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宗義] 《宗義寶鬘略講》(5) (數論派)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12-20 22:27:31
摘自:《宗義寶鬘略講》見悲青增格西
轉自: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二、數論派
【數論派是黃頭仙的信徒,他們主張把一切所知定數為廿五,也就是我、主、大、我慢、
五唯、十—根和五大種。五唯就是色、聲、香,味、觸。十一根就是五種感覺器官、五種
行動器官和意根。五種感官就是眼、耳、鼻、舌和皮膚等器官。五種行動器官就是口、手
、足、肛門和生殖器。五大種就是地、水、火、風、空。其中,士夫是知,其餘廿四諦是
物質體,因為它們是聚合而成的。又,其中的主和士夫是勝義諦,其餘是世俗諦。】
數論派將一切所知分成二十五個內容,最基本的元素是我(神我)和主(總主)。我、知
、了別、士夫是同義異名。主是因素,會生大、我慢、五唯、十一根、五大種,其他二十
三個元素都是由主所產生。
也就是佛教的分類是,所知分常法、無常法,無常法又分色法、心法、不相應行法;
在數論派來說,士夫這個部份是心法,主這個部份是色法。(佛教認為我慢、覺是心法,
在他們來說,我慢、覺是色塵。)
二十三個元素都是由主所產生。主是最終的,沒有其他的可以生它,它會生大、我慢
等,而大會生我慢,我慢會生五唯等,即後者是由前者所生,但不是互相產生。
【如果依照因果關係來分類,廿五諦又有是因非果、是因亦是果、是果非因、非因非果等
四種情形。總或主是因非果,覺、我慢和五唯這七諦是因亦是果,士夫非因非果,其餘十
六諦是果非因。如《自在黑之續》說:「(數論派認為)根本自性非所變,大等七諦性能變
,士夫非自性非變,餘十六諦是所變。」】
【復次,根本自性、總、主是同義,而且被認為是一種具有六種特徵的所知。士夫、我、
知和明了是同義。其餘廿三諦生起的方式是這樣的:在某個時候,當士夫生起想受用境的
欲念時,根本自性就變化出聲等各種現象。又,從主產生大,覺和大是同義,而且它被認
為是像雙面鏡一樣的物體,由外可現出境的影像,由內可現出士夫的影像。從大生我慢,
而我慢分為具變易的我慢、具精力的我慢和具昏暗的我慢。從前者生五唯,再從五唯生出
五大種。從第二者生出十一根。第三者能影響其餘二種我慢。】
【復次,此派主張,根本自性猶如有腳的瞎子,士夫猶如有眼的跛子。由於眾生將二者誤
認為一,不了解各種現象是根本自性所幻變出來的道理,所以才會輪廻。如果有一天,聽
聞上師開示的口訣,並依此口訣而卓然地生起一種定解—這些現象僅僅是根本自性的幻變
而已,於是就會逐漸脫離對外境的貪戀。這時,便能依止禪定而產生天眼通。當主被天眼
通觀看到的時候,宛如另一婦女,羞怯地將各種幻變的現象收攝起來,唯獨自性留存。這
時,在瑜伽師的心靈上,一切世俗的顯現都消失了;士夫無法受用外境,心住無為,這時
就是解脫。】
總主的意思(或其自性)是可以生果,其現象是生出來的果。佛教的用語是因、果,他
們的用語是總主、現象。所以從其中又可以分出:是因非果(即是自性但不是現象)、是因
亦是果(是自性也是現象)、是果非因(是現象但不是自性)。
是因非果的是總主(或其自性);大、我慢等,它也會產生它的果,所以我慢等既是總
主也是現象;五唯、十根再也不會產生其他的,所以只是現象,不是總主;至於士夫是另
一個單元,所以它不是總主(不是因),也不是現象(也不是果)。
「根本自性非所變,大等七諦性能變,士夫非自性非變,餘十六諦是所變。」:根本
是主,主是自性,而不是所變化出來的;大等七諦是自性,也是變化出來的;士夫是非自
性,也非變化出來的;最後十六諦單單是變化出來的,而不是自性。
以數論派來說,我們眼見的、耳聽到的,都是總主的變化。沒有人看到總主,可是確
定有總主,因為沒有總主,現象是無法安立的。因為有這些現象,所以可以推論出有總主
。而我們將總主與神我混合為一,被表面的現象所左右,看不到總主這個自性,所以才會
輪迴。透過上師,看到總主(自性),就能得到解脫。士夫與總主是看不到的、最終的,所
以是勝義諦;其他的是虛幻的,不是本性,所以是世俗諦。
「覺、我慢和五唯這七諦是因亦是果」:既是自性也是現象,覺、我慢等對其餘十六
個來說是總主,對主來說是現象。這個說法是自生的概念,即它的源頭是總主,接下來也
是總主,只是現象不一樣而已,內容上一樣,都是總主。就像為了欺矇他人裝扮各種臉,
其實都是同一個人。因為有現象上的差異,所以才說什麼生了什麼。
佛教的觀點則是:所謂的生是某物的出現與前面的壞滅是同時。如水果成為果醬,果
醬出現代表水果爛掉了,所以因的滅亡與果的產生同時的。因起了變化,成為另一個東西
,就稱為生,像外道所說的,如如不動、前後相同的,就不能成為生。如果如如不動還能
生,就會有無窮的生之過失。
這是月稱菩薩破除數論師的方式。也就是說,數論師說自性是看不到的,是隱密的,
當被別人看到就稱為生。如苗在種子中,現在看種子看不到苗,但是要說有苗(種子是因
,苗是果,苗在種子中,即數論師認為因中有果、果在因中,數論師認為因果是同體的自
性因而生),只是沒有顯現而已(數論師認為因中有果、果在因中,因中有隱形的果,只
是還沒有顯現),當苗顯現在眼前時就稱為生。所以只是有沒有顯現在眼前的差別,除此
之外沒有差別,世人對這樣的變化稱為生。對佛教來說,這樣的話,生跟所生之間就沒有
一個壞滅而產生另一個的關係,如此生就可以再生。
佛教認為生了就不能再生,講的是剎那壞滅,生的第二剎那即是壞滅,在其中沒有第
二次生,如果有第二次生,就會有第三次、第四次……。《入中論》中有說到破除自生的
方式,在《釋量論》中也有破數論派的方法。數論派說,我們不知道現象與本性,將現象
與本性混淆,如果我們將二者分開,就能得解脫。法稱論師破除時說:凡夫都將二者分開
了,凡夫都將我與我的衣服等分開,沒有混淆,照你(數論師)的說法,凡夫都解脫了。
三、伺察派 (....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