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索達吉堪布問答之財富篇

作者: Biwogo (非顏)   2018-12-26 07:00:24
◎問:在這個人人追求財富的時代,為什麼很多人卻沒法依靠“財富”得到快樂和滿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xcm1.html
索達吉堪布:之所以命名為“財富”,是因為它能讓人得以滿足,不管精神財富還是物質
財富,都會帶來一種滿足感。但如果你精神上非常空虛,物質上再怎麼富裕,內心也無法
滿足,裝多少財富也沒辦法填滿。現在很多富翁無論有多少錢,都無法填補內心的空虛。
所以,佛陀在大小乘經典中說,知足少欲是所有財產中無與倫比的,其實如果知道滿足,
即使沒有那麼多財產,也堪為一個真正的富翁,因為“財富”就是令人得以滿足。
曾有一個富翁,他有很多房子和錢財,可是他一點都不開心,每天寢食難安,愁眉不展。
而他隔壁有一對窮夫婦,靠賣豆腐維生,儘管家境貧寒,但夫婦倆從早到晚有說有笑。富
翁覺得特別奇怪:“為什麼我如此不快樂,他們卻這麼快樂?”有一個人對他說:“你不
必多想,隔牆扔幾錠銀子過去,便會知道了。”於是他趁夜黑無人,將五十兩銀子扔進了
隔壁的豆腐店。拾到這筆從天而降的財富,夫婦倆欣喜若狂,忙著埋藏銀子,又要考慮怎
麼花,又要擔心別人偷……弄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再也聽不到往日的笑聲了。富翁這
才恍然大悟:“原來我不快活的原因,就是這些銀子啊!”
因此,現在的社會需要知足,有吃有穿有住就行了,沒有必要跟別人攀比競爭,這對你沒
有任何意義。然而,現在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心裡沒有滿足感,拚命去追求,最後根本
得不到快樂。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親友書講記》
◎問:人們大都羡慕有錢的人,認為錢越多越快樂,整天想的也是如何掙錢。該如何看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xcm2.html
索達吉堪布:現在人一味地認為,經濟條件越好,生活檔次越高,從中得到的快樂肯定越
大。其實這是一種錯覺,到了那個時候,你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可怕,遲早會變成金錢的
奴隷。有些人想買100萬的房子,把一輩子的儲蓄、精力都付出去,結果還不夠,不但得
不到快樂,反而晚上睡也睡不著。當然,假如你自己福報現前,無勤中得到大量財富,戒
律中也開許接受,但若非要靠勤作來追求,這將會是痛苦的來源。所以,無著菩薩說:“
知足具慧最富裕,不貪一切最快樂。”
譬如,龍王由於業力不同,有的有三個蛇頭,有的有十個蛇頭,有的很多很多蛇頭……蛇
頭上面有寶珠,因此,蛇頭越多,說明這個龍王越富裕。可是龍王因惡業所感,大鵬每天
給它們降下熱沙,又燙又痛難以忍受。熱沙往往是降臨到頭上,若只有一個頭,那保護一
個頭就可以了。若是有100個頭,每一個頭上都降下熱沙,它的痛苦可想而知。
現在人的財產越來越多,痛苦也是越來越增加。表面上看,你在香港有一個公司,深圳、
北京、山西等地有好幾個分公司,自己還有好幾套別墅、好幾輛轎車,似乎很成功、很不
錯。但我們南贍部洲的福報,畢竟不像北俱盧洲和三十三天一樣什麼都是自然現前,每一
筆財富都需要你費心經營,在這個過程中,經常與各種人發生衝突,還有許許多多的矛盾
和困難,就像龍王的頭遭受熱沙襲擊一樣,非常的痛苦。
因此,只有依靠釋迦牟尼佛的教言,我們才懂得怎麼樣生活,才會真正獲得快樂。若憑自
己的分別念和世間愚者的傳統,全力追求金錢財富,最後不但得不到快樂,反而招感無量
無邊的痛苦,獲得人身也沒有多大意義。修行人應該對錢財學會取捨。倘若你的財富用來
弘法利生,且能將之觀為如幻如夢,那不管別人有沒有看法,你擁有財富也不會對自己造
成障礙。否則,對有漏財產非常執著,死的時候也會念念不忘,這是臨終最大的違緣。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親友書講記》
◎問:在這個世界上,幾乎人人都希求財富。為何佛法教義並不重視這一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xbur.html
索達吉堪布:“佛說信心與持戒,多聞佈施淨知慚,有愧智慧聖七財,知餘財物無實義。
”佛陀在《寶積經》、《長阿含經》等經典中,都講到了聖者擁有的“聖者七財”。為什
麼叫做“財”呢?因為對財富人人都喜歡,渴望從中獲得快樂,同樣,聖者對這七種法也
很喜歡,能從中獲得快樂,故稱為“聖者七財”。
如今人人都想發財,結果發的只是有漏的世間財,成天惦記著自己的吃穿、錢財、房子、
轎車,這樣的財富越多越不滿足,最後自己非常痛苦。出世間的聖者七財,讓我們不僅僅
是一世,乃至生生世世都非常快樂,然世人並不知道這一點,他們覺得只有錢財讓自己滿
足,沒有想到卻事與願違,感受到了無邊痛苦。
這七種法,唯有聖者才真正擁有,凡夫人只能相似具足。我們作為希求解脫者,應當盡量
具足聖者七財。因此,我們要依靠這些聖者教言反觀自己,作為一個修行人,名聲不重要
,利養也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自心與法相應,具足清淨的戒律,發放佈施、廣聞博學…
…若具足這樣的聖者七財,別人不讚歎你也不要緊,別人歧視你也無所謂,自己修道定會
圓滿的。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親友書講記》
◎問:佛教觀點認為金錢有價值嗎?如果有的話,如何更好地實現這種價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xak2.html
索達吉堪布:人人都認為有錢是好事。實際上,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
沒錢的時候,和家人的感情特別融洽;有了錢後,關係反而大不如前,各種煩惱此起彼伏

錢給我們帶來的問題,有時候會比想像的多。佛經中就有一個故事,講到了金錢的過患:
一天,佛陀和阿難外出化緣,看到路邊有一塊黃金。佛陀說:“毒蛇。”阿難見後也說:
“毒蛇。”隨後他們就離開了。附近一個農夫聽後,好奇地去看,發現他們口中的毒蛇竟
然是黃金,大喜過望:“這些沙門真愚笨!你們不要,我要。”非常開心地將金子拿走了
。從此,農夫再也不去種田,每天和朋友們吃喝玩樂。好景不長,因為這塊黃金,他惹上
了官司,被關進監獄。此時,他才幡然醒悟:原來黃金真是毒蛇。
可見,錢是個複雜的東西。當我們擁有時,一定要對它有正確的認知,如此,才有可能妥
善管理。
人有了財富後,不能只顧自己享受,還應該想到幫助別人。佛經中說:財富是五家共享的
東西——“王臣以法令取之,盜賊以非法奪取之,不肖後人以放逸衰敗之,水火溺焚而毀
壞之,由人共取由天沒收之。”所以,我們一輩子拚命積攢的錢,死後會落到哪兒去,誰
也說不準。
我看到網上有一段話,寫得很有道理:一部高檔手機,70% 的功能是沒用的;一款高檔轎
車,70% 的速度是多餘的;一幢豪華別墅,70% 的面積是空閒的;一屋漂亮衣物,70%是
閒置沒空穿的;一生賺再多的錢,70% 是留給別人花的。可見,累了一輩子,爭了一輩子
,自己能用上的也不過30%。明白了這一點,趁我們還有掌控錢財的能力時,應將它盡量
用在有意義的事上。
什麼是有意義的事?幫助他人。在我們平時不太關注的地方,貧窮的人非常多。對你來說
可能不算多的錢,卻可以改變有些人的命運。比如,沒錢讀書的孩子,有了你的幫助,他
的人生或許從此不同;交不起醫療費而掙扎在死亡邊緣的病人,有了你的幫助,他的生命
或許會得以延續……其實,錢的價值就在於運用,是當金錢的主人還是奴隷?這是值得思
考的事。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你在忙什麼》
◎問:一個人緊緊抓住自己的財富作為依靠,一點也捨不得上供下施。這樣明智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xbuo.html
索達吉堪布:《增一阿含經》裡就講了一個大富翁,他叫婆提,特別特別有錢,但因為沒
有子嗣繼承,死後財產都被充公。為此,波斯匿王專門風塵僕仆地去拜見佛陀。佛陀問他
發生了什麼事,一大早就趕過來,國王說了婆提財產充公的事,並說:“我去沒收財產時
,發現不說其他的,單是純金就有八萬斤。但他生前吃的是粗陋飲食,穿的是污垢衣服,
乘的是瘦弱老馬。”佛陀告訴他:“這是因為婆提在世時,心被吝嗇所控制,不知佈施。

波斯匿王就問:“那他命終後會轉生何處?”佛陀回答:“他善根已斷,現生於涕哭大地
獄。”
波斯匿王又問:“難道他沒有一點善根嗎?”佛陀說:“沒有。他這一世用盡了往昔的所
有善根,卻又未造新的,所以現在無有絲毫善根,只有在地獄中受苦。”
同樣,現在有些人因為前世的福報,擁有一點錢財和快樂,但即生若沒有積累福德資糧,
後世也會像婆提一樣,善根用盡後只有墮落。就像我們手機裡的電,今天用的,是以前充
的,這個一直用用用,到最後電全部沒有了,再不充的話,明天就沒辦法打了。所以,我
們為了來世的安樂,今生務必要積累資糧,否則,一點資糧都沒有的話,佛陀也沒辦法救
護你。
要知道,我們所有人終歸一死,死期也是不定的。如果說你再過兩三百年、五六百年才死
,那為今生而盤算一點也可以,但實際上,我們的壽命甚至比不上一件衣服長,這脆弱的
生命一旦終結,世上的一切都不會跟隨自己,只有善業和惡業才如影相隨。因此,我們萬
萬不要像婆提那樣吝嗇,而應盡己所能上供三寶福田、下施貧窮乞丐。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前行廣釋》
◎問:很多人修黃財神,但很多還是沒發財。為什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xb9h.html
索達吉堪布:如今很多人的因果觀念比較差,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貧窮。其實就如同一個父
母所生的兩個孩子,一個好好讀書,成長之後有智慧;一個不願意讀書,長大後就找不到
工作,二者命運有天壤之別。同樣,我們即生中若勤於佈施,來世就會有財富,但如果特
別吝嗇,理所應當變得貧窮。所以,我們希求“因”比希求“果”更重要。有一個人總抱
著黃財神像說:“黃財神,我很想發財,你快給我財富!快給我財富!”聽說她在佛堂裡
天天磕頭,一直把頭貼在黃財神身上。其實就算黃財神的威力不可思議,但你若沒有種佈
施之因,也不能得到財富之果。所以,佈施對今生來世的功德非常大。
我們要認識到,有漏財物如同水泡一樣,現而不實、剎那毀滅,無有可信賴的實質。有些
人無論多麼富足,仍然貪得無厭,其實世間財物虛幻不實,今天你是億萬富翁,明天也許
會一貧如洗。因此,當你擁有財富時,理應“知財動搖無實質”,廣作佈施、造福眾生。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親友書講記》
◎問:佈施普通的財物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xbun.html
索達吉堪布:佈施的時候,首先,自己的意樂一定要清淨。若能如此,即使財物不多,功
德也相當大。倘若意樂不清淨,就算施出去的錢財再多,功德也仍然寥寥無幾。所以,佈
施的財物並無大小、多少之別,關鍵要看自己意樂是否清淨。假如以貪心、嗔心、吝嗇心
、競爭心去佈施,心態就肯定不清淨,功德也不會太大。
同時,施物也一定要清淨。《寶鬘論》中講了,倘若佈施煙酒、武器等傷害他人之物,此
舉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極大過失。包括買肉佈施給眾生,除了極個別特殊情況以外,這
也是不合理的。
我們作財佈施,不能把東西給別人就完了。別忘了還要迴向,若能迴向無上菩提,任何佈
施的功德都將變得不同。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前行廣釋》
◎問:有些人擁有很多財富,但最終卻成為危害自己的因。如何將暫時擁有的財富轉化為
永恆的利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x33p.html
索達吉堪布:有些人因往昔些許善業成熟的果報,今生富如多聞天子,但因他不具足取捨
善惡的智慧,捨不得上供下施積累資糧,只是貪得無厭地積累,一生處於積財、守財、失
財的痛苦中,而不能自拔。有些世間人本來擁有大批的錢財和眷屬,但由於沒有智慧,交
一些狐朋狗友,行為放逸,最終財物耗盡時,反淪為他人的奴僕。就像印度的狂象,雖威
猛無比,令人畏懼,若為人馴服之後誰都可隨意役使。
若具足智慧,即可將有漏的財富轉變成無漏的福報。如藏地猶如太陽般的伏藏大師蔣揚欽
哲旺波,其財富圓滿具足是無與倫比的。但尊者都用於濟貧供僧等有益的善法方面,他雖
然具有取之不竭的財富,而圓寂後,弟眾中沒有因財產引起微小的爭論。
大家一定要明白,講經說法在一切善法裡功德至上,大家一定要盡己所能為大家提供聞思
修行的順緣,合理使用有漏的財產,以讓自他都能獲得無漏的聖財,可以說這就是智者的
選擇。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君規教言論釋》《藏傳淨土論》
台灣菩提學會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PuTiXueHui/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12-26 17:21:00
阿彌陀佛!
作者: pter7533 (Chang)   2018-12-29 21:06:00
隨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