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觀無量壽佛經疏鈔演義》4(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12-21 23:55:49
  請掀開經本,看二十二面:
  在《鈔》裡面,我們看到天台宗的「七番共解」,這是他講經的方式。七番就是七個
小題目,每個小題目都很明顯,一是標章,二是引證,三是生起,四是開合,五是料簡,
六是觀心,七是會異。這七個小題,第一個「標章,令易憶持,起念心故」,目的就在此
地,標是標示,章是章題。「引證,據佛語,起信心故。」標明章旨一定要有證據、要有
根據,不是隨便說的,一定是根據經典,我們才能生起信心。「生起,使不雜亂,起定心
故。」「餘三」,就是第四、第五、第七,四是開合,五是料簡,七是會異,這個目的是
「起慧心故」。「觀心,即聞即行,起進心故」,就是精進心。這七個小科就是信、進、
念、定、慧,就是這五種心。所以,他的結論上說,「故五心立,成五根,排五障成五力
,乃至入三解脫,今疏從略,故注云云」。《疏》是在今天諸位那個大本子裡就詳細,這
個地方這些細科都省掉了。可是我們要曉得,他的目的是培養我們信進念定慧五根,希望
五根能增長成為五力,才能夠消業障。這是說他的目標。
  我們看底下,這是解釋,這是五重玄義的第一重。「第一釋名者」,天台家一開頭就
給我們講經題,「一切眾經,皆有通別二名,通則經之一字,別則有七或單人、法、譬或
複或具」。這就是題目裡頭把它歸納起來,一切經不外乎以人為經題,或者以法為經題,
或者以比喻為經題,這叫三單。三複是一個經題裡面有二個,或者是人法,或者是人喻,
或者是法喻。第七種叫具足立題,人、法、喻統統都有。佛的經題目很多,不外乎這七個
原則,所以叫七例立題,這也是屬於佛學常識。
  在本經,底下就給我們介紹出來,在第二十四面。「今經從能說所說人以立名,即教
別。」我們這部經,「佛說」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說的,這是能說之人,「無量壽佛」是西
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也是人名,所以這個題目裡面有能說之人、所說之人,它是從人來立
題的,單人立題。正如同小本《阿彌陀經》一樣,「佛說」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就
是無量壽佛,這個題裡面沒有法,也沒有比喻,單人立題。這是教別,這是別題,跟其他
的經名稱不相同。「同名為經,即教通。」像《金剛經》、《華嚴經》、《法華經》都稱
為經,經這個題目是通題,這就叫教通。「為行不同,從一至無量,即行別,會同常樂,
即行通,理雖無名,將門名理,理隨於門,四四十六,即名理別,門隨於理,即名理通,
此約一化,以明通別。」這些意思,如果對於天台教義沒有涉及的話,都不太好懂,因為
裡面許多是天台宗的術語,初學的人很難體會到他是什麼。
  這裡面要跟諸位說明的就是「四四十六」,天台家把理事開為四門,四門就是空、有
、亦空亦有、非空非有,開成這個四門。四教裡面,藏、通、別、圓,藏教裡面有四門,
通教也有四門,別、圓亦復如是,四四十六。在理上講就不同了,理不同是淺深不同,理
有淺深不同,不是其他的不同,只是說淺深不同。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離不開這個原理
,所以佛是依真俗二諦而說法。俗諦簡單的講,隨順我們的常識,隨順我們的常識,我們
聽起來很容易理解。真諦是如來他的境界,說出來往往我們就不容易懂,不容易體會。必
須要心地清淨到相當的程度,我們的障礙沒有了,佛說的我們能體會,能夠理解。
  因此,佛法諸位記住一個原則,它是從真如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我們凡夫日常所用
的心是用八識五十一心所,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能夠理解的都是在八識範圍之內,沒有
辦法體會到心性。因此,佛所講的這些教理,我們就聽不懂。真正學佛從哪裡修?從定下
手,不是從教下手,先修定。所以古時候,不管是在家出家,學佛五年學戒。五年學戒,
不是學經律論裡頭的律藏,不是學那個戒律,是遵守老師的教誡。老師教你什麼?教你把
所有一切分別、執著、妄想放下。用什麼方法,那不一定。禪宗教你參禪,教你靜坐,坐
的時候不要想善,也不要想惡,不思善、不思惡,把心定下來。如果你有問題去問老師,
你問題才一提出來,老師香板就打下去了。為什麼?叫你不要起妄念,你怎麼又起妄念了
!老師看到你常常不問,沒有妄念時候,板子又打下去,為什麼?無明!你不是妄想就是
無明,妄想要打,無明也要打。所以禪宗這種教學法有時候看非常不合理,無緣無故就找
碴打人,他就是要把你妄想打掉,也得把無明打掉。
  教下多半是用讀誦,就跟我們中國從前的小學一樣,叫你背書,不要講解,背書。一
天把這書背多少遍,像天台宗背《法華經》,《法華經》的分量相當多,一天念一遍,五
年就念上千遍了。不要求解經義,這個念是把心念定下來,定下來之後,再聽經就會開悟
。你看《壇經》裡面講的法達禪師,法達是念《法華經》的,見到六祖,禮拜的時候頭不
叩在地上,六祖看出來了。禮拜頭沒叩到地上,傲慢!所以六祖就問他,你有什麼值得傲
慢的?現在講值得驕傲,你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他很老實就說出來了,我念了三千部《法
華經》。值得驕傲!念了三千部《法華經》。結果被六祖一問,《法華經》是念得不錯念
那麼多,念的不懂,不解其義。他覺悟了,恭恭敬敬向六祖大師請教,六祖給他一點,他
就通達,就開悟了。
  我們今天也看到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對法達的開示,我們為什麼不開悟?他聽到
了幾句話就開悟了,我們把那個話念上一百遍一千遍都開不了悟,問題在哪裡?人家心清
淨那麼多年,那是功夫,我們的心亂糟糟。所以,散亂心不可能開悟,散亂心不可能懂得
佛所講的意思。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必須心地清淨,清淨到一定的程度,就能
夠懂得佛經的意思。所以真正學佛,真正善知識,總是教你從減少煩惱,煩惱一天一天減
少,從這個地方下手。
  現在學佛很難,很難遇到善知識。像我跟李老師,李老師給我三個條件就是古人的辦
法,他那個辦法比古人已經放寬很多了。我拜他做老師,第一個條件就是從今之後只能聽
他一個人講經,任何法師、大德、居士講經一律不准聽。這把想聽經這個妄想堵塞、打斷
了,不可以聽。第二個看書,我們總認識幾個字,喜歡看書。不管看什麼書,佛經也好,
不是佛經也好,要經過他同意;他不同意的,一律不准看。把看書也堵死了,不准你看。
第三個條件他說你從前所學的我不承認,一律作廢,從今天起從頭學起。我們聽李老師講
東西,以前聽別人講的跟老師講的不一樣,有的時候想提來問問老師,我從前聽的是怎樣
。你以前那個不作數,作廢了,連話都沒得說的。還算不錯,他也有期限,五年,這個五
年說實在的話,就是希望你心稍為靜一靜。這個方法實在講就是共產黨的洗腦的方法,把
你頭腦裡面亂七八糟的東西先把它洗乾淨,然後再來接受佛法。這叫五年學戒,你才會得
一點受用。心不清淨,遇到再好的老師,佛菩薩親自給你說法都枉然,不是一個法器,沒
有能力接受。什麼是能力?清淨心就是能力。
  這一段我們就簡單介紹到此地,再看下面一段,二十六面第一行。前面是從「一化」
上講起,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所謂一代時教講起,這裡是從這部經講起,「更約一題」,
從經題上講起。「佛說」就是教,「觀」就是行,就是修行的方法,「無量壽佛即是理,
教行理足」,足是具足,「任運有通別意」,任運是自自然然,它也有通意,也有別意。
這是在一個體裡面我們看到有教、有行、有理,理是理論的依據。「更就一字說者,釋論
云,所行如所說,說即是教,如即是理,行即是行。」經題裡面這個「說」字,含義也非
常之廣,通常我們在一般經論裡面所看到很淺顯的解釋,說是悅所懷也。佛看到眾生機緣
成熟,他是以度眾生為本懷,現在眾生得度機緣成熟了,當然要把離苦得樂、轉凡成聖的
方法教給眾生。所以說歡歡喜喜的來為眾生說法。這個地方是從理上講,前面的那種講法
是從事上講。
  「所行如所說」,解行完全一致,如果佛所講的跟他自己所行的不一樣,那就不相應
了。從這句話我們就知道,佛在這個經裡面勸我們念佛,他念不念佛?所行如所說,佛當
然念佛,佛要不念佛,怎麼能勸我們念佛?確實你看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註解裡面引
經據典,不但釋迦牟尼佛是念佛成佛,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個不是念佛成佛。我們在《華
嚴經》上看到,「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十地是從初地到等覺。由此可知,成佛之道
唯獨念佛,這是所行如所說。說就是教,如就是理,如是不二的意思,完全一致,就是心
行是一,心就是行,行就是心。我們今天修學淨宗法門,提倡《無量壽經》,《無量壽經
》是個圓滿的教義,是淨宗最明實的依據,可以說是淨土概論,無論性相、事理、因果統
統都說到。所以勸大家依這部經,把這部經裡面所說的理論、方法、境界完全做到,把它
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我們跟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那哪有不往生
的道理?決定往生。所以,受持經典、佛號目的是在此地。
  下面一段說,「佛即法身,觀即般若,無量壽即解脫」,這是配三德來說,法身、般
若、解脫。諸位要知道,這個配法實在講是活活潑潑的,怎麼配都是圓融的,都講得通。
你說佛是般若,觀是解脫,無量壽是法身,也講得通,為什麼?一而三,三而一,一法裡
面就具足一切法,一切法就是一法。所以大家不要死在句子裡面,那就錯了,怎麼配都有
理。底下講「即一達三,即三達一,一中解無量,無量中解一」,一個字義理無窮,何況
這一部經,何況那一大藏教!末後他講,「若不如上解者,安獲無限功德耶」,這就是古
人講的,一個人能夠聽到一部經的經題,所得的功德就不可思議了。這個話是真的,也未
必是真的。怎麼說是真的?你真正通達義理,一即無量,無量即一,這是真的,一個經題
裡面無量無邊的功德;如果你不曉得,不曉得得不到利益。由此可知,你明不明理?不明
理得不到功德。
  你說我們念阿彌陀佛,我們對於阿彌陀佛理、事都通達明瞭,一念相應一念佛。如果
對於這阿彌陀佛事、理都不明瞭,把這句佛號當做歌在那裡唱。現在我聽什麼「五會念佛
」,唱歌!唱得滿好聽的,什麼意思?不曉得。這個沒用處,這個只能說種一點善根,口
善!李老師常講比罵人好一點,所得到的利益就是這一點。一定要知道名號具足的功德,
你念起來才相應。這一句阿彌陀佛,圓滿具足一切性德、修德,所以佛號功德就不可思議
了。說老實話,三經都主張持名,《十六觀經》前面十五不是持名,末後一著是持名。你
不要看到末後是給下根人說的,下根是什麼?病最重的。病最重的人,這個藥一下去他病
就好了,那病輕的還有什麼話說,就更容易好了。
==
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必須心地清淨,清淨到一定的程度,就能夠懂得佛經的意
思。所以真正學佛,真正善知識,總是教你從減少煩惱,煩惱一天一天減少,
從這個地方下手。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12-22 01:20: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12-22 09:20: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12-23 06:15:00
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8-12-23 14:03: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