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講堂是長年講經的道場,所以有許多地方可以省略的。像這個經開三分,序
、正、流通,每一部經都一樣的,這個也可以不必說了。我們看經文,八十六面倒數第二
行:
【如是。】
八十七面倒數第二行:
【我聞。】
經的一開端,『如是我聞』,這個地方註解裡面有幾句話很好,我們看註解。「如是
者,諸法實相,古今不異。名如,如理而說;為是,決定可信,故云如是。」一部經的序
分,可以分成兩部分,前面一部分叫證信序,後面一部分是發起序。證信序可以說是每一
部經都相同,發起序則不然,發起序是每一部經有它特別的因緣,特別的因緣那是說明這
部經的發起,是部部經都不相同。「如是」這兩個字涵義非常深廣,這個地方只用兩句話
,解釋得非常精當,這個很難得。諸法實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真相永遠不會變,這個
叫「如」。佛講一切經就是把一切法的真相為我們說明,所以佛說什麼?佛就是說的「如
」,深說、廣說,無有一法不如,長說、短說,總不出這個範圍之外。所以,佛講經是如
理而說,這就叫「是」。
實相如理而說這是我們決定能夠信得過的,所以這兩個字在證信裡面把它擺在第一,
叫「信成就」。佛法如果我們不相信就無法接受,不僅僅是淨土宗強調的三個條件,信、
願、行,所有一切大小乘經論,你不信決定得不到受用。所以,一分誠信就得一分利益,
十分誠信就得十分的利益。要曉得佛菩薩講的是諸法實相,一切諸法的真實相,幾個人知
道?我們今天展開經典,還要批判它、批評它,我的想法、我的看法,這怎麼辦?這沒法
子!我的看法、我的想法都不是諸法的真相,來批評諸法真相,這沒法子,這是佛經上講
的「一闡提」。一闡提翻成中國的意思是沒有善根,不能接受聖人的教誨,沒善根。所以
這是信成就。
八十七面第四行有幾句話也很好,我們從第二句看起。「唯圓初心,即了諸法一一中
實,當處皆如,稱此而談,無非曰是。」大乘佛法裡面,最難得的是圓頓根性。圓頓根性
從哪裡來的?當然要講到根本,是過去生中總是多生多劫修學這個法門,這一生遇到圓頓
的經論,一接觸就心開意解,自然就生歡喜心。這是過去世的善根深厚,這是基本的因素
,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其次,就是遇到圓頓的緣分,遇到圓頓的教學,經過相當長的時間
薰習,圓頓根機現前,於是乎能夠接受這個法門,這樣的情形也不少,也相當之多。我們
在中國歷史上許多祖師大德,實在講,在經教裡面經過多少年之後豁然開悟,入到這個法
門,就是根性成熟了。要不是這個原因,那就相當之難。
哪個人不希望自己是圓頓根性?能有這一念,有這個意念,都是過去世有善根。現在
我們圓不過來,也頓不起來,那方法就要對圓頓的經典多下功夫,在助緣上加強。有個若
干年後,也就變成真的,見解、思想就圓融了,不會再執著,不會再去鑽牛角尖,這思想
就開了。心開意解,圓融貫通,這要靠大乘圓頓經教的薰習,這些經教在中國最普遍的就
是《華嚴》、《法華》、《楞嚴》、《圓覺》,像我們淨宗《無量壽經》都是屬於圓頓大
法。這是圓教初心可貴,他一接觸他就明瞭,就不懷疑,就能夠接受,逐漸體會到,一切
諸法沒有一法不如,法法皆如,法法皆是,這種思想、見解非常可貴。雖然距離佛還很遠
,但是與佛相應,與佛接近。怕的是你不肯學,愈學愈接近,而且接近的速度是加速度的
往前進,所以是非常之可貴。最難的就是他的疑慮重重,聽到這個說法,「我不以為然,
這個人是這個說法,那個是那個說法」,這就困難了,他的障礙太多。簡單就跟諸位介紹
到此地。
下面這一句「我聞」,我聞是「聞成就」,不但是聞成就而且是表師承。佛法跟中國
古時候的教學都重視師承,不但是儒家、道家,就是社會上做工藝的,做個泥水匠、做個
木匠在從前都有師承,你是跟什麼人學的。都是做學徒出身,都有老師,真正接受老師的
指導。此地也表這個意思,註解裡面,「親承有在」這句就是講的師承。經上這個「我」
是阿難尊者自稱。佛當年只有說經,佛說,佛沒有著作,佛沒有寫一部經留給後世,佛沒
有,是佛說的。誰去把它編輯、記錄成文字流傳於後世?是阿難尊者的事情。所以「我」
是阿難尊者自稱。聞是親聞佛說,不是輾轉聞,不是聽說的,是自己親自聽佛所講的。這
個話都是為我們作證,決定可信。
第三句就是:
【一時。】
經文開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什麼地方,這是屬於六種成就之一,為我們證信。『
一時』這兩個字在八十九面,這是說經之時。阿難尊者,我們曉得經典上記載他是多聞第
一,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經,他全部聽到,一部都沒有漏掉。可是經上跟我們說,
阿難尊者是佛堂兄弟裡面最小的,他們堂兄弟一共是八個人,堂兄弟排行,釋迦牟尼佛是
老大,阿難最小。阿難是佛成道那一天出生的,二十歲之後才跟佛出家,做佛的侍者。佛
講經已經講了二十年了,前面二十年所講的經他沒有聽到,怎麼能說四十九年所說的經他
統統聽到了?他出家,跟釋迦牟尼佛提了一個條件:你從前二十年所講的經,你要講一遍
給我聽,我才跟你出家,你不講給我聽,我不跟你出家。佛就答應了,從前所講的經都給
他說一遍。同時佛沒有說的,還有他的學長,同學當中有學長聽到的,也給他說。所以說
佛一生講經,阿難聽得最圓滿,阿難的記憶力最好,幾乎像現在的錄音機一樣,聽一遍之
後永遠不會忘記。這是博聞強記,是佛弟子當中非常稀有的。
因此佛滅度之後,同學們就著急了,佛一生講這麼多經典,如果不流傳後世就太可惜
了。於是就請阿難升座,把佛所講的經重複講一遍。一面講,底下的同學就記載、就記錄
,整理成書。第一次集結的時候,是五百阿羅漢,這五百個人都是親聽佛說經的。現在阿
難升座重複講,複講,五百阿羅漢個個點頭,「阿難講得不錯,佛是這麼說的」,才可以
記錄下來;要有一個人不同意,這一句就不能記錄。不像現在,多數通過就可以了。集結
佛經的時候,一個人覺得有問題,這一句就不能夠記錄下來。為了是取信於後人,使後來
的人對於經典的可靠性,換句話講,有百分之百的可靠性,一點懷疑都沒有。所以,參與
集結的人,一個人反對都不可以。這是說明佛經集結的嚴肅、嚴格。
佛在什麼地方講?什麼時候講?阿難當然也很清楚。為什麼不記錄下來佛是在某年某
月某日,處所是講得很清楚,記載很清楚,唯獨時間含糊籠統,說一時?我在最初讀佛經
的時候,對這一句很不服氣,為什麼不把它記載清楚?雖然看到古人註解裡面也有很多解
釋這兩個字,說當年佛在世的時候,印度沒有統一。沒有統一,它是個部落民族,就像我
們中國周朝,周朝的時候沒有統一。周朝時候有八百諸侯,就是八百多個國家。我們讀《
論語》、讀《孟子》,大國方圓一百里,方圓一百里就是大國,小國二、三十里,小鄉村
,它裡頭有個酋長,他就是國王,那就是一國。因此言語不統一、文字不統一、度量衡也
不統一、曆法也不統一。中國到夏商周,說老實話是曆法統一了,雖然諸侯地位都平等,
諸侯當中推舉一個德高望重做為領袖,我們大家用他的曆法,所以這個叫「頒正朔」。在
從前什麼是歸附於我?你用我的曆法,就是我的屬國。在印度沒有這樣,印度的曆法很亂
,因此記載年月日時的確是不方便,每一個小國家都有它不同的曆法,這是一個原因。這
個原因實在講這是就事上說的,依舊很難服人。
最後我們看到,要從理上講這就正確的。理上說,就是在這一段註解末後這幾句話,
在八十九面倒數第二行,我們從當中看起。「但是眾生機熟,佛應說經,機應合一之時,
亦是諦智合一時也,故云一時。」這個說法我們看到就沒有問題了,這個說法非常正確。
眾生機緣成熟,佛這個時候說就恰到好處,機緣成熟,他能接受,聽了會開悟、會證果。
緣不成熟,你給他說了沒有用處,縱然他相信、理解,他不肯修行,他覺得這個對他還不
需要,緣不成熟。所以這是師資道合、感應道交的這個時候,眾生有感,佛就有應,這個
說法是很圓滿的。同時時間觀念是假的,不是真的,是個抽象的概念,絕對不是個實體。
我們地球上時間觀念的產生,是因為地球自轉一周,一面向著太陽,一面背著太陽,這樣
一個白天一個晚上,從這個觀念上產生時間的觀念。如果我們是離開地球,這個現象沒有
了,時間觀念也沒有了。所以現在人到了太空,太空當中就沒有時間觀念。
同時每一個星球,如果像這種觀念產生時間觀念,時間長短也不一樣。像月亮,月亮
自轉一周跟它繞地球公轉一周時間是相同的,所以月亮裡面一天,實際上就是一個月,一
個白天一個晚上,那個長短就是一個月。每個星球自轉的速度都不相同,即使在地球上,
我們時間觀念說一個白天一個晚上叫一畫夜,這個時間也不相同,為什麼?你到南北極,
半年出太陽,半年是天黑,那麼南北極的一畫夜就是一年。這是在我們地球上,沒有離開
地球,時間觀念就不相同,就不一樣。如果認定白天晚上,這個差距就太大了。現在由於
交通發達,不像從前,交通發達,我們很短的時間就可以繞地球一周。現在大家曉得每個
地方時間不一樣,就有時差的觀念了。在從前時差沒有人懂,怎樣會有時差?現在知道有
時差,確實是存在。這些都不是事實,都是抽象觀念上產生的,有這個事,但是不是事實
,不是真實的。
所以,「一時」如果真講,我們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一心。一是真的,一心是能感
,一真是能應,感應道交。因此智者大師讀《法華經》讀到「藥王菩薩品」的時候,他老
人家就入定了。在定中他到靈鷲山去了,釋迦牟尼佛還在那裡講《法華經》,他還聽了一
座。回來,出了定之後告訴人,靈山一會現在還沒散,還沒散場。這樁事情被現代科學家
證實了,如果時光能夠倒流,過去的統統存在。因此,真正得定的人可以到過去世,也可
以進入未來世。過去未來他都知道,他怎麼知道?確實這不是假的。我們之所以看不到過
去,更看不到未來,就像看電影,我們看銀幕,銀幕一幕一幕過去,很近的還有點印象,
遠了印象就模糊了,未來的完全不知道。有定功的人他不是看銀幕,他是看底片,底片一
看,前後統統都看到了,全部都看到。就彷彿是這麼一種情形一樣。
所以,經上用「一時」,是活活潑潑。我們功夫到相當程度,諸佛菩薩無論是什麼樣
的法會,我們都有機緣參加。如果一定說某年某月某日,過去了我們怎麼能參加?像智者
大師參加靈鷲山法華一會,智者大師去釋迦牟尼佛差不多將近一千五百年,一千五百年前
那個法會你怎麼能參加?定功上可以參加。正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在甚深禪定裡面,可以
參與釋迦牟尼佛的華嚴法會。所以得了定,時空界限就打破了。我們今天講四度空間,四
度空間是加上時間,這是可以解釋佛法的,佛法到底是多少度空間?無限度。這是我們看
起來不可思議。
==
所有一切大小乘經論,你不信決定得不到受用。
所以,一分誠信就得一分利益,十分誠信就得十分的利益。
佛法大海,唯信能入。
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