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功德經》云:「善男子!諸佛世尊具有三身,謂法身、受用身(報身)、化身
。…汝等當於如來起正念心,…於諸眾生起大慈悲,願得速成三種身故。」
佛的法報化三身的關係:佛的第六意識斷除所知障證得一切種智的智慧,佛的自性法
身的施設處即佛證得一切種智的第六意識,佛的第六意識一切種智的究竟法性(自性空的
空性)稱為自性法身,而佛證得一切種智的第六意知本身因為是自性法身的能依故稱做智
慧法身,佛的報身與化身是由佛的一切種智的第六意識智慧法身出生展現的意生身。
在灌浴如來佛像時,悉達多的如來像是佛的化身,我們在灌浴如來的佛像時,憶念佛
陀的功德,自己也於一切眾生生起利他的大悲心,由為利有情的大悲心引發菩提心希求無
上菩提,希望自己將來也能夠成就佛果菩提俱足法報化三身利益有情。
==============================================================================
補充_摘自:佛果位之四身:自性身、智法身、報身、化身_倉忠仁波切教授
(一)自性身:
1.中觀宗主張,自性身是具有二種清淨的法性身:(1)自性清淨法身——以「一切
相智(一切種智)之空性」而安立。(2)離垢清淨法身——以「一切相智之滅諦」而安
立,也就是「一切相智離二障之滅諦」。
2.唯識宗主張自性身是「離垢清淨法身」,並不承許自性清淨法身。離垢清淨法身是
以「一切相智之滅諦」而安立,例如,離「外境有」之滅諦、離「名言之所趨入處自相成
立」之滅諦。
(二)智法身:親證盡所有性智、如所有性智,也就是一切相智(一切種智)。
(三)報身:五種功德決定之究竟色身。
五種功德決定:
(1)處所決定,唯是色究竟天密嚴剎土之天處。
(2)眷屬決定,唯聖者菩薩。
(3)法決定,唯大乘法。
(4)身決定,具足三十二相及八十隨好。
(5)時決定,直至輪迴未空而安住。
(四)化身:
(1)殊勝化身,如導師釋迦牟尼佛於南贍部洲示現十二法行。
(2)士夫化身:如成為工人等等。
(3)應化身:如化現為動物、山、橋、樹等等。
※ ※ ※
智法身——十地菩薩斷除最細分所知障之後,其心續中入定根本智即成就一切相智,
也就是成就智法身,因此,一切相智自法就是智法身。
如是,是以道諦的角度而安立「智法身」(智法身即大乘無學道的道諦所證的一切相
智)。
自性身——當斷離所有障礙之時即成就一切相智,總的來說,遠離一切障礙之滅諦或
空性就是自性身。
若是區分宗派主張的差別:(1) 中觀宗以一切相智之空性與滅諦而安立「自性身」,
主張自性身有二種——1.自性清淨法身(即一切種智究竟法性的空性)、2.離垢清淨法身
(即一切種智斷離一切障礙的滅諦);(2) 唯識宗則是以一切相智之滅諦功德而安立「自
性身」,故僅承許離垢清淨法身。
報身、化身——具足智法身與自性身的身所依,彼身就是報身與化身。
如是,唯以色身方面而建立報身與化身。也就是,以自性身與智法身的施設處之補特
伽羅而安立報身、化身,因為,自性身與智法身是從依於某一補特伽羅而存在。
※ ※ ※
如何取名四身的「身」,如自性身的「身」?
此中「身」的梵文譯音是「尬亞」(kaya),是以「有學道累積二資糧之眾多因緣聚
合所得功德」而取名。
也就是說,有學道菩薩修行三大阿僧祇劫集聚福智資糧之眾多因緣所得功德,以該分
而取名身,並非意謂色身或身體。
例如,以佛的究竟性(佛之空性),或以佛心續中的滅諦而取名自性身、法身;但是
,佛之空性、佛心續中的滅諦是無為法,並不是色。
※ ※ ※
以修行的基道果而言「佛法身果位」:
「基」意謂根本法、基本法,基有世俗諦與勝義諦二法,彼等是增長功德的根本所依
,由修二諦而增長諸道功德乃至證獲究竟果位;
「道」有二,行(行持)與見(見解),如修慈悲、菩提心是行的部分,修通達空性
之智是見的部分;
「果」有二,佛法身果位有二分,修通達空性之智的跡印(手印)不共果是自性身、
智法身,修菩提心等的跡印不共果是報身與化身。
如是,佛果位之四身。
※ ※ ※
或是,佛果位區分為三身:法身、報身、化身。觀待修行者的福智資糧之差別,各自
所見之不同,故三身數量決定。
(一)作為佛親見的「法身」,是有的。
佛唯是入定空性,見任何法皆是見彼法之究竟性(空性),無顯現世俗相,所以,佛
與佛之間所見的是法身,也就是說,佛與佛之間所緣及的「佛之空性」,就是「法身」。
(二)作為聖者菩薩親見的「報身」,是有的。
佛之究竟法身所化現的報身相,就是佛之報身。初地以上菩薩的福智資糧未究竟圓滿
、未成佛,故不能見佛的法身,僅能見到由佛法身所顯現的報身相。
(三)作為業清淨凡夫及聲聞獨覺阿羅漢聖者所親見的「化身」,是有的。
彼等補特伽羅唯能見佛的化身,不能見佛的究竟法身、報身。
※ ※ ※
十地菩薩已具足相似三十二相、八十隨好之身,彼於十地菩薩最後有(最後一生)之
際,入大乘金剛喻定以聖根本智正對治最細分所知障,斷除該分所斷而遠離所有障礙之時
即現證佛果位。
此中,緊隨於斷除該分所斷之後,彼身隨即成就為報身,彼心續中的入定聖根本智即
成就為一切相智(一切種智),如是,斷離所有障礙的同時就是現證佛果位。
佛果位是具足四身體性的佛報身,也就是說四身是一體,因為,佛果位是施設處,四
身是其上的支分特法,所以,佛果位的體性而言就是具足四身。
「菩」意謂斷功德,「提」意謂證功德,「菩提」就是具有斷證功德的意義。
以佛果位而言,「菩」則是意謂斷除所有障礙之功德,包含「斷除煩惱障與所知障」
,「提」則是意謂證獲所有智之功德,從「道」的角度來說,就是證獲一切相智等諸道。
如是,佛果位之無上菩提,就是:具足斷證究竟圓滿功德之果位。因為,佛果位是究
竟圓滿的菩提,無更於此上的菩提,故是無上菩提。
大乘修行者,從進入資糧道至無學道,最終成辦具足四身體性的佛果位,乃至長劫未
空之際(所有眾生成佛之前的期間),以同類續流的方式而存在,無間斷的化現各種與所
化機福德因緣相應的化身,以說法等而利益他眾生。
此中,佛說法利益眾生,主要是為了眾生能夠斷除煩惱、斷除所有障礙。
又,文中說到「同類續流」,由此可知,報身與化身是存在且是無常之剎那性,並非
以常(非剎那性)的體性而存在。
再者,佛聖者是具足斷證究竟圓滿功德的補特伽羅,又,佛的身語意皆是佛寶,所以
,佛、佛聖者有差別。
佛的身語意是佛,但不是佛聖者,佛聖者一定是補特伽羅,是佛聖者周遍是補特伽羅
。佛聖者是已證獲斷證究竟圓滿功德的補特伽羅,因為圓滿大悲的緣故,唯有平等利益眾
生,無絲毫墮黨之偏心,遠離世間八法,無不益於眾生的言語,所行皆是利益眾生,諸如
此類等等,皆是佛的特殊功德。
>>>>>
[1]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釋迦牟尼佛因地本生)三僧祇劫所修萬行,利益安樂諸眾生已,十地滿心,運身
直往色究竟天,…爾時,菩薩入金剛定(十地菩薩最後際入定空性的根本智),斷除一切
微細所知諸煩惱障,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妙果名現報利益,是真報身有始無終
(佛的報身從證得一切種智的正覺開始而有,故曰有始),壽命劫數無有限量(佛的報身
不入滅,故曰無終),初成正覺(從最初成就一切種智開始)窮未來際,…應化身佛(如
悉達多是佛的殊勝化身)雖現滅度,而此佛身相續常住(佛的報身相續常住不會入滅)。
…佛寶具三種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報身),三變化身。第一佛身(自性身)有大
斷德,二空所顯(佛的自性法身是由證得人無我及法無我二種無我的空性慧斷除煩惱障、
所知障而有,故說佛的自性法身有大斷德),第二佛身(報身)有大智德(佛的報身由一
切種智的意識展現),第三佛身(化身)有大恩德(佛的化身具有利益有情的恩德)。」
《大乘密嚴經》:「佛化身從於兜率降(過去佛陀已斷除所知障於色究竟天報身成佛
,佛的化身由報身現起從兜率降生、入胎、出生、出家等示現),佛常密嚴住(佛陀一切
種智展現的真實報身恆常住於色究竟天密嚴剎土),像現從其國(由安住密嚴剎土的報身
化現化身),隨緣眾像生(佛的化身隨著眾生因緣,觀待所化機因緣成熟利益眾生)。」
[2] 摘自:《中論釋-正理海略講》見悲青增格西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有的地方說「佛陀(導師世尊釋迦牟尼佛)在人壽百歲時成佛」,有的地方說「佛陀
於數劫前成佛」,二者並不相違。成佛時,一定要在密嚴淨土成佛(於色究竟天密嚴淨土
成就具足四身體性的佛報身),所以無量劫前,世尊曾在密嚴淨土成佛,那是真正的成佛
。二千五百年前,在印度成佛,那是化現(示現)。因此,成佛是看是不是報身成佛,化
身成佛只是化現(示現)。有時候不加區分地說「某時會成佛」,其實是指化身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