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洛桑卻佩格西——空性與滅諦 (2)

作者: ykkdc (ykk)   2022-09-20 10:10:31
摘自:2022/07/05《菩提道次第略論》-〈毗婆舍那品〉
講授:洛桑卻佩格西/翻譯:扎西老師
【又此若不依止正量開派論師所釋彼中意趣之論,則如盲者無人引導而往險處,故應依止
無倒釋論。】
就是說:還必須要依止,能夠解釋這些了義經的定量釋論。
如果沒有依止能夠堪為解釋了義經的定量釋論,我們僅僅依靠自力去閱讀了義經,雖
然能夠由此累積殊妙聽聞的習氣,但是,對於想要有所結果、有所果利,是沒有辦法成辦
的。
所以,應該進一步要依定量釋論。所依的定量釋論當中,其中依龍樹菩薩所造的《中
觀理聚六論》的定量釋論是最為殊勝的。
一方面來說,造論者龍樹菩薩,可以說是為佛所授記的殊勝士夫,再者,他所寫的論
典,也堪為解釋《般若經》空性的甚深所詮的次第。
所以,如果能夠依著龍樹菩薩所造的定量釋論,而來尋求了義經的意趣的話,才有可
能真正能夠了知了義經所要詮說的空性的內涵。
像了義經當中,有很多時候,他在詮說的文字方面是非常艱澀的。
譬如直接會說到:「無色、無受、無想」。
如果不依靠定量釋論,了解其中意趣的正量士夫們,再來詮釋其中的內涵,後代的學
者往往在閱讀的時候,不閱讀則已,一閱讀之下,反而產生墮於險處的危險。
因為在沒有足夠的智慧去詮釋、去解讀其中的奧義,依文解意地去理解,就會如實地
產生:「所以,色、受、想、行、識是不存在的」、「一切諸法是不存在的」。
因此而墮於斷邊,而產生極大的過失。
所以,才要特別提到,不僅要依了義經,而且一定是要依定量釋論,這樣一來,我們
才能夠容易地趣入佛所詮說的了義經的意趣。
這裡說到:「若不依止正量開派論師所釋彼中(就是了義經當中)意趣之論(定量釋
論),我們就會變成什麼?則如(好像)盲者無人引導。」
照理說,我們是盲者,需要正量士夫的定量釋論來作引導,如果不依止,就好像盲者
沒有人引導,這時候我們就會趣向險處,是非常危險的。
就像剛剛所說的,墮於斷見的險處當中,所以,必須要依止無倒釋論。
「無倒釋論」就是不顛倒的釋論。
不顛倒的釋論,就是解釋了義經的諸大釋論,譬如在《入行論》(入菩薩行論)第九
品〈智慧品〉當中,詮說了空性的內容,除了剛剛所說的《理聚六論》等等,還有像這樣
的大論典,也都是屬於不顛倒的釋論。
《般若經》就是此處所說的了義經。
《般若經》當中,除了廣、中、略品之外,也就是除了有所謂的《般若十萬頌》(大
般若經)、《般若二萬頌》(中般若經)、《般若八千頌》(小般若經),除此以外,屬
於《般若經》體系的經典支分等相當地多。
過去,在印度的論師們所流傳的、所認為的,承許《般若經》有十七部之多,諸多的
《般若經》不同的品相,僅僅只是在詮說的文字上有廣、略之分,對於所要詮說的甚深空
性的內義來說,是沒有任何差別的。
只是在詮說的能詮語、他在解釋和詮說方面,有廣、略的差別而已,實際上,就所詮
說的空性來說,都是以究竟的法性——自性空的內涵而來作解釋。
>>>>>
[1]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談佛性~2016年5月6日尊者答信徒問
一般我們都是追隨《般若經》或學習《般若經》的弟子、信徒。像《心經》,你也知
道,此經的直接內義或顯義是空性,同樣的,《金剛經》的顯義也是空性。像是《般若十
萬頌》、《般若二萬頌》、《般若八千頌》的顯義也是空性。
有關(般若經)顯義空性的部份,龍樹菩薩著作了《中觀理聚六論》,此論最完整、
廣泛地說明了空正見(空性智慧)的論述。…唯有依循著龍樹父子(龍樹和其弟子)的究
竟意趣來去認知空性的話,才能對般若經作出完整無誤的詮釋、才能無誤地解讀…。
[2] 愚夫自行望文生義,墮於險處的危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