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界法師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導讀04 上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1-08-11 05:56:40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導讀 (第4卷/共20 卷)
  前面講到丙二、明欲害母。
  《大乘起信論》講到我們修行有兩個重點:一個是破和合識,一個是斷相續心。這個
和合識,就是五蘊當中的想蘊,主要是第六意識對外境的種種想像。想像之後,當然會產
生貪愛,所以破和合識,其實就是要破除我們對娑婆世界貪愛的想像。
  以本經來說,頻婆娑羅王跟韋提希夫人,都是大福報之人,一個是國王,一個是王太
后。他們的想像一定是跟外境堅固的結合一起。因為他們遇到的人、飲食乃至種種的受用
資具,都是如意、安樂的境界,所以要他們破和合識,基本上很困難。當快樂的感受,不
斷的刺激他、誘惑他,要他斷然地放下樂受,並不容易做到。但是遇到了逆境的刺激,第
六意識便生起出離心,為什麼?因為他有願力 ── 一個有願力的人遇到逆境,會啟發他
的道行;一個沒有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只會自暴自棄!
  由此我們可以斷定,這兩個人都不是普通人,都是有善根的人,只是在福報當中,一
時的迷惑,等到善根被啟發,就能夠斷然地求受八關齋戒、聽聞佛法,一個證得三果,一
個求生淨土,不容易啊!這都是遇逆境的刺激而產生的。他能夠在逆境當中,破除合和識
,使令第六意識的想蘊,脫離了外境的色塵,跟內在的感受──所謂迥脫根塵。這是第一
點,出離心。
  但是,他真正要做的是斷相續心,也就是第七意識的執取,這個就要靠智慧了。因為
聽聞佛法,只是一種基礎的出離道心,想要脫離三界的系縛,還得靠我空、法空的智慧,
來斷念念執取──相續的心。而頻婆娑羅王,這兩點都做到了,他一開始就有出離心,求
受八關齋戒,又聽聞富樓那尊者說法,所以一方面破和合識,一方面斷相續心,果然證得
三果。這是講到本經緣起當中,關於頻婆娑羅王的情況。
  那麼,阿闍世王本來是跟他父親結惡緣的,因為母親過來幫助頻婆娑羅王,所以引起
了阿闍世王的遷怒,也要殺他母親,這件事情當然引起了嚴重的反對,我們看經文:
  良臣諫:
  時有一臣,名曰月光,聰明多智,及與耆婆,為王作禮,白言:大王!臣聞毗陀論經
說:劫初以來,有諸惡王貪國位故,殺害其父一萬八千,未曾聞有無道害母。王今為此殺
逆之事,汙剎利種,臣不忍聞。是旃陀羅。我等不宜復住於此!時二大臣說此語竟,以手
按劍,卻行而退。時阿闍世驚怖惶懼,告耆婆言:汝不為我耶?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
!王聞此語,懺悔求救,即便舍劍,止不害母。
  正當阿闍世王拿了利劍,想要殺害韋提希夫人的時候,阿闍世王有兩個大臣,其中有
一位非常重要的大臣,名字叫月光,這位大臣的特點是聰明多智,非常有智慧;還有一位
叫做耆婆。耆婆跟阿闍世王是同父異母的小弟,都是頻婆娑羅王的兒子(一般俗稱王爺)。
耆婆大家都知道,他是當時一位有名良醫,依止目犍連尊者修學。
  這兩個人就勸諫大王說:臣聞毗陀論經說,這個臣是指月光大臣,雖然這時候耆婆並
沒有講話,但是他也認同月光的看法。月光所引用的毗陀論,就是吠陀經典,這是古印度
婆羅門,最重要的一部經典,等同基督教的聖經。因為月光的地位只是一位臣子,阿闍世
王是太子,怎麼勸諫太子呢?只好引用這部經,意思是說:這不是我說的,是我們婆羅門
教所信仰的聖經─吠陀經典說的。
  他說:劫初已來,劫初是指自有人類以來,的確有很多很多的惡王,為了貪求王位的
緣故殺傷他的父親,有一萬八千人之多,從古以來確實有這種事情發生。但是,未曾聽聞
過,有哪一個人惡到要殺害自己的母親,這非常不合情理。因為母親對於子女沒有任何的
偏心,完全是平等的關愛。大王今天要殺害母親,這種違逆之事,已經嚴重污染我們剎利
種!
  汙剎利種這句話,就講得很嚴重了!因為古代的印度有四種種姓階級:
  第一個是婆羅門,這是最高的宗教師,負責祭祀、祈禱。
  第二個是剎帝利,是王族、大臣,處理國家事務的。
  第三個是吠舍,就是一般的農民勞工,還有商人。
  第四個首陀羅,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奴隸,以及從事殺生工作的人。
  阿闍世他們的種姓就是剎帝利,是屬於第二個貴族。所以月光對他說:你這樣做,已
經傷害到王族的身份,等同於首陀羅跟賤種一樣。身為臣子,我們不忍心見聞這件事情。
換句話說,我不苟同你的行為,你這個行為,不是王族應該做的事,等於是(首陀羅)奴隸
所做的事情一樣。月光這樣講,話已經講得很重了,而且引毗陀論經來證明這個道理的真
實性,所以我等不宜復住於此!我們不應當跟你共住了。
  古印度對於種姓階級很嚴格,各個種姓,不能住在一起。意思是說:你做這件事你已
經不是貴族,變成賤族了!我們不和你住在一起了。說此語竟,以手按劍,卻行而退。這
二位大臣說完之後,為了防備阿闍世王有殺害的舉動,手按著劍,就慢慢的退回去了。那
麼,阿闍世王聽到月光大臣的話,驚怖惶懼,因為他知道─如果失去了這兩位大臣的心,
就可能失去了民心,所以感到恐怖害怕。但是,他還存一絲的希望,希望透過跟耆婆的兄
弟關係,得到耆婆的支援,於是就對耆婆說:汝不為我耶?你是我的親弟弟,難道你也不
幫忙我嗎?耆婆白告大王說:慎莫害母!我給你一句忠告的話,一旦你害了母親,最後你一
定會眾叛親離,對上-得不到百官的擁護,對下-失去廣大的民心,你這個大王就做不成,
後果不堪設想。所以耆婆就提出勸諫,絕對不能殺害母親。
  王聞此語,懺悔求救,這時阿闍世王知道事情嚴重,連他親弟弟都講出這樣的話來,
就向他們懺悔,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把劍丟掉,不殺害他的母親了。
  【24】本經真正的發起因緣(二)
  看下一段:敕幽閉:
  語內官,閉置深宮,不令復出。阿闍世王雖然不殺害他母親,但是又怕他母親去幫助
頻婆娑羅王,所以就把她關起來,命令內官(這是宮中專門管女眷的女官),把他母親關在
深宮之中,使令她不能夠自由的出入。
  這段經文我們要說明一下:前面阿闍世王將他父親關起來,不送飲食,想要活活的餓
死頻婆娑羅王。但是這段經文,他只是限制韋提希夫人的行動,還有送飲食給她,不敢傷
害他的母親。因為前面耆婆說過:慎莫害母,所以只是不讓她自由行動而已。
  古德說阿闍世王之所以不敢傷害母親,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他不敢違背婆羅門的宗教信仰:因為婆羅門教是當時貴族的宗教,婆羅門教
裡對於殺害母親,有很嚴重的譴責,說無道害母。一旦他違背了婆羅門教的吠陀經典,一
定會失去婆羅門跟剎帝利兩大貴族的支持,所以他不敢這樣做。
  第二個、他不敢違背社會的道德標準:因為在過去的父權時代,沒有一個人會傷害自
己的母親。母親並沒有過錯,母親對子女是平等的慈愛,所以他也不敢觸犯社會的道德信
念,免得失去廣大的民心,所以就暫時把韋提希夫人關起來,但是仍然提供飲食給她。
  因禁請佛:
  時韋提希被幽閉已,愁憂憔悴,遙向耆闍崛山,為佛作禮,而作是言:如來世尊在昔
之時,恒遣阿難來慰問我;我今愁憂,世尊威重無由得見。願遣目連、尊者阿難,與我相
見。作是語已,悲泣雨淚,遙向佛禮。
  韋提希夫人被關閉在深宮當中,她的內心是愁憂的、她的色身是憔悴的。這裡,古人
注解說:韋提希夫人能得到正常的飲食,為什麼還這麼愁憂呢?她是愁憂她沒有送食給老
王,老王一定會餓死,因為她不能再送飯菜,她是為老王而感到愁憂。這個時候因為被關
在深宮,心情不好,就面向靈鷲山禮拜佛陀,心中向佛陀禱告說:如來世尊!過去我心情
不好的時候,你老人家就常常派阿難尊者來慰問我。現在我被兒子關起來了,我感到非常
愁憂不安。但世尊威德深重,無由得見,我也不敢驚動世尊您親自來為我說法,希望世尊
慈悲,能夠派遣目犍連尊者和阿難尊者,來跟我相見、開導我,解開我心中的愁憂。這時
候,作是語已,很悲痛的掉下眼淚,遙向靈鷲山來禮拜佛陀。
  這是韋提希夫人被關起來之後,內心的愁憂,引發對佛陀、對尊者、對法的一種皈依
乞求之心。
  佛慈往赴:
  未舉頭頃,爾時世尊在耆闍崛山,知韋提希心之所念,即勅大目犍連及以阿難,從空
而來。佛從耆闍崛山沒,於王宮出。時韋提希禮已,舉頭,見世尊釋迦牟佛,身紫金色,
坐百寶蓮華,目連侍左, 阿難侍右;釋梵護世諸天,在虛空中,普雨天華,持用供養。
  當韋提希夫人,向佛陀啟請之後,很快就有感應了──未舉頭頃,韋提希夫人拜下去
,還來不及把頭抬起來的時候,大慈悲的世尊在靈鷲山,就知道韋提希夫人心中所憶念的
事情,立刻教敕目犍連尊者、阿難尊者,從空而來。佛陀就從靈鷲山隱沒,從王宮出。這
地方的兩種神通力,我們先解釋一下:
  阿羅漢的神通是一對一,所以是從空而來;阿羅漢從這個地方,飛到另外一個地方,
是用身體直接飛過去的,可以看到人從虛空而來,當然這個還是受業力的影響,還是有障
礙。比方說在飛行途中遇到樹,就要閃開來,所以阿羅漢的神通是,如鳥飛虛空。佛陀的
神通是一對多,他可以在這個地方消失,在很多地方出現,不是用飛的,是此方沒,彼方
出,這是不可思議的意生身──心念想到那裡,就可以在很多地方同時出現。這是佛陀的
神通力跟尊者的神通力,不同的地方。
  我們看前面的經文,韋提希夫人很謙卑的想著:世尊威重無由得見,我只是一個卑賤
的眾生,佛陀如此地威重,我不敢驚動您來,所以當時韋提希夫人並沒有啟請佛陀。但是
佛陀是不請而來,表示佛陀說法的因緣成熟了,所以佛陀親自來到王宮,目犍連尊者、阿
難尊者也一起來。
  這裡說到:韋提希夫人拜下去,剛抬起頭來,就看到了慈悲的世尊。世尊在虛空之中
,三種莊嚴相:
  第一個正報莊嚴,身紫金色。看見佛陀在虛空中,端然安坐放大光明,現出紫金光身
  第二個依報莊嚴,坐寶蓮華。佛陀坐在七寶所成的蓮華上。
  第三個眷屬莊嚴,左邊是目犍連尊者,右邊是阿難尊者在,還有看見釋提桓因(欲界
的天王)、大梵天王(三界的天王)、護世諸天(就是四大天王)以為眷屬。
  這時候在虛空中,普雨天華,持用供養,虛空中之天人,降下了天華,夫人就持天華
來供養佛陀、以及兩位尊者、還有諸天等等。這是講到佛陀的出現,現出三種莊嚴相貌來
安慰、鼓勵韋提希夫人。
  傷歎請法:
  時韋提希見佛世尊,自絕瓔珞,舉身投地,號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
惡子?世尊復有何等因緣,與提婆達多共為眷屬?唯願世尊,為我廣說無憂惱處,我當往生
,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此濁惡處, 地獄、餓鬼、畜生盈滿,多不善聚;願我未來,不聞
惡聲,不見惡人。今向世尊,五體投地,求哀懺悔!唯願佛日教我觀於清淨業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