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藕益大師 金剛經破空論10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1-06-11 01:27:58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
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
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
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心者。】
  發心應住及降伏  亦無發住及降者
  不於心外有一法  如是具顯清淨因
  論曰:此重遣菩薩心中微細我、法二執,令盡淨無餘也。前文具明二空實義,寧有不
盡。此重問者,略有二意:一者,義既如此不可思議,豈容湊泊。則諸菩薩發菩提心,畢
竟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二者,既言發心,便謂我能發心;既言住無所住,便謂我能
無住;既言降伏其心,便謂我能降心。我法宛然,如何得與般若相應?此則特為鈍根再求
方便。佛仍告云:發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乃至即非菩薩等,所以酬其畢竟如何應住降
心之請。次又答云:實無有法發菩提心,則是蕩其我能發心、無住、降伏之執也。蓋發心
者,秪是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心相尚不可得,豈別有法令心得發!心無心相,則我執何
存?發無實法,則法執何有?情累既淨,般若現前。既非妄有,亦豈但空。離句絕非,因
清淨矣。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
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
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
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
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
身。」】
  因無所得果亦然  無法可得得授記
  諸法非法名佛法  大身非身名佛身
  論曰:若言實無有法發菩提心,云何而有授記作佛,得菩提果之事?為遣此疑。故明
因既無法可得,果亦無法可得,惟其了無所得,方堪授記。設有少法可得,便不與諸法如
義相應,云何而可授記作佛耶!言諸法如義者,一切諸法,本原真如,性相常住,不變不
異。今不過如法自性,來成正覺,故名如來。若言如來得證菩提,此是世俗言說,非實義
也。以如來所得菩提,秪是即心自性,如外別無可增,故無實;真得不顛倒覺,覺諸法之
自性,故無虛。又菩提非一切法,故無實;一切法皆即菩提,故無虛。又一切法皆即菩提
,故菩提無實;菩提非一切法,故菩提無虛。一切法皆是佛法者,以法界無外故。法界不
變常隨緣故,故言一切法,法界隨緣常不變故,即非一切法。法法皆是不變隨緣,隨緣不
變,法界性故,是故名一切法。證此法界,名為法身。法身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非別有
身,故非大身;法界為身,故名大身。此正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之妙莊嚴果也。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
!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
: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
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能度所度不可得  能嚴所嚴亦復然
  無我無法善通達  真因清淨宜修習
  論曰:此承上廣明無得妙果,而勸修無得真因也。蓋不但無心外眾生可度,無心外佛
土可嚴,即此心性之中,求一能度所度能嚴所嚴實法,了不可得。以能、所之性,秪是即
心自性,無有少許我、法而可得故。如此通達,即名真實菩薩。非謂有能通達,有所通達
也。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
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
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
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
有佛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
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
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
,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
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五眼具足成菩提  了了見於恒沙界
  心即非心福非福  是故能所恒寂然
  論曰:上明清淨真因,畢竟無我、無法。則佛境界,為有為無?為遣此疑。故顯如來
五眼,不有而有。眾心福德,不無而無。有無互彰,巧遮戲論。夫五眼者,能照之知見也
;眾生諸心及施福者,所照之境界也。以前例後,則能照既有,所照安得獨無。以後例前
,則所照既無,能照安得獨有。特以如來五眼,凡愚之所不達,以不達故,妄計為無。今
故特明其有,顯非斷空。眾心福德,凡愚之所取著,以取著故,妄計為實。今故特明其無
,顯非有性。言五眼者,次第為語。肉眼同人,見現前色;天眼同天,見障外色;慧眼示
同二乘,見於真空;法眼示同菩薩,見於俗諦;佛眼不共三乘,見於第一義諦。若圓融為
語:一眼一切眼,一切眼一眼。通照三諦,無有遺餘。是故亦知爾所國土差別,亦知爾所
眾心差別,亦知差別即非差別,亦知爾所福德,亦知福德非實。若差別非差別,福德非福
德者,當知五眼即非五眼。若一無礙妙智,分別說為五眼者,當知一法界中,分別說有種
種世界,種種眾心,種種施因,種種福果,亦為不錯不謬矣。依假名說,能照、所照,皆
悉歷然。依實義觀,所無別所,能無別能,故曰恒寂然也。
==============================================================================
南無三寶
加上心得 想轉貼蔬食的文章過來
以前summertree大轉法語時說要加心得很難
因為讀過思維這種法語之後 心的妄想分別以及名言帶動都會稍微沉澱下來
從文字般若下手用功 於是人會稍微變安靜
所以他就苦笑說 明明沒什麼心得的
懷念老版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