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觀無量壽佛經疏鈔演義》10(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9-01-02 23:51:01
  我們看五十三頁。
  前面講的這一段,就是世出世間一切法它的自體就是法性,一切法決定不能離開自體
,離開自體就不能存在。現在問題就是一個是順性,一個是逆性,所謂順性是覺,逆性是
迷,關鍵就在此地。到底什麼叫順什麼叫逆?也就是說什麼叫覺什麼叫迷?經論上常常給
我們講到一個原則,只要你把原則掌握到,這個問題並不難解,也就不難修了。佛常常給
我們說「覺心不動」,換句話說,我們在一切境界裡面,無論是人事環境、是物質環境,
只要在境界裡頭不動心,就是順性。因為性是不動的,我們能夠不動心,就跟性相應,法
性、佛性是一個性,一性無二性。所謂不守自性,就是你在境界裡面起心動念,起心動念
跟性就相違背,相違背還是離不開性,那就有苦難。所以,一切的苦難從哪裡來的?自己
找來的。
  我們人常常講很苦,很痛苦,他都不肯回頭去想一想,如果真正回頭,那個苦在哪裡
?你去找,苦在哪裡?你真正回頭去找,你找不到。找不到,可見得這東西是假的,不是
真的;真的,一定在一個地方。你把整個身體每個細胞剖析下去分析,裡面也找不到苦。
苦樂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何必要去計較它?何必要認真?這種妄想分別執著是違背了
法性,那就是凡夫。諸佛菩薩對一切境界絕對不起心不動念,所以永遠是清淨無染,就像
虛空一樣。虛空裡面現一切萬法,虛空從來沒有沾染過。本性或者此地講的法性,能現世
出世間一切萬法,一切萬法並沒有沾污到本性,本性還是一樣的清淨。不但沒有染污,也
沒有妨礙,正是《華嚴》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確實沒有妨礙。一切的染污、
妨礙都是錯誤觀念造成的,都是錯覺造成的,這就是與法性相違,這個經上講的「九界雖
軌而違」。不但是六道凡夫,連聲聞、緣覺、菩薩也違,他們違的少,他們迷的淺,違背
的少,我們看起來好像滿自在的。諸佛如來完全不違,所以得大自在。
  下面舉個比喻,這個比喻也很好。「如人依師」,像學生跟著老師,把老師比作法性
,把學生比作眾生。依老師,要能夠順老師的教誡,這就是隨順法性,就是前面講師軌法
性。如果雖然跟老師,不聽老師的教誡,跟老師就是講你沒有離開法性,雖沒有離開你違
背了法性。兩個人都跟老師,一個聽老師的話,一個不聽老師的話,兩個都是這個老師的
學生。這就說明世出世間九法界眾生,包括佛就是十法界,四聖六凡都是軌法性,但是有
依有順,有不順。嚴格的講,九界都不順,真正的順只是佛。如果把尺度放寬一點講,六
凡是完全違,四聖是順法性。這是違、順的意思,我們知道了。
  底下說,「從初發心軌法而修」,這是講「唯有諸佛」,「今能究竟冥合法性」。這
個唯有諸佛,佛還要修行嗎?要修行!此地講的佛不是究竟佛,是分證佛,圓教初住以上
都稱為諸佛。你們要讀《金剛經》江味農居士的講義,他解釋諸佛,就是說圓教初住一直
到究竟圓滿的果位,這四十二個位次,四十一個是菩薩到等覺,四十二位是佛,這四十二
個都叫做佛,所以稱為諸佛。諸佛是指這四十二個位次。到最後這個位次沒得修了,前面
四十一尊佛都要修,為什麼?他沒有圓滿,但是他的修完全順性,所以從初發心。
  初住叫做發心住,真正發心修行是在初住位,圓教初住。我們都沒有發心,我們發的
是什麼心?發的是貪瞋痴慢之心,這個要知道。但是在我們凡夫位,實在是可憐。如果凡
夫真正發心求生淨土,這一發心,雖然在功德上不如初住菩薩,神通道力上也比不上初住
菩薩,給諸位說,在智慧因果上絕對不亞於初住菩薩。初住菩薩也是信願行往生西方淨土
,我們也是信願行往生西方淨土,所以在因果機緣上講,跟大菩薩是無二無別。但是大家
要清楚,在無量法門裡面只有這一門特別,其他的不行,其他的是樣樣都不如,不能比的
。修淨土,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特別,這個不能跟一般相提並論。
  要真正發心,決定要生!西方世界能不能生就看你的心堅不堅固。你說我發心了,我
很想去生,但是能不能生還是沒有把握。我都遇到很多人來問我,他說法師,我們能不能
往生淨土?我就告訴他:不能,你決定不能。他說為什麼?「你沒有信心,你還懷疑打問
號,你怎麼能去?」如果你要來問我,「我決定要去生,我不生不行,一定要生」,來問
我,我說你一定會生。為什麼?你心太堅決了,怎麼會不生?所以這個事情不能懷疑,懷
疑自己就吃了大虧。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權,操在自己手上,不操在別人手上。教義懂不
懂那是其次,問題是你有沒有堅定的信心?關鍵在此地。蕅益大師說得好,能不能往生決
定在信願之有無,生到西方世界品位高下決定在功夫之淺深。什麼叫功夫?伏斷煩惱這叫
功夫。他沒有說念佛之多少,念佛多少不相干,一天念一句阿彌陀佛,跟一天念十萬聲阿
彌陀佛,這個不要緊,沒關係。人家一聲阿彌陀佛就把煩惱降伏住,你十萬聲阿彌陀佛煩
惱降不住,那十萬聲不如人家一聲。所以,能不能把煩惱伏住,能不能把煩惱斷掉,這是
功夫。伏煩惱功夫淺,斷煩惱功夫就深;伏煩惱是功夫成片,斷煩惱是一心不亂。這個決
定往生西方世界的品位,這個不可以不知道。
  老實念佛就是順法性,不老實念佛就是違法性。你看這個東西在我們念佛人講,很多
教義很深很難理解,在淨土講就很容易,就不難懂。正如同像《金剛經》,《金剛經》是
很深的一部經典。須菩提尊者向釋迦牟尼佛問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云何應住」,一是「
云何降伏其心」,這兩大問題。第一個大問題,我的心要安住在什麼地方?須菩提向世尊
提出這個問題。在中國,慧可大師向達摩祖師也提出這個問題,就是心不安,心要怎麼安
法?要安在哪裡?幾乎跟須菩提提這個問題很類似。云何降伏其心,這個心是妄念,妄念
很多,用什麼方法來降伏?一部《金剛經》就是釋迦牟尼佛給須菩提解答這兩個問題。
  我們中國人念《金剛經》的人很多,學佛的人都念過《金剛經》,念了之後,你曉得
心安住在哪裡?你知不知道怎樣降伏妄念?佛說得那麼多,我們還是不懂,還是得不到受
用。要是修淨土的人,那就好辦了,云何應住?阿彌陀佛,住在阿彌陀佛上就好了。云何
降伏其心?阿彌陀佛,心就降伏了。妄念一起來,馬上阿彌陀佛,把妄念打掉。哪要那麼
麻煩?一句阿彌陀佛統統解決,你才曉得這句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問題就是你會不會用?
你要會用,比《金剛經》上那個方法高明太多。《金剛經》那個方法說老實話,是見了性
的大菩薩才用得上,才有效。我們同樣的問題,用阿彌陀佛也同樣有效。這個方法,五逆
十惡的眾生用起來都有效果,都能達到跟法身大士同樣的目標,收到同樣的效果,然後才
曉得這個法門的殊勝。
  底下引大經解釋法身。「大經云,以法常故,諸佛亦常,順法性故,名法為師,實非
所師,與能體別,故即所師法,而為其身,雖名為身,已出五陰,故非色質心智。」這段
解釋得很好。要知道法身是理體,事一定是依理而有的,也就是現象是所變的,法身是能
變的體。所有這些萬法從哪裡來的?一定有個來源,這個來源在佛法裡面稱作法身。法身
不是物質,不是色質,也不是心智,心智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知識。它不是知識,它也不
是物質,但是心法、色法統統是它變現出來的,它本身什麼也不是。因此,從物質上找不
到它,從心智上也找不到它。我們今天科學家、哲學家用盡心智也找不到,因為它不是心
智。必須把這兩樣都捨掉就找到了,它就現前。在哪裡?無有一法不是,法法皆是,法法
皆如,無有一法不是,無有一法不如。必須要把色、心統統離開,這樣才在色心裡面見到
能變的本體。他的文字不多,講得卻是相當的詳細。
  法身就介紹到此地,下面我們再看報身,在五十四面頂格。法身是個理,它本來存在
,不生不滅的,「報身者,修行所感」。報身跟應化身是相,相是所變;法身是理、是能
變。能變,所以它沒有身,也沒有壽,也沒有量,統統都談不上。可是報身、應身是有身
、有壽、也有量,它是所變。「法華云,久修業所得,涅槃云,大般涅槃,修道得故」。
法身是什麼?法身是智慧,所以稱為智身。「如如智照如如境,菩提智慧,與法性相應相
冥。相應,如函蓋相應;相冥者,如水乳相冥」,這叫報身。報身在經上講有兩種,一種
是自受用報身,一種是他受用報身。自受用報身有始無終,也可以說是它有生沒有滅,也
就是不生不滅的意思,發現之後永遠不會滅。他受用報身是有生有滅,為什麼?那是現給
別人的。這就是經上常常講的,應以佛身得度者,它就示現佛身。佛身裡面,應以報身得
度者,它就現報身;應以應身得度者,它就現應身。所以,他受用身有身、有壽、有量,
自受用身裡面,壽量就沒有了。
  這是講智,如如智這是真智。佛法裡面說這個如,什麼叫如?如是事實真相,就是這
樣的,不是造作的,這個叫如,如果是造作的就不叫如。所以,如是一種自然的,本來就
是。佛的經典一開端,「如是我聞」,「如是」就是佛要跟我們講的,佛跟我們講什麼?
宇宙人生本來的樣子,絕對不是造作,也不是他想像,就是這個樣子,這個叫如。釋迦牟
尼佛給我們講了一生,講什麼?就是講個如是。你要懂得如是兩個字,佛經就不必看,全
都懂得了,世出世間法一定完全通達。所以一切經,把這兩個字冠在前面,就說明佛所說
的標準就在此地,絕對不亂說一句話。
==
云何應住?阿彌陀佛,住在阿彌陀佛上就好了。
云何降伏其心?阿彌陀佛,心就降伏了。妄念一起來,馬上阿彌陀佛,把妄念打掉。
哪要那麼麻煩?一句阿彌陀佛統統解決,你才曉得這句阿彌陀佛不可思議,
問題就是你會不會用?
那「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心不住一物,不執著一物,不掛念一物,
然後生出一句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9-01-03 01:19: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9-01-03 09:19: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1-04 01:36:00
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1-03 17:36:00
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9-01-07 19:25: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