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BETA B10, No.0067《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上士道.學菩薩行〉
: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 寅一、學習布施
: 初中(學習布施)分四:一、布施度性;二、轉趣發起布施方便;三、布施差別;四、
: 此等略義。
: 《攝波羅蜜多論》云:「資財無常現可見,若能任運起大悲,當知布施極順理,猶如
: 他物寄自舍。若施由此無恐怖,置於自家生怖畏,無足共他恆須護,若施無此諸過失,由
: 施能生他世樂,不施現法亦生苦,人間諸財如流星,定無不捨諸財物。諸未施財無常滅,
: 由施反成有財庫,饒利有情所惠施,諸財無堅亦有實。若能惠施智者讚,此諸愚夫樂集財
: ,攝持終無不離散,由施恆感諸盛事。由捨不起染污執,慳非聖道生煩惱,若施即是道中
: 尊,聖呵餘者為惡道。」
───────────────────────────────────────
補充:布施度性
認知了布施的體性,了解何者為主、何者為副之後。
再著,必須修習攝持過患,惠施勝利的道理。-3
受用的資財是無常,現前可見。如果心中任運生起強烈大悲心,布施時,對布施的財
物不執著這是我的東西,這是他人使用的東西,暫寄在我家而已。生起大悲心時,對自己
的物品不會想:「這是我使用的,這是我的東西」。
這裡有兩種看法,一是視財物是無常,一是以大悲心視財物為利他之物。由此二想法
不會認為擁有的財物是自己的,會視為是他人暫寄的物品。若善解「資財無常現可見,若
能任運起大悲」二句義,心中會了悟自己的財物、布施的物質,是他人暫寄家中的物品。
經過這樣思惟的行者,對財物放在家中會害怕,施予他人會快樂。對修行者而言,他
認為布施很有利益。
接著講不布施的過患。
若不布施,放置家中,將會生起不知足的心,也會擔心小偷或強盜,會生起想要守護
的貪著心。這是不布施的過患。若布施,則無這些過失。
若布施不僅將無上述的過失,布施亦將能產生他世安樂。「他世樂」在藏文有兩種意
思,一是來世的安樂,一是決定勝;即成辦增上生和決定勝之安樂。若不布施,不僅來世
無增上生和決定勝之安樂,現世亦會痛苦。
流星是在天空一閃即逝的星辰,財物如同流星般是無常,現在有財物之時,利用它布
施,將成辦大利益,若不施捨,財物也如流星般,會消失壞滅。以為「不施捨財物才會永
遠存在」是錯誤的想法。
認為「不布施,財物會常在」或認為「布施,財物會消失掉」這些都是錯誤的想法,
即使不布施,財物也不會常在,也會消失掉;「由施反成有財庫」布施將成未來的財庫。
若以菩提心、大悲心攝持,以唯欲利益有情的動機而布施,所作的布施將是成就圓滿
菩提的因。像前面說的財物如身軀般無要義可言,但若布施,無要義的財物將成有要義。
若行布施,智者將會讚歎;若不布施,智者會說如愚童、凡夫,愚夫喜歡聚集財物。
守著財物不施捨,財物也不與己永不離。財物與己永不離是從古至今未發生過的,最
後終須分離。現在若施他人,此世、來世皆得圓滿,恆感盛事。
現在若布施,心中煩惱將減少,不起染污執。若不布施,守著財物,煩惱將增生,慳
貪非聖道,生煩惱。
因此,布施,煩惱將減少,不布施,煩惱將增長;布施是道中尊,不布施是惡道。「
聖」是智者、殊勝補特伽羅。
以上講到不可貪著財物,接著講不可貪著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