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玅境長老|八識規矩頌(七)

作者: honyan (honyan)   2021-06-17 23:00:03
《八識規矩頌》 (七)
玅境長老 開示
1992年於台北萬里靈泉寺
信心所以後,就是還有慚愧的心所。這個慚愧,先講這個慚。這個慚的心所是什麼意思呢
?是羞此過惡,我犯了錯誤了,我造了有罪的事情了,我內心裡面很羞恥。我們一般來說
,這就叫作慚。
但是在經論上的解釋,前面還有一件事,就是什麼呢?就是還有這三增上的事情。這個慚
,就是自增上和法增上的力量。這個自增上什麼講呢?就是自己要求自己要向上、要向上
進步。在阿毗曇論上,在《瑜伽師地論》上什麼解釋呢?就說拿我們出家人、拿比丘說,
這個比丘他自己在思惟:我已經出家了,我是學習佛法,我不應該做錯誤的事情,我應該
好好的修學聖道,不應該有不善的思惟、不善的行為。就是這樣子思惟,能夠崇重賢善。
我是出家人,我不應該心裡面有種種不清淨的思想。也不應該有種種的不好的行為,不應
該這樣子,我要好好的努力、努力的用功修行。崇重賢善,就是崇敬這個賢善的人。尊重
、崇重就是敬重賢善的佛法。對於賢善的人、賢善的法,生崇重的恭敬心,要好好的努力
。這樣就能夠息諸惡法,能把所有的錯誤都停下來。這就叫作慚。 這個法增上是什麼呢
?就說是我出了家,我在學習佛法。佛這個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法有無量
無邊的功德,我出了家,我學習佛法,學習了這麼多,我應該好好努力的修行,我不要犯
錯誤,這樣子崇重賢善,息諸惡法,這就叫作法增上,叫作慚。
這個愧是什麼意思呢?愧就是世間增上,世間增上,就是這個比丘,他在阿蘭若處住,他
自己一面在思惟,說我在這裡我出了家,我在修學佛法,這個世間上有很多天神,這個天
神有天眼通、也有他心通,我如果內心裡面有不好的妄想,我如果做了很多犯罪的事情、
犯戒的事情,這些天神都會知道的,都會看見的,他們就會議論,某某地方、某某比丘怎
麼、怎麼的,這樣子會譏嫌我們、會呵斥我,說我不要犯錯誤,好好努力修行,這叫作世
間增上。這個比丘在阿蘭若處住,也在思惟,說我出了家,在這裡用功修行,這個世界上
可能有佛菩薩,他方世界也能有佛菩薩,他們也有天眼通,也有天耳通,我心裡面打了不
好的妄想,做了很多犯戒的事情,佛菩薩也會看見,佛菩薩也會在那裡議論,某某比丘,
怎麼、怎麼的,這樣呵斥我,所以我不要犯錯誤,我要好好努力修行。由這樣的如理作意
,這個正憶念,由這個正念的思惟,這叫世間增上,使令他能夠輕拒暴惡,因為由自己的
正念,佛菩薩示現的天神,把自己的向善的心強起來了,不敢作惡,這個愧的心生起來了
,能輕拒暴惡,能輕視這些暴惡的人,能拒絕這些暴惡的事情不做,不做這些惡事情。這
樣子,能息諸惡法,增長了羞恥的心,這叫作愧。
這個崇重賢善這件事,和輕拒暴惡對比起來,似乎是崇重賢善比較容易。我們對於佛菩薩
有道德的人,我們生恭敬心,對於佛說的無量無邊的佛法,或者世間的善法,我們生歡喜
心,生恭敬心,照理說也是不是太難。但是輕拒暴惡可能不那麼容易。說是暴惡的法,這
種人我們輕視它,我們拒絕它,我不做惡事,但是這暴惡的人,你敢輕慢他嗎?這就是又
一回事了。當然我們在歷史上看,也有的人不怕強權,你不對,我就可以呵斥你,我就依
法處理,這樣的人也是有的。不過現在經論上就是這樣講,輕拒暴惡,我不去做這種惡事
,對於暴惡的人也輕視他。這個輕視暴惡的人,這樣的做法,又好像我們佛法裡面,說是
我們一個出家人,對於惡人有輕視的心,這話對不對呢?可是如果從整體來看,也是有好
處,因為這惡人不受到尊重,他可能會反省一下,那麼不是也很好嗎?
這就叫作慚愧,是依三增上:自增上、法增上、世間增上,來生起自己的慚愧心,不做一
切惡事,能停止一切惡業。身惡業、身的不清淨,語的不清淨,心不清淨的業,都停下來
,能修學善法,這就叫作慚愧。
文章來源(附音頻):
https://fayun.org/public/index.html#!/fy/player/dharma/bashiguijusong/110/audio/0
==============================================================================
《八識規矩頌》
   
唐三藏法師玄奘造
   
前五識頌 
性境現量通三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 
徧行別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貪嗔癡。
五識同依淨色根, 九緣七八好相鄰, 
合三離二觀塵世, 愚者難分識與根。 
變相觀空唯後得, 果中猶自不詮真, 
圓明初發成無漏, 三類分身息苦輪。 
第六識頌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輪時易可知, 
相應心所五十一, 善惡臨時別配之。 
性界受三恒轉易, 根隨信等總相連, 
動身發語獨為最, 引滿能招業力牽。 
發起初心歡喜地, 俱生猶自現纏眠, 
遠行地後純無漏, 觀察圓明照大千。 
第七識頌
帶質有覆通情本, 隨緣執我量為非, 
八大徧行別境慧, 貪癡我見慢相隨。 
恒審思量我相隨, 有情日夜鎮昏迷, 
四惑八大相應起, 六轉呼為染淨依。 
極喜初心平等性, 無功用行我恒摧, 
如來現起他受用, 十地菩薩所被機。 
第八識頌
性唯無覆五徧行, 界地隨他業力生, 
二乘不了因迷執, 由此能興論主爭。 
浩浩三藏不可窮, 淵深七浪境為風, 
受薰持種根身器, 去後來先作主公。 
不動地前才舍藏, 金剛道後異熟空, 
大圓無垢同時發, 普照十方塵剎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