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關於「覺慧」一詞的佛學定義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2021-08-12 19:40:48
關於版友質疑「覺慧」的定義問題。
首先,在佛學辭典上並查不到「覺慧」此詞的條目,只有涉及「覺慧」此詞的內容。
因為「覺慧」一詞在現今佛學並沒有正式嚴格定義。
茲於《一行佛學辭典搜尋》上的的相關搜尋結果:
http://buddhaspace.org/dict/index.php?keyword=%E8%A6%BA%E6%85%A7
◎在這些相關內容中,「覺慧」本義是指:覺悟之慧、覺性之慧。譬如:
《圓覺經》「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
      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自性清淨隨順。」
《舊華嚴經‧卷二十七‧十地品》『遠行地,以廣大之覺慧,善觀諸法。』
《順正理論》卷四十五「迷於所緣,能害自身正覺慧故。」
《大毗婆沙論》十五卷十四頁『此問能引義利,能引善法,隨順梵行,
              能發覺慧,能得涅槃;是故此問,應一向記。』
《瑜伽二十九卷》十一頁『此復云何?謂七覺支,諸已證入正性離生補特伽羅,
            如實覺慧,用此為支,故名覺支。』
◎但「覺慧」有時也會引申作為:覺知之慧;而用指瞭解知識的智慧。譬如:
《望月大辭典》『名(梵na^ma,藏min%),心不相應行之一。七十五法之一。
        百法之一。指依語音呼召物而令人生起覺慧者。
        上文旨在說明聲不能詮義,名能詮義而令人生覺慧』
《瑜伽四十五卷》二頁『無礙慧者:謂於此中無退轉智。常善說者:由具四種無礙解故;
常能善說。若於所依無礙覺慧;名法無礙。於法異門,無罣礙故。若於能依無礙覺慧,
名義無礙。於一切法自相共相,無罣礙故。或於諸法別義意趣,無罣礙故。若於其言無
礙覺慧,名訓詞無礙。於諸國土各別境界種種言詞,隨自展轉異想隨說,無罣礙故。或
於諸法訓釋言詞,無罣礙故。若於分析諸法智中無礙覺慧,名辯說無礙。於能辯析諸法
智中,無罣礙故。
《瑜伽九十九卷》五頁『又彼略由四因緣故,犯所犯罪。一、無知故。二、放逸故。三
、煩惱盛故。四、輕慢故。云何名為由無知故犯所犯罪?謂如有一,於所犯罪,不審聽
聞,不善領悟。彼無解了,無有覺慧,無所知故;於其所犯,起無犯想;而犯眾罪。如
是名為由無知故犯所犯罪。云何名為由放逸故犯所犯罪?謂如有一,於所犯罪,雖復解
了,有其覺慧;亦有所知;而住忘念,住不正知。彼由如是不住念故;如無所知,而犯
眾罪。如是名為由放逸故犯所犯罪。云何名為煩惱盛故犯所犯罪?謂如有一,於其所犯
,雖復解了,有其覺慧;亦有所知;而彼本性貪瞋癡等,極為猛利。彼由猛利貪瞋癡故
;雖知是事所不應為;煩惱纏逼,不自在故;而犯眾罪。如是名為煩惱盛故犯所犯罪。
云何名為由輕慢故犯所犯罪?謂如有一,於所犯罪,雖復解了,有其覺慧;亦有所知;
而彼信解,極為下劣,無有強盛宿善因行。
◎而本人所謂「覺慧」是取其本義「覺悟之慧」,而以與南傳所謂「觀智」對照意義。
「觀智」進階是對應於修觀至觀定成就的各階段,相關南傳上座部的十六觀智。
「覺慧」進階是對應於慧觀由無果到四果的各階段,相關諸果不同階段的覺悟之慧:
    無果   初果   二果   三果   四果
    無想定  初果定  二果定  三果定  四果定
這覺慧進階,就是我以前曾在《法鏡蘊論》稿中寫過,只是當時還沒使用「覺慧」此詞。
以上就是本人使用「覺慧」定義的佛學來由,謝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