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證實施權善鑒機 護念付囑故希有
發心應住降伏心 般若相應此應問
論曰:以三義故,歎為希有。實相般若,難證難入,惟佛窮底,故為希有;已證實智
,為物施權,權實不二,故為希有;知彼群機,有熟未熟,熟善護念,未熟付囑。於一切
時,一切行中,具斯二利,故為希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此翻無上正等正覺,乃一
切種智之果。發心者從因趣果之勝心也。入理般若,名為住。應云何住?是問住果;云何
降伏其心?是問淨因。夫無上菩提,雖名為果,體即非果。發無上心,雖名為因,體即非
因。非果非因,實相法身寶也。應住是觀照,不壞宗也。降伏是解脫,斷惑用也。故名般
若相應問也。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
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契理契機故善善 聞慧具足諦應思
論曰:自有契理而不契機者。如說大法,小機不堪。自有契機而不契理者。如說世善
,不出生死。盡理而言,若非契理,決不契機,以理非權實。能權能實,權實皆理,如甘
毒皆藥故。若非契機,亦決不契理,以說不當機,便成非量,如藥無貴賤,起病者良故。
聞慧具足者:有聞無慧,如有燈無目,不見實相;有慧無聞,如暗室中坐,亦不見實相。
誡令諦聽,為具足聞慧故,為引起思慧及修慧故。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
、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
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
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廣大第一常不倒 四心亦即三迴向
如是誓願善降心 能會一心三般若
論曰:廣大心者,亦名無邊心。謂所緣境遍,即是橫恒四生,豎窮三界。四生為能住
,三界為所住。依殼曰卵生,如魚鳥等;含藏曰胎生,如人畜等;假潤曰濕生,如蟲蟻等
;焂現曰化生,如諸天等。有色者,欲色二界。無色者,空等四天。於四空中,空處識處
,名有想;無所有處,名無想;有頂眾生,名非有想非無想。第一心者,亦名最上心,所
謂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此非小乘無餘涅槃。功德施菩薩論云:無餘涅槃者何義?
謂了諸法無生性空,永息一切有患諸蘊,資用無邊希有功德,清淨色相,圓滿莊嚴,廣利
群生,妙業無盡。天台疏云:大乘以累無不盡,德無不圓,名無餘也。常心者,亦名愛攝
心。經云:如是滅度無量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論云:菩薩慈愛一切眾生,同於己故
。眾生滅度,即我非他,是名愛攝。今謂此之經文,應依論釋。蓋一切眾生,雖復無量,
總不離我同體心性,是故名為自性眾生。須知實無心外眾生得滅度者,非不滅度自性眾生
,令證無餘涅槃樂也。夫眾生之界,本即大涅槃界。由迷妄故,生死浩然。譬如翳目,妄
見空華。今令覺悟本滅即名為度。非有此岸可離,非有彼岸可到。若不達一切眾生即我心
性,便生彼我之心,不能愛攝。若不達一切生死體即涅槃,便生難度之心,不能盡未來際
,行菩薩道。故實無言,為遮心外計有眾生,及遮心內計有生死實法,非謂都不誓度自心
如幻眾生。不顛倒心者,亦名正智心。經云:若菩薩有我相等,即非菩薩。四相是顛倒心
,有則名非,無則名是,以失顯得也。宰主名我,形相名人,眾緣和合名眾生,相似相續
名壽者。即十六知見之四。略舉以顯補特伽羅妄執。此執若無,名得正智。四心亦即三迴
向者。菩薩所修三種迴向:謂迴自向他,迴因向果,迴事向理。今廣大心,即迴自向他義
;第一心,即迴因向果義;常心、不顛倒心,即迴事向理義。以此誓願善降伏心,令因清
淨,則會一心三般若性,迴自向他,會解脫性,喻如能破一切。迴因向果,會觀照性,喻
如物莫能壞。迴事向理,會法身性,喻如體即至寶。
==============================================================================
佛光大辭典
四心
指菩薩為度化眾生而起之廣大心、第一心、常心、不顛倒心四種。即:
(一)廣大心,謂一切眾生,普皆攝化濟度而盡眾生界之心。
(二)第一心,謂度脫眾生悉皆令入無餘涅槃之心。
(三)常心,了知眾生之性本來空寂而實無滅度,然仍常懷滅度無量無邊眾生之心。
(四)不顛倒心,謂不起眾生相、人相、壽者相之心。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卷上(天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