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語] 《入菩薩行論釋.佛子正道》忍辱品 (12)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0-04-13 21:58:39
摘自:2012-2013年《入菩薩行論釋.佛子正道》
宣講:甘丹赤巴 日宗仁波切/口譯:如性法師/筆記:道寬比丘尼
第六品 忍辱(...接續 #1UaSy5kj (Buddhism))
癸二、作意修忍辱之方便
丑四、詳觀生瞋之因而勤斷除
寅一、總示能生瞋境差別
11. 不欲吾與友 歷苦遭輕蔑,聞受粗鄙語;於敵則反是。
偈頌:不欲吾或友,歷苦遭輕蔑、惡言受譏諷;於敵則相反。
在這個偈頌當中,最主要提到的是世間八法。世間八法裡頭,有四法是我們想要追求
的,有四法是我們不想要遭遇的。在龍樹菩薩所造的《親友書》當中,有仔細的解釋「世
間八法」的內涵。
提到了《親友書》這本論,龍樹菩薩當初在宣說《親友書》時,最主要的對象是當時
的國王。當時的國王是龍樹菩薩的弟子,他們兩個人的因緣非常深厚,甚至他們兩個人投
生的時間點都很接近,而示寂的時間點也似乎是雷同的。
在《親友書》當中,龍樹菩薩他提到了世間八法。世間八法分別是:利、衰,樂、苦
,稱、譏,譽、毀。龍樹菩薩對當時的國王說:因為你身為一位國王,必須要處理國家的
大事,所以你可能沒有這麼多的時間精進的修學佛法,但至少你的所作所為必須要能如法
;如果想要如法,你的所作所為就必須要能遠離世間八法。
在世間八法當中,一開始提到了「利、衰」,所謂的「利」是指獲得了想要獲得的利
養。這時,龍樹菩薩就對當時的國王說:縱使得到你想要得到的利養,也不應該過度的歡
喜;「衰」,當我們想要追求的利養,沒有辦法獲得時,這樣的狀態就稱為「衰」,這時
龍樹菩薩緊接著說,如果遇到了這樣的情境,你也不用感到不歡喜,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相同的道理,苦、樂,稱、譽,譏、毀都是如此。
仔細的思惟,確實也是這樣,當別人在讚美我的時候,有時我會感到沾沾自喜,會覺
得自己真的好像變成不太一樣的感覺;但是當別人在讚美我的時候,難道我的地位,就會
因為別人的讚美而升高嗎?並不會!我的功德會因為別人的讚美而增多嗎?也不會!相同
的,當別人在批評我的時候,我的地位會因此降低嗎?我的功德會因此減少嗎?也不會!
所以當別人在讚美我或是批評我的時候,不需要太執著外在別人的所作所為。
現今這個世間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紛紛擾擾,這是因為在處理事情時,都會摻雜
著世間八法。以國家跟國家彼此之間的關係來說,為什麼一國會想要去攻打另外一國?這
不外乎就是想要獲得勝利的果實,在獲得勝利的當下,他能夠接受到其他國家的讚美,甚
至讓他的人民感到相當的自豪,其實這都是不需要的。除了世間,反觀修學佛法的人,不
管是上師,或者是出家法師,或者是一般的佛弟子,也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讚美,當沒有辦
法獲得他人的讚美,反而得到他人批評時,內心都會感到失望。如果有這樣的現象,其實
就表示我們當下學法並沒有學到重點。
「學法」,是必須要遠離世間八法的,這一點以道次的角度來說,不管是下士道、中
士道、上士道的法類,甚至密法都有特別的提到,一位學習佛法的人,必須要試著遠離世
間八法的誘惑。如果能夠遠離世間八法,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會變得更祥和,我們所居住的
社會、所居住的家庭,也會變得更寧靜;但如果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由於人心非常的貪
婪,過度的追求自己想要獲得的安樂,而沒有辦法忍受一絲絲的痛苦時,很多的問題都是
從中而來的。現今這個地球上為什麼會遇上經濟的危機,難道是地球不斷在退步嗎?並不
是!外在的物質是不斷在進步,但之所以會遇到經濟的危機,最主要是因為人心過度的貪
婪所造成的。由於我們不懂得滿足,沒有辦法忍受一絲絲的痛苦,當遇到逆境時,很多人
直接的想法就是「那我乾脆自殺算了」,這都表示我們的抗壓性並不夠強。
(...待續...)
作者: ykkdc (ykk)   2020-04-14 07:41:00
隨喜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0-04-14 21:43: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