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註(節要)205(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20-10-24 02:11:59
一、他把釋迦牟尼佛四個字做到了
  又《寶雨經》說,「有世界名娑婆,其國有佛名釋迦牟尼。若諸有情聞彼佛名,於阿
耨菩提得不退轉。由彼如來本願力故」。實在講佛菩薩沒有名號,名是假名,諸佛菩薩名
號都是表現階段修行之法,換了聽眾、處所、環境,他名號就得換。名號是他教學的總綱
領,總原則。釋迦是梵語,意思能仁,就是他能夠愛人,推己及人,這就是愛心。我們學
佛了,是佛弟子,推己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能不能做到?能做到才是佛弟子。佛
教教什麼?就在名字上。寂默是心地清淨、平等、覺悟,一塵不染。寂是清淨寂滅,斷惡
不著斷惡的相,行善不著行善的相。心空空如也,沒東西,一塵不染;心清淨平等,它覺
,不迷。這是自性,自性有清淨之德,有平等之德,有覺、不迷之德,覺而不迷,就是智
慧;真心充滿了智慧。真心是清淨,沒有染污,是平等,沒有高下分別。仁慈寂滅。
  若諸有情聞彼佛名,真正懂得佛名號的意思,依教奉行,所以於阿耨菩提,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得不退轉。這是明心見性的菩薩,於無上菩提得不退轉
。由彼如來本願力故,釋迦牟尼佛加持你、照顧你。我們怎麼沒有遇到釋迦牟尼佛?我們
心有所感,感力量有限,沒有達到標準。像海賢老和尚,什麼時候想見佛佛都現前,為什
麼?他把釋迦牟尼佛四個字做到了。我們明白意思沒做到,推己及人還有限;心地比一般
人清淨多了,跟菩薩相比差遠了。我們不能跟一般人比,要跟佛菩薩比,才不至於墮落。
二、學佛人最低限度的願心:不能捨棄眾生
  澄憲法師讚此願為「釋尊五百大願之中,最勝願也」。就是聽到釋迦牟尼佛的名號,
於無上菩提不退轉。聽到這個名號的人有幾個不退轉?不是佛的願力加不上,是自己不接
受,不接受,佛就沒辦法了。所以經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不肯相信,不願跟佛往來,
不接受,這就是沒有緣。雖然沒有緣,他知道有個釋迦牟尼佛,阿賴耶識裡落謝種子,等
到緣成熟,將來還是由這尊佛號這個種子起作用,他能修行證果。「一歷耳根,永為道種
」這句要時時刻刻記住,跟一切眾生結佛緣,把佛菩薩介紹給大家。
  「可見兩土導師同發此最勝之願,正是一路涅槃門也。」這一願是諸佛如來共同的大
願,願願都是為度眾生,幫助眾生現證不退轉。這是學佛人最低限度的願心,不能捨棄眾
生,不能不管他,無論這個人是善人、惡人,統統平等得度,不能有偏愛、有私心。他願
意接受就要幫助他,他不願意就沒辦法,就不必去理他。等他願意接受,這就對了。
三、如果捨棄求生淨土這一門,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門都進進退退
  「蓋以無量菩薩,未到不退之位,雖極勇猛,如救頭燃,但以障緣競來,屢屢退轉」
。為什麼學佛的人這麼多,成就的人那麼少?求學的人很多,真正成就學問的人不多,問
題在哪裡?會學,你才會有成就。學生不願意學,老師束手無策,無可奈何。「一門深入
,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是幾千年教學的理念,一生就搞一樣,久久會有
悟處,會得三昧,會大徹大悟,妙不可言。
「遂令學道者如牛毛」,比喻多,「得道者如麟角」,麒麟的角,少,這世間已經沒
有麒麟。「彌陀因地憫其勤苦,發無上願。以佛威德,令聞名人,即得三忍,證不退轉」
,這要靠佛力。阿彌陀佛在因地,法藏比丘憐憫這些勤苦修行的菩薩,發無上願。以佛威
德,阿彌陀佛的威德是十方一切諸佛都不能相比的,讓這些聽到名號的人都能得音響忍、
柔順忍、無生法忍,證不退轉,這個願都成就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從上上品到下下品
,待遇平等,都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不退轉,圓滿證得三不退,位不退,阿羅漢
;行不退,菩薩;念不退,法身菩薩。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到這三種不退轉,三種不退轉保
證你一生圓滿快速成就。這個東西要相信。真難信,我學佛三十年才相信,五十年才把一
切經教放下,誠信淨土,真心求生,八十五歲以後,你就曉得多難。為什麼回頭?看看過
去所學的法門,這一生想成就,難!幾乎不可能。這個法門行,有信心,有把握。
  「原在退位,乘佛願力,唯進不退,疾至菩提,實為大慶」,慶是慶幸,歡喜。我們
如果捨棄求生淨土這一門,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門都進進退退。壽命到了還搞六道輪迴,
那是大退特退,不是從五住退到初住,那是菩薩,是修行人,我們一退就退到底了,底是
無間地獄。「又《會疏》曰:謂難思願力,一得一切得,不退與三忍,同時具足故。」真
正往生極樂世界了,一得是你得生極樂世界,一切得,全得到了,三不退跟三忍同時具足
。「深顯彌陀一乘願海,究竟方便之妙用」。
四、念阿彌陀佛那個心要真誠、要恭敬,才會有感應
  《十住毘婆沙論》,「若人疾欲至不退轉地者,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這個稱
名號就是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那個心要真誠、要恭敬,才會有感應。極樂世界阿彌陀
佛是我們真如本性流現出來的,所以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又《小本》曰:若有人
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小本《阿彌陀經》,已發願的成就了,都往生了;今發願的,誰發願誰往生。要
真發願,對這個世間、身體還有留戀,還捨不得,他去不了;必須身心世界一起放下,跟
阿彌陀佛感應道交。
  《會疏》說:「三忍不退,悉攝在名號中。稱名時,名義不離,自得此等德。」三種
忍,三種不退都在這一句佛號當中,念這句佛號,就能感得三忍、三不退。「可見凡聞名
者,但能信願持名」,真信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決定想生,這就是願;持名就是念佛
,你念這句阿彌陀佛你就能往生。這叫三資糧,信、願,持名,行。《會疏》說但能信願
持名,也能,「悉能」,個個都能,「現證不退」,當下就證得三忍、三不退。
五、有事就辦事,事情辦完了,念佛
  「彌陀一乘願海,妙德難思。六字洪名,究竟方便」,沒有比這個更方便簡單的。「
四十八願,願願攝眾生,願願顯真實」,攝眾生是事,顯真實是理。分開來講有四十八,
合起來講就是一法句。《往生論》說得清楚,「一法句者清淨句——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完全從果德上說。真實智慧是自性本有的,無為法身,不生不滅,是自己的法身、真身
。大乘教裡面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什麼樣子?自性「本
自清淨」,一點污染沒有;「本不生滅」,不生不滅;「本自具足」,具足無量智慧、德
能、相好。具足整個宇宙,一樣都不缺。它起作用的時候「能生萬法」,不是具足它怎麼
能生萬法?「本無動搖」,自性本定,自性從來沒動搖過。
  往生到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你起的作用跟見性的人沒有兩樣。久而
久之,自己的自性全現出來,不必佛加持,那就圓滿功德。我們今天活在這個環境中,要
認清這是一場夢,能夠永遠離開六道輪迴,就是念佛求生淨土。不能不念佛,時時刻刻不
要把佛號忘掉,有事就辦事,事情辦完了,念佛。讓這句佛號不間斷,往生就有把握了。
==
要認清這是一場夢,能夠永遠離開六道輪迴,就是念佛求生淨土。不能不念佛,時時刻刻
不要把佛號忘掉,有事就辦事,事情辦完了,念佛。讓這句佛號不間斷,往生就有把握了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gigi0316 (gg)   2020-10-24 06:53:00
阿彌陀佛
作者: mikehale (窗外正暴雨)   2020-10-24 13:04: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0-10-24 21:53:00
阿彌陀佛!
作者: minpanda   2020-10-24 23:08: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xdx58 (^^)   2020-10-25 00:10: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20-10-25 06:05: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20-10-26 21:08: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