之佛
,覺性無二。次要信得我們是理性佛、名字佛,彌陀是究竟佛。性雖無二,位乃天淵,若不
專念彼佛,求生彼國,必至隨業流轉,受無量苦。次要信得我們雖業障深重,久居苦域,是
彌陀心內之眾生;彌陀雖萬德莊嚴,在十萬億佛剎之外,是我們心內之佛。既然心性無二,
自然感應道交,我們之苦切必能感佛之慈悲,必能應如磁石吸鐵,無可疑者。所謂「十方如
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注
意「心」字),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楞嚴經』)。又曰:須歷始終而不改
,遇利害而不變,方為真信。真信有三:一信彌陀攝受念佛眾生,往生西方,絕對不虛。二
信執持彌陀名號,由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請注意),即得往生。我當依教奉行。三信
大勢至菩薩及蓮宗諸祖所傳念佛法門,絕無虛假之語。我當依之勇猛精進,修成三昧。又吾
人念佛之心,由慧入定,照而常寂,是信本有之佛;因定發慧,寂而常照,是信本有之法;
定慧雙融,寂照不二,是信本有之僧。又云:信者,非單信西方之莊嚴佛土,即算發信心也
,必同時深信自性即是彌陀,本可一樣成佛。人皆可以為堯舜,一切眾生皆可成佛,只是迷
悟之別。西方依正莊嚴之佛土是事淨土,我之自性清淨是理淨土。心遍一切處,皆是西方,
十方與西方不異。非徒信娑婆苦而西方樂,與夫極樂確有也。
二、釋願:第一要於一切時中(注意,要於一切時中,不是不如意事時如此,歡樂之時又如
彼。)厭惡娑婆生死煩惱之苦,欣慕極樂菩提之樂,力求往生。次要發願遵照佛祖所傳淨土
法門,勇猛精修,淨除習染,使身心清泰,現生極樂。次要立志成無上覺,圓滿菩提,供養
諸佛。次發廣大心普度眾生,眾生界不空,誓不成佛。次要隨有所作,若善若惡,善則回向
求生;惡則懺願求生,更無二志。又云:念佛之心,欲得一心不亂(但不可作意求,求則反
遠矣)是謂淨願;不生西方誓不休息,是謂常願;成無上覺,廣度眾生,是謂大願...如是
發心,方名真信切願。
諸位同仁,請問我們果具如上信願,娑婆世界的飲食男女、妻財子祿、以及名譽地位等等,
還會擺在心上盤算不休而放不下嗎?這一切空花水月般的境緣,既放得下,又有什麼妄想縈
懷惑亂我們呢?既無妄想惑亂,則念佛時,就會如上文蓮池大師所說,如親對彌陀,恭敬至
誠懇切之不暇,還會有什麼妄念在亂動呢?這不是不期一心而得一心了嗎?!所以蕅益大師
說:「信得真,願得切,雖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也。」
諸位要注意這「雖」字,就是說:果真信願切,如救頭燃時,不怕你不一心,當此時也,要
你顛倒妄想亦不可得,所以下個「雖」字。同時,這亦是針對下文無信願念佛者的功夫雖好
,不能往生的相對說法。所以說了句「有信願的人,雖散心念佛亦能生西」,諸位千萬莫錯
會,以為我們只要懶懶散散地、馬馬虎虎地口裏念念西方彌陀,心裏想想娑婆財色,就可以
輕而易舉、隨心所欲地往生西方去了。
復次,所謂有「深信切願念佛,心多散亂者,即是下品下生」者,乃行人習障深重,今雖具
深心切願,而妄想習氣一時不能淨除。即貪戀世間的粗妄想雖已斷除,而微細的習氣妄想,
仍時來侵犯。古德所謂:「風停浪猶湧,理現念猶侵。」此種妄念雖屬微細,但由於佛外有
念,不得不謂之「散心」。雖屬散心,以微細故,念來即覺,而不顛倒攀緣,故只要將佛念
一提,妄念即當下銷殞,復歸清淨。此種隨來隨照、隨照隨消的功夫,圭峰禪師謂之「妄念
若起,都不隨之,縱有中陰,業不能繫。」因業不能繫故,所以能發願往生。反之,若是貪
戀娑婆、妄念顛倒、攀緣不息的人亦想援例往生,那真是白日做夢了。
但是,話須說回來,倘使生性豪放,於世緣不甚戀著或平時雖不信佛,亦不謗佛,未能一心
念佛的人,如到臨命終時聽善知識開示,頓時悔悟,徹底放下,一心稱名,求生西方,也能
十念甚或一念而往生。但此等頓根人,千萬人中難得一二,以臨終一念,端賴平時鍛煉。如
平時不善用功,而能於臨終一念轉機作主者,真比航空獎券中頭彩還難,誠不可以為訓也。
...............
心得:
「真信切願」、「至心/一心不亂、功夫成片」。
坊間有兩大說法:一大類是上述兩引號的內容都要做到。
一大類是只須作到前者引號。
後一大類的說法,其實又可細分成兩類:
一類是以方便語不強調後者引號,先鼓勵起原本有勇猛心只是還不自知,而擔憂彌陀
法門「至心」是否艱難的佛教徒,「形式上」先不要注意「一心不亂」四字,
先踏出第一步。但「實質上」「信真、願切」與否的標準其實又回歸到「至心、一心」
與否。殊途同歸。這符合經文的正解。
另一類則真的是執著於自行腦補的「彌陀法門最易行」的想法,所以秉持「既然易行,
只要相信彌陀、願意被彌陀接引,縱使唸佛唸到『心』尚未『安』、尚未『定』、尚未
『一』、尚未『至』,臨終時仍可仰仗彌陀他力接引,畢竟西方淨土乃是末世最易得度的
法門,臨終唸佛時不必一心、有些雜念也沒關係」云云的誤人慧命的謬見。
如果某些佛教徒自知自己心思紛飛、煩惱不止,這也沒什麼可不好意思的,重點是找適合
自己心性的淨土,而不是被誤導去走既然無法作到一心所以屆時往生不成的西方淨土之路
!
世尊還有開示不需斷煩惱也可往生的彌勒淨土等等(藥師淨土與阿閦淨土先不討論)
可以選擇。因為從「哪個比較『容易』」角度(請注意,不是比哪個比較殊勝)而言,
彌勒淨土法門(有難有易的數個類型之中的簡易型)比彌陀法門「更容易」修持而成功
往生且不退轉,這都有世尊開示的經文依據。
.................
佛告優波離:「佛滅度後,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
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等,是諸大眾若有(When)『得聞彌勒菩薩摩訶薩名』
者,
(1)聞已歡喜,
(2)恭敬禮拜,
此人命終,如彈指頃,即得往生,如前無異。但得聞是彌勒名者,命終亦不
墮黑闇處、邊地、邪見、諸惡律儀;恆生正見,眷屬成就,不謗三寶。」
上方是對於正常普通四眾佛教徒的往生條件而言,作到(1)、(2)兩個條件即可,
其他生活條件跟一般的四眾平均標準一樣。
下方的往生要件對於造了惡業的人則條件稍微難一點要誠心懺悔,但也不是無法亡羊補牢
接著按上生經的經教以求往生:
佛告優波離:「若善男子、善女子犯諸禁戒,造眾惡業,(When)聞是菩薩大悲名字,
(1)五體投地誠心懺悔,是諸惡業速得清淨;
此外另有一般眾生(非佛教徒的凡人,不限於四眾與天龍八部)如果想比上一段(四眾與
天龍八部)「聞(彌勒菩薩名號)已歡喜、恭敬禮拜」而言更多做一些的修行法:
未來世中諸眾生等,(When)聞是菩薩大悲名稱,
(1)造立形像,香花、衣服、繒蓋、幢幡,
(2)禮拜繫念,
此人命欲終時,彌勒菩薩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與諸天子雨曼陀羅花來迎此人,
此人須臾即得往生。值遇彌勒,頭面禮敬,未舉頭頃便得聞法,即於無上道得不退轉,
於未來世得值恒河沙等諸佛如來。」
...........................
關鍵是「說清楚、講明白」彌陀淨土與彌勒淨土修行方法的「真實內容」(其實經文上都
白紙黑字寫了),不讓佛教徒在離經的煙幕解釋中搞錯世尊說的修行要件內涵的理解。
坊間當然如上所述有不同的觀點。元音老人法語的貢獻在於很有條理的釐清了某類彌陀法
門「不需要這個、不需要那個,也能往生」云云的說法其實不正確、以及那麼怎樣才是正
確的修行西方法門的方法的法理所在:終究要修到「實質上如同」「一心不亂」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