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地道] 《地道建立》 (85)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12-29 18:13:37
....接續 #1S7qqTlR 《地道建立》(84)
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講授)
轉自:http://www.lamrimworld.org/
卻佩格西 講授/廖本聖老師 翻譯/釋見諦法師 編輯
‧同義詞
「大乘見道」、「大乘諦現觀」及 「大乘見道者心續之智」,這些是同義詞。
‧分類
若區分「大乘見道」,有三:(1)「大乘見道根本定智」、(2)「大乘見道後得智
」及(3)「不是前述二者之任何一個的大乘見道」。
這個分類,跟聲聞見道及獨覺見道的分類,一樣都分成三個,只是把大乘改成聲聞或
獨覺。
(1)「大乘見道根本定智」主要是指智慧資糧,(2)「大乘見道後得智」大多數是
福德資糧,有少部分是屬於智慧資糧。
(3)「不是前述二者之任何一個的大乘見道」主要是指處於隱伏、沒有現行、沒有
太大力量的部分,這有點類似當我們在聽聞或思惟佛法時,雖然我們的心續中還有瞋恚的
種子,即聞思的階段瞋恚的種子還在,但是沒有起現行,這種情況就如「不是前述二者之
任何一個的大乘見道」的情況,也就是雖然有,但是沒有起現行、勢力不強,這樣的大乘
見道就被歸到第三種。
「心一境性、平等地安住於已成為〔大乘見道根本定智〕自境(大乘見道根本定智自
己的對境,「境」是指無我,所以此處「境」與其後之「無我」是同位語)之無我的大乘
諦現觀」,就是(1)「大乘見道根本定智」的定義。此中的「無我」,包含補特伽羅無
我(補特伽羅獨立實體有我空)、二空(能取所取異體空)、空性(諦實成立空)三類。
「心一境性、平等地安住於已成為〔大乘見道根本定智〕自境之無我」,這段文也可
以適用於大乘資糧道中品以上及大乘加行道的異生道,雖然用同樣的內容敘述,但是對於
異生道及聖者道而言內涵卻不同。
這句話如果是用在大乘資糧道及加行道,文中的「無我」除了「無我」以外,還有「
無我的義總(義共相)」混雜在其中,即世俗的顯現還會混雜在其中。因為除了有無我以外
還有無我的義總(義共相)混雜在其中的緣故,所以在大乘資糧道的行者,及大乘加行道
的行者,了解無我的心中,無我的行相無法很清晰的呈現,因為無我混雜著無我的義總。
而這段話如果用在大乘見道位以上的時候,這個無我就只有無我,不會有無我的義總
(義共相)混雜其中。
假設這個無我是指「補特伽羅無我」(補特伽羅獨立之實體有我空),這時候現觀的
境就只有補特伽羅無我,而沒有其它對境。假設這個境是「二空」(能取所取異體空),
這時候就只有二空,沒有二空的義總這些世俗的顯現混雜其中。假設這個無我是指「空性
」(諦實成立空),這時候對境就唯有空性,而沒有空性的義總混雜其中。所以同樣這段
敘述用在凡夫道(異生道)及聖者道內涵的差別很大。
以大乘見道無間道的行者來講,大乘見道無間道就是「心一境性、平等地安住於已成
為自境之無我」的情況,在大乘見道無間道的狀態中,它的對境就只有空性(諦實成立空
),這時候除了空性以外的色、聲、香、味、觸一切的法,都不會顯現在見道無間道的心
中,即就境來講只有顯現空性,空性以外的一切法都是以潛伏、不現行的形式存在。如果
以心來講就只有大乘見道無間道這個心(見道根本智)現行。
但是因為這裡是依瑜伽行中觀自續派的講法,除了大乘見道無間道之外,還有經驗這
個大乘見道無間道的自證現前,以心來講就只有這二種心起現行,其它的心都是潛伏的。
因為前五根識是潛伏的緣故,所以在大乘見道無間道的心中不會顯現前五根識的對境
色、聲、香、味、所觸,這些都不會顯現。因此從境來講唯有空性顯現,從心來講唯有大
乘見道無間道及經驗大乘見道無間道的自證現前這二種心起現行,其它的心全部處在潛伏
、不起現行的狀態。甚至可以說所有屬於方便分的心、顛倒心全部都處在不起現行的狀態。
(....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