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一個字是:
【佛。】
『佛』是說法之人,所以這個題上講「明化主」,在九十面。「明」是說明教化的主
人,就是老師。此地,佛就是指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前面跟諸位說明,佛的德號就是教學
的目標、教學的宗旨。諸佛菩薩統統沒有名號,名號是因眾生根機建立的,不是自己想起
什麼名字,是因為眾生的根機。從這個地方我們肯定、認識佛教絕對不是宗教,佛教是釋
迦牟尼佛的教育。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稱「本師」,本師是根本的老師,就是創教的老師,
創辦這個教育的老師。正如同我們中國從前念書人,尊稱孔老夫子為大成至聖先師,稱先
師都是稱孔老夫子。接受佛陀教育的,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我們自稱為弟子,弟子
是學生。所以我們跟釋迦牟尼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這個要搞清楚。所有的菩薩是我們的
學長,菩薩都是佛的學生,早期的學生。我們是後期的學生,我們跟菩薩是前後同學,同
一個老師,這些關係要搞清楚。
我們今天看到出家人稱和尚,實在講太恭敬了,恭敬過了頭,稱錯了。和尚不能隨便
稱,普通稱法師可以,和尚是什麼?直接教導我的這個老師,稱和尚。和尚是梵語,翻成
中國的意思,就像現在大學裡面稱指導教授,他跟我關係非常密切,他負責真正教導我的
,我才稱他作和尚。像一個學校,學校老師很多,幾百個老師,真正上我課的只有幾個老
師。但是那是我們學校老師,我們都要尊重他,直接授課的老師,這不一樣。所以,在佛
門裡面稱呼有和尚、有阿闍黎,和尚是直接教導我的,是教導我的,是負責任教導我的。
一個寺院在從前就是一個學校,佛教的學校,和尚就等於現在我們講的校長,他要負整個
教育責任。阿闍黎好比是教員,教員是執行教學任務的。整個教學的規劃、教學的設計、
教學的方針是校長訂的,誰教你?校長教的,那些人是幫助校長來執行他的教育計畫而已
。所以和尚只有一個,沒有那麼多。我們現在看到剃了頭都叫和尚,這還得了!這是佛學
普通的常識,我們要知道。從這個稱呼上來看,在宗教裡頭沒有這個稱呼,沒有這些關係
,它的確是教育、是教學。我們把它認清楚,才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
佛在此地是「主成就」。這個法會裡面,講經說法教學的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也就是
我們現在所講的主講人。
【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這是處所,經上常常用一個『在』字,它不用「住」,住、在有差別。「在」此地註
解的是「暫時曰在,久停曰住」。佛經上都說佛在某個地方,沒有說佛住某個地方。如果
說佛一住,那就不能叫出家,為什麼?住一定有家,你家住在哪裡?他出家,沒有家了,
沒有家沒地方住。沒地方住,你現在在哪裡?在跟住就有差別,就不一樣。一出家,盡虛
空遍法界就是我們的家,這個家就太大了。所以這時候就不能說住,你在什麼地方。從前
皇帝,皇帝他是以一個國就是他的家,國家,國就是他的家。皇帝在什麼地方沒有說住的
,叫「行在」,他現在行在什麼地方。為什麼?他沒有離開家。譬如說你在家裡,你從這
個房間到那個房間,你住在哪裡?不能說住,你在哪裡?我在房間、我在客廳、我在廚房
,用在;不能說我住客廳、我住廚房,不能這麼說法。皇帝以國為家,就不能說你住哪個
地方,說在哪個地方。佛是以盡虛空遍法界為家,當然更不能說住哪裡。這是文字上的涵
義,我們要知道。要曉得這是佛在靈鷲山講的,這些地方我們也不要多說,他的註解也註
得很清楚。
註解後面有幾句話,我們念一念,這是值得我們做參考的。在九十二面倒數第五行,
從第二句看起。「凡聖各各有能住之法」,這個講到在跟住,凡夫聖人,這個住是你心裡
安住在哪裡?你心住在什麼地方?「且如比丘修戒定慧,乃以天梵聖住,住於房舍,若破
戒,則以地獄畜生住於房舍。」這個房舍是個比喻話,不是真的。此地我們要留意的,就
是要檢點、要反省,我們自己的心到底住在哪裡?說住在哪裡,就是你心裡頭常常記念著
、牽掛著的那個,那就是你心住在那個地方。如果你的心念念都是戒定慧,好!你是住在
佛法上。勤修戒定慧,斷滅貪瞋痴,這個好!假如你的心念念都是在貪瞋痴,那你就是住
在貪瞋痴上。住在戒定慧,果報是人天;如果心裡面一天到晚想的都是貪瞋痴,果報在三
途,就是地獄、餓鬼、畜生。你心想什麼它就變什麼,你想的力量愈強,轉變也就愈快。
「如能修一心三觀,則所住處即空假中,豈非楞嚴為能住法。」這是講大乘菩薩住,住在
三止三觀上;人天、小乘住戒定慧。「初心尚爾,如何果佛,唯論身住,推之,若我儕能
精持佛號專修淨業,當處無非極樂淨土矣。」末後這句話重要。曉得這個道理,我們心裡
面一天到晚憶佛念佛,那我們住在哪裡?我們住極樂世界。人雖然沒到極樂世界,心已經
住極樂世界,心住極樂世界,哪有不生極樂世界的道理?這個很重要。所以,於這個世出
世間法千萬不要掛念。
我自己最近這十年來,實在講常常往外面跑,對我自己修學有很大的利益,利益在什
麼地方?沒有住處。這裡住兩個月,趕緊收拾行李又要走了,最長兩個月,回台灣住最長
兩個月,兩個月就要走了,沒有住處。在美國,我們經常去講經的地方有十幾個,遍及全
美東南西北。美國我們淨宗學會就有十一個,每一個會我都要去給他們講淨土法門。現在
地方太多了,如果說每個地方每一年都要去一次,平均一個地方住十天,我一年的三百六
十天就沒有了。所以現在有很多地方三年才輪到一次,去住一個月,每個地方住一個月,
三年輪到一次。這十幾年,對於住的觀念沒有了、家的觀念沒有了,哪兒是家?沒有,過
兩天又走了,都在旅行。所以到娑婆世界來旅行,老家在哪裡?老家在極樂世界。極樂世
界還不是老家,為什麼?到了極樂世界又到十方世界去旅行了,永遠沒住,永遠沒有一個
住處。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確實盡虛空遍法界不斷的去旅行,把住的觀念打掉了。這個東
西是煩惱,執著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是我的家,對它產生感情,產生貪戀,對於你解脫都
是很大的妨礙。每天在外面旅行確實有很大的好處。最重要的是心地的安住,二六時中不
離開名號,時時刻刻想念著西方世界依正莊嚴,這個好。
再看下面一句,「眾成就」,在九十五面。
【與大比丘眾。】
靈鷲山我也不解釋了,王舍城、靈鷲山都不必解釋了。九十五頁『與大比丘眾』,我
們看解釋,這段我們要特別留意,要認真的學習。「與者共義」,就是與大家共處。「一
處」,這是處所,在一個處所,「一時」是同一個時間,不是前後相差,同一個時間,「
一心,一戒」,一心是見和同解,我們這一個道場大家在一起修一個法門。譬如我們這個
道場是念佛法門,我們依據《無量壽經》,淨土雖然是五經一論,如果這個地方,我們依
據《無量壽經》,他依據《觀無量壽經》,就會打架,同是淨土法門也不行。淨土五經一
論,六部經論就要開六個道場,這六個道場不能合在一起,合在一起會打架,為什麼?見
解不相同,會有爭論。決定是依一部,見解才相同,大家沒話說,一起都得要遵守。所以
,同是修淨土的道場,我這個道場是依《無量壽經》,他那個道場是依《阿彌陀經》,那
個道場是依《觀無量壽經》,這可以,都能成就。成就沒有高下,決定是平等的。但是不
能合在一起,合一起決定是有麻煩。如果這個念佛,那個參禪,那個念咒,那麻煩更大了
,那是決定不能成就的,這是諸位同修要知道。
中國自古以來,每個道場有他道場的學風、道風,所以他都有成就。學風就是依據經
論,道風是修行方法,必須完全相同,才真正是志同道合,才是好同參,同參道友。我們
今天修學環境最難的就是找不到這樣的場所,自己想修學的場所不容易找到。道場雖然是
多,但是要講到道風、學風都沒有。現在許多道場,我們看到很多住眾,各人修各人的,
大家在一塊共修是什麼時候?就是早晚兩堂功課。兩堂功課是漠不關心,實在講對於修學
幾乎毫不相干。所以,道場裡面意見就多,甚至於派系很多。幾個人一派,他弄幾個信徒
他那一派,彼此互相鬥爭,互相摩擦,鬥爭堅固!這個都不叫道場,如果叫道場的話,鬥
來鬥去將來都是三惡道,那是修三惡道的道場,不是佛菩薩的道場。在那裡修什麼?修貪
瞋痴,將來果報是地獄、餓鬼、畜生。這是大錯特錯!
一心、一戒,戒就是生活的規律,統統要遵守,生活規範。「一道,一見,一解脫」
,道是方法,見是理論,見解、理論,解脫是自在,「等」,等字就多了,這是略舉幾種
。「皆一」,統統要遵守的,「故名共也」,這才叫共。佛給我們制定基本的戒條,大眾
在一塊共處的基本的戒條是六和敬。五戒、十戒、沙彌戒、比丘戒是自己遵守的,不是要
求大家遵守的,每個人自己要拿這個戒條來約束自己;與大眾在一塊相處的基本的戒條是
六和敬。四個人在一起共修,四個人以上,能夠修六和敬,這叫僧團。所以,僧團就是佛
弟子共住的團體。這樣的團體,十方諸佛護念,一切龍天護法鬼神都擁護。為什麼?那是
名符其實的道場,是佛菩薩的道場,至尊至貴,在一切世出世間法裡頭極為尊貴。所以,
破壞這個僧團罪過是阿鼻地獄。
但是現在,就是兩個人住在一塊,意見都不相同。四個人住在一塊,意見、見解相同
的,我學佛這麼多年沒見過,中國、外國從來沒見過。六和敬的僧團沒有了,這不得了!
我們台灣,說老實話,出現一個六和敬的僧團,我們寶島就有福了,為什麼?諸佛菩薩護
念,龍天護持,這塊土地上決定不遭難。為什麼不能修六和敬?就是自己的利益不肯放棄
,自私自利,這就沒法子了。找到四個人真正能夠把自私自利捨棄,我們來為兩千萬同胞
祈福,發這樣心的人都沒有。還說發菩提心,眾生無邊誓願度,嘴皮上度,心裡不度。難
!實在是難,幾個人肯發心?所以六和敬是基本戒條,真佛弟子;不能守六和敬,說老實
話不是佛弟子。自稱為佛弟子,是你自稱,佛菩薩不承認,龍天鬼神也不承認。這是我們
特別要注意的。
六和敬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前面兩條,第一個就是見解、思想要相同,真正是志同道合
。第二個「戒和同修」,就是生活有秩序、有規範。大家在一塊總要有個規矩,這個規矩
可以自己訂,就是我們佛門講的清規。清規是戒律的現代化、是戒律的本地化,就是在這
個時候,我們這個場所、這個處所,處在這個環境當中,我們應當怎樣做法?本著佛教給
我們的精神、原則,至於怎麼做法細節我們自己可以來訂,訂了之後大家要遵守。所以,
每個寺廟有每個寺廟的規矩,「常住公約」那就是本地化、現代化的清規,都是遵守戒律
的精神。
「身同住」,同住,一個人一個寮房不叫同住,一個人一個房間不叫同住。同住是什
麼?像軍隊一樣睡通舖,那是同住。一個人睡一個房間,修行很難成就,為什麼?我們煩
惱習氣非常重,人多的時候我們得很規矩,像個樣子。沒有人看見時候就放肆了,毛病都
出來了,沒人看到。晚上睡覺睡通舖,還是一個看著一個,你睡覺也得規規矩矩,老老實
實,不可以亂動,能收得到效果。所以,軍隊一定要睡通舖,不睡通舖就會造反。在軍隊
是一個班一個單位,十幾個人一個通舖,班長帶著,他就不會造反。學生,像我們從前在
學校念書,抗戰期間我們都睡通舖,一個老師帶著,好管。一個人一個房間會造反。出家
人也是如此,一個人一個房間絕對道修不成,他在人面前是一個樣子,背後又是一個樣子
。所以在大陸上從前道場都是睡通舖的,沒有房間的。房間是老修行,六十歲以上,行動
遲緩,動作比較慢,跟不上大眾了,這樣的人可以睡一個房間。還有執事退休的,替常住
服務很多年的,像方丈、住持、當家師、知客師,他們負有責任的,他們有一個房間。清
眾都是要睡通舖的,清眾是真正修行人。同住是這個意思,要不把它搞清楚,往往都弄錯
了。現在寺廟有錢,蓋得很大,裡面寮房很多,都還有衛生設備,有套房,一個人住一間
,要想往生很難,很不容易;要想得定不容易,成就三昧很困難,這是講真話。那樣的生
活要能成就,是佛菩薩再來的,不是我們凡夫修成的,佛菩薩再來的。
「口無諍」,大家彼此在一塊決定沒有諍論。「意同悅」,法喜充滿。「利同均」,
四事供養大家是平等的,很難做到。好,我們下課。
==
我們自己的心到底住在哪裡?說住在哪裡,就是你心裡頭常常記念著、牽掛著的那個,
那就是你心住在那個地方。如果你的心念念都是戒定慧,好!你是住在佛法上。
勤修戒定慧,斷滅貪瞋痴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