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註(節要)183(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20-08-09 02:52:45
一、護法心,不惜身命
  護法心,不惜身命。賢公善根比我們深厚,具足老實、聽話、真幹三個條件,學習態
度又好,真誠、清淨、恭敬。這樣的條件,心地清淨,沒有妄想、雜念,就一句阿彌陀佛
,累積三年,就能往生了。深圳黃忠昌居士聽我講經三年可以往生,他就閉關三年,試試
看。沒想到兩年十個月,他真往生了,預知時至。
  海賢老和尚最後表法就是《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出家在家的同修互相讚歎,
不要毀謗,佛法就興旺了。排除門戶之見,十個宗派都是釋迦牟尼佛傳的,毀謗是謗佛、
謗法、謗僧。謗三寶,來生果報是無間地獄。所以阿彌陀佛慈悲,讓海賢老和尚留在世間
做榜樣。千萬不可以毀謗,學著不批評人,只稱讚人,隱惡揚善,看到別人不好的不說,
不放在心上;看到他的好處讚歎,讚揚,這就對了。
二、於忍辱中生決定心;深心清淨,不染利養
  「四者,於忍辱中生決定心。」忍辱,是消業障、遠離災難最好的方法。積功累德用
什麼方法?忍辱,忍辱就能積累,不能忍,功德就不見了。心裡一點不高興,一發脾氣,
叫火燒功德林,很不容易累積多年的功德,一發脾氣,全燒光了。所以要忍,忍,功德存
在;不忍,功德就沒有了。李老師講六度,特別著重的,布施跟忍辱,布施是修福,忍辱
是保全,讓你的福報不至於流失。所以《金剛經》說,「一切法得成於忍」,無論是佛法
世間法,真正成就要懂得忍辱。決定不能有競爭的念頭,要用忍辱波羅蜜。
  第五,「深心清淨,不染利養」。深心是菩提心,清淨心就是深心,清淨不染污。什
麼東西染污?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不能沾,只要一沾就被染污,你的心就不清淨了,不
清淨就是輪迴心。菩提心是清淨心,經題後半段,「清淨平等覺」就是菩提心。清淨心是
少分菩提心,阿羅漢、辟支佛所證得;平等心是多分的菩提心,菩薩證得;覺是圓滿的菩
提心,諸佛如來證得的。一定要真幹,名聞利養要放下,別沾這些東西。
三、發一切種智心,於一切眾生,起尊重心,於世談話,不生味著心
  第六,「發一切種智心」,一切種智是圓滿的菩提心,就是清淨平等覺統統具足了,
清淨平等覺就是一切種智心,「日日常念,無有廢忘」。蕅益大師告訴我們,真信切願就
是無上菩提心。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真正發願,希望往生極樂世界,親近
阿彌陀佛,這個願心就是無上菩提心。《無量壽經》上說,「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
佛」,這樣才能生淨土。信願持名,信願就是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專念,統統具足。信
願持名,決定得生。要求我們,日日常念,無有廢忘。廢是改換法門,廢掉了,他怎麼會
有成就?要一門深入。海賢九十二年無有廢忘,一門深入,日日常念。這句佛號不拐彎,
就是無有廢忘;綿綿密密不間斷,就是不曾丟失、沒有間斷,那就是日日常念。
  第七,「於一切眾生,起尊重心,除我慢意,謙下言說」。無論修哪個法門,只要是
佛弟子,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誨,在大眾面前,對人尊重,自己謙卑,沒有我慢的意思。謙
下言說,要謙卑,要尊重別人,決定不可以自讚毀他。
  「八者,於世談話,不生味著心。」日常生活與一般人往來談話,說完了,佛號就接
下去,不要生雜念,生染著。「一切法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不要放在
心上。海賢老和尚見到任何人都歡喜,無論談什麼話,都不放在心上。請他開示,他很簡
單很扼要,「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遇到人就勸他,時刻提醒他,慈
悲到極處。不起心動念,不分別執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不放在心上,就對了。
四、近於覺意,正念觀佛,除去諸根
  第九,「近於覺意,深起種種善根因緣,遠離憒鬧散亂之心」。覺從哪來?清淨、平
等來的。如果心有染污不平,他生煩惱,不生智慧。真正清淨沒染污了,見思煩惱斷了,
智慧現前,神通現前,他可以不現,但是他真有。海慶和尚人瘦矮小,居然把大石頭挪動
了五米。力氣從哪來的?他說是阿彌陀佛幫忙。海賢老和尚有次天氣非常炎熱,他叫人清
理水溝。第二天下了一陣大雨,水溝疏通了,房屋沒有進水。所以心要清淨、平等,清淨
平等都是定,用念佛方法修的,都叫做念佛三昧,定生智慧,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這就
是修行人為什麼住蘭若,讓心能定得下來,不受外頭境界干擾。
第十,「正念觀佛,除去諸根」。正念就是一心。一心念佛也叫觀佛,心裡只有佛。
除去諸根,除去諸根的作用。眼見色,耳聞聲,「捨識用根」。除去諸根被諸塵干擾,那
就是正念。見色,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起心動念,這叫除去諸根,功夫就得力
了。凡夫眼見色被色干擾,喜歡看的多看,不喜歡看的就躲避,這就是受諸根的干擾了。
喜歡聽的很用心聽,聽他喜歡聽的;不喜歡聽的覺得很煩躁,起煩惱,歡喜也是煩惱。所
以除去諸根干擾的煩惱,這個意思就對了。到這個地方是彌勒菩薩所說的十念。
五、淨土全靠阿彌陀佛,所以它叫果教
  「《宗要》曰:如是十念,既非凡夫(所能)」,至少十信位的菩薩才能修,初信等
於小乘初果須陀洹。所以「當知初地以上菩薩乃能具足十念」,別教初地,圓教初住。常
說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個十念是他們修的,不是凡夫所能。「以上諸說咸以此願專為
上品,甚至地上菩薩乃能具足,則中下凡夫何由得生?」這就是三輩往生裡上輩往生,生
實報莊嚴土,專為上品。則中下凡夫,中是聲聞、緣覺,下是六道凡夫,何由得生?確確
實實不能往生。
  「可見以上諸家之議」,他們的議論、說法,「未契淨宗他力果教之真諦」。淨土全
靠阿彌陀佛,八萬四千法門修因證果,淨宗不是,完全靠阿彌陀佛威神加持而得的果報。
無論是哪個等級,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彌陀四十八願加持,這個加持是平等的。一得加
持,神通、道力跟初地菩薩沒有兩樣。所以它叫果教,它是果,阿彌陀佛加持得的這個果
報,不是自己修來的。這是淨宗的殊勝,淨宗全靠阿彌陀佛,對阿彌陀佛不能有絲毫懷疑
,有懷疑就錯了。
六、統統往生。沒有一個漏掉,這才符合淨宗他力果教的真諦
  「至於義寂法師以《觀經》下品下生之十念,注本經第十八願之十念,深有見地」,
符合淨宗果教的教義。望西大師說,「宗家不爾」,善導大師,「今之十念,但是口稱,
上盡一形,下至一念」,一形就是一生,一生念佛,像海賢、海慶一生念佛,這是上。至
於下根,臨命終時,才遇到善友勸他念佛,他一聽就信,就真幹,一念也能往生,下至一
念。「通於三輩」,上中下三輩,「攝於九品,莫不皆往」,統統往生。沒有一個漏掉,
這才符合淨宗他力果教的真諦。千萬不能懷疑,要懷疑,這次無比殊勝的緣分就錯過了。
  底下括弧,「僅念一聲者」,這一聲是什麼時候?「臨終一念」,或者「獲得一念淨
心」,最後這一念心地清淨,信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想往生,有這個念頭他
能往生。「發一念心念於彼佛,亦皆得往生」,統統能往生。所以,我們今天遇到了,不
要錯過,決定不要懷疑。
==
財色名食睡不能沾,只要一沾就被染污,你的心就不清淨了,不清淨就是輪迴心。
菩提心是清淨心,一定要真幹,名聞利養要放下,別沾這些東西。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20-08-09 15:34: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0-08-09 21:49: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