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ykkdc (ykk)
2022-12-27 16:37:00摘自:達賴喇嘛尊者教授《覺燈日光》
生起奢摩他,雖有許多種不同的意義,但是最主要的是為了引發毗缽舍那的證德。
毗缽舍那又有二種:
一、「內外、大小乘所共」,就是能夠暫伏煩惱現行的粗靜行相的毗缽舍那。
二、「唯佛弟子內道別法,畢竟斷除煩惱種子」,就是修習無我真實行相的毗缽舍那
,這是內道的不共法。
對於解脫,若是前者也是可以有的,但不是必不可少;但是後者卻是必不可少,一定
要有的。
因為如果只獲得初禪前行的奢摩他,即使沒有獲得初禪的正行,也可以透過這個初禪
前行的奢摩他修習通達無我的毗缽舍那來獲得解脫。
但是如果沒有了解空性,僅僅透過初禪前行的奢摩他修習粗靜行相毗缽舍那,能得初
禪正行,壓伏欲界煩惱;之後以初禪正行的奢摩他修習粗靜行相的毗缽舍那,能得二禪正
行,壓伏初禪煩惱;這樣三禪、四禪……、一直到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天禪定等三界
最頂的細微心,但是終究不能夠脫離生死。
小乘修行者,於見道位時,所獲得的果位,如果是四果中的第一果—預流果、第二果
—一來果時,內心所擁有的禪定成就是什麼境界呢?
答:那只是屬於初禪前行的境界而已。
為什麼那時候他沒有獲得初禪正行呢?
因為要獲得初禪正行就得斷除欲界的煩惱(也就是壓伏欲界煩惱),如此就不會再來
欲界了。當得到第三果時,不再來世間,所以稱「不來」或「不還」。這裡的世間是指欲
界。
得預流果和一來果,因為尚未得到初禪正行之故,所以還沒有完全斷除欲界的煩惱。
「預流」的意思是,因為還有少數欲界煩惱,所以還會墮落於欲界,在欲界當中繼續
修行。
(註:預流果,即初果,證得初果尚未斷除欲界煩惱,尚有欲界人天極七返生。)
「一來」的意思是,因為大部分欲界的煩惱都已經被斷除了,他只需要再一世欲界的
時間來斷除欲界的煩惱,所以叫作「一來」。
(註;一來果,即二果,證得二果尚未斷除欲界煩惱,尚有欲界人天一來往。《雜阿
含990經》:「得斯陀含(二果),生兜率天(屬欲界天),一來世間,究竟苦邊。」)
以小乘來講,能透過第一靜慮(初禪)近分所攝正奢摩他來獲得見道果位。
因此我們不能小覷第一靜慮(初禪)近分所攝正奢摩他,也就是最初獲得的奢摩他(
屬初禪近分定),用這個奢摩他緣空性的力量,能讓我們獲得聖者果位。
「一切頓證諸阿羅漢」,他唯有依第一靜慮(初禪)近分所攝正奢摩他,勤修習通達
無我的毗缽舍那來對治煩惱,即他是將三界所攝的煩惱一起斷除。
因為一起斷除三界煩惱,所以叫「一切頓證阿羅漢」(或稱作慧解脫阿羅漢)。
得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者,是以粗靜相毗缽舍那,有次第地壓伏欲界煩惱,之後
再去壓伏色界煩惱,之後再去壓伏無色界的煩惱,即先壓伏粗分的煩惱,再徹底斷除煩惱
的根本,是以這種方式來獲得阿羅漢果位的。
可是上上根的阿羅漢,不願意浪費這麼多的時間,他沒有先壓伏粗分煩惱,再徹底斷
除煩惱根本,他一開始就直接從煩惱的根本下手。
斷除了煩惱的根本,就不需要像前者那樣按次第地,先壓伏欲界煩惱,再壓伏初禪天
煩惱,再壓伏二禪天煩惱……,根本一起斷除時,是三界九品的煩惱一併斷除。
三界九品煩惱一起斷除的意思是:
先把欲界上上品、初禪上上品、二禪上上品……,三界九地的上上品煩惱一起連根斷
除;
然後把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九地的上中品煩惱及其根本一併斷除;
再來斷除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九地的上下品的煩惱及根本……,
如此依次,中上、中中、中下,直到三界的下下品煩惱一併斷除。
所以依第一靜慮(初禪)近分所攝的正奢摩他,也能夠讓我們獲得阿羅漢的果位。
這個最初獲得的奢摩他(屬初禪近分定),就像一把斧頭,非常好用。
但是要運用好這把斧頭,必須要有無我慧,如果沒有無我慧,就好比一個力量微弱的
人,他舉起一把利斧,卻傷害不了煩惱的樹根。
>>>>>
[1] 《俱舍論》(唐.玄奘法師譯):
「阿羅漢向中,斷有頂惑第九無間道,亦說名為金剛喻定,一切隨眠皆能破故。」
此處,有頂,即非想非非想天;惑,即俱生煩惱。非想非非想天俱有九品俱生煩惱。
三界九地,即欲界一地,色界四禪四地,無色界四空天四地,合共九地。每一地都有
九品俱生我執煩惱,九品分為上、中、下三品,每一品又各有上、中、下三品,合共九品
,九地合共八十一品俱生我執煩惱。
證得阿羅漢果有鈍根、利根。鈍根斷俱生煩惱81個無間道,利根斷俱生煩惱9個無間道
鈍根者先證得四禪八定,獲得上二界色界、無色界的禪定,依四禪八定按次第先壓伏
欲界煩惱,之後再去壓伏色界煩惱,之後再去壓伏無色界的煩惱,即先壓伏粗分的煩惱,
再徹底斷除煩惱的根本,是以這種方式,有次第的斷除八十一品煩惱來獲得阿羅漢果位。
利根者未證得四禪八定,僅依初禪近分定緣無我慧將三界九地的煩惱一起斷除,不是
按次第先壓伏欲界煩惱之後再壓伏色界煩惱再壓伏無色界煩惱,而是三界九地的上上品煩
惱連根一併斷除、上中品煩惱連根一併斷除直到下下品煩惱連根一併斷除共九個無間道。
所以,此處《俱舍論》說斷有頂惑第九無間道,即斷除八十一品俱生我執煩惱當中,
屬無色界非想非非想天(有頂天)最後一品(第九品)煩惱,這樣的斷除方式,屬鈍根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