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實修] 古印度佛法傳承源流~菩提心的修持方式-95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03-23 19:34:41
: CBETA B10, No.0067《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上士道.學菩薩行〉
: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 寅一、學習布施
: 初中(學習布施)分四:一、布施度性;二、轉趣發起布施方便;三、布施差別;四、
: 此等略義。
: 第二者,唯盡破除身財慳,猶非布施波羅蜜多。慳是貪分,小乘阿羅漢並其種子無餘
: 斷故,故非唯除慳執施障,須由至心發心施他一切所有。此須修習攝持過患,惠施勝利,
: 故當宣說。
: 《月燈經》云:「此腐爛色身,命亦動無主,如夢如幻化。愚夫由貪此,造極重惡業
: ,而隨罪惡轉,不智被死乘,當往那洛迦。」此說身不潔淨,命常動搖如懸岩水,身命俱
: 是隨業自在,無我主宰,觀其虛妄猶如夢幻,滅除貪著。貪若未除,則隨貪轉,造大惡行
: 而往惡趣。《修無邊門陀羅尼經》云:「諸有情鬥諍,根本為攝持,故於境斷愛,斷愛得
: 總持。」
───────────────────────────────────────
補充:布施度性
認知了布施的體性,了解何者為主、何者為副之後。
再著,必須修習攝持過患,惠施勝利的道理。-1
僅僅破除了對身體和財物的慳吝,還不是佈施度,因為:慳吝屬於貪,而阿羅漢不但
貪欲的現行,就連貪欲的種子,都無餘斷盡了,如此應成阿羅漢也圓滿了佈施度。
所以,成就佈施度,不只是遣除了佈施障礙的慳執,還必須從內心深處發心把自己的
一切都惠施有情。不是只有單方面,若只有單方面即可,聲獨阿羅漢亦應有布施度了。
佈施度必須具備“一切不慳”和“一切施他”兩方面。而要趣入“一切不慳、一切施
他”的佈施度,就必須數數思惟「攝持的過患」和「惠施的勝利」。
破除布施的違逆品,布施的障礙:慳吝的執著。
生起布施的隨順品:由欲利他的意樂,真心布施他人一切。
一方面要破除違逆品「慳吝心」;另一方面生起隨順品「利他心」,真心施捨他人。
雖然必須此二者,但是我們不但無法施捨財物,反而守護著,因此要思惟守財的過失,由
思惟施捨他人的利益,使欲布施的念頭增強,這樣才能真心施捨出。
《月燈經》說:「色身腐爛不淨,命根也動搖無常,身、命隨業而轉,如迷夢幻化一
般虛妄。愚人不知色身和壽命的真相,因為貪著身命而造下極重的惡業,被罪惡控制;又
不知淨罪的方法,故而被大力死魔擒走,送往痛苦無盡的地獄。」
《月燈經》的偈頌是說:身體本來不淨,命根也常動搖,猶如懸崖飛瀉的瀑流,色身
與命根都是隨業自在,並無主宰者的我,當觀身、命如夢幻般虛妄不實,從而滅除貪著。
若未斷除貪著,則仍將隨貪而轉,造下大惡業而墮入惡趣。
《修無邊門陀羅尼經》說:「世間減壽而亡的因素,是與有情鬥諍後,造下傷害的罪
業,而鬥諍的根本又是由貪身而攝持,為攝持而與他人相互鬥諍傷害。貪愛色身,守著貪
執衣食、名聲、財富、受用等,為得到故,見到別人阻擾時,就彼此相互鬥諍起,是造下
短壽的因,從根斬斷貪愛,將不與他人鬥諍,無傷害故,將得長壽,即是長壽總持。」
怎麼成辦長壽呢?我們短壽的原因,是補特伽羅與補特伽羅之間,彼此相互鬥諍、吵
架、謀害,心想消滅對方,因此壽命短促。為何鬥諍呢?根本因在貪愛身命,貪愛身命所
需的衣食、名聲、財富、受用物質,為得到故,見到別人阻擾時,就彼此相互鬥諍起,因
此造下短壽的因,若斷除之將得長壽。
「諸有情鬥諍」,有情彼此互鬥,依之彼此傷害,其根本是什麼?是「根本為攝持」
,「攝持」指守著貪執的身命、衣食、名聲、權位、財富等。「故於境斷愛,斷愛得總持
」應斷貪愛不與他人鬥諍,無傷害故將得長壽,故是獲得長壽的最甚深、最好方法。
(....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