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菩薩戒「發心儀軌」22 敬禮成量欲利生1

作者: ykkdc (ykk)   2023-03-22 11:28:45
轉自: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
摘自:《釋量論—成量品》略講 見悲青增格西教授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 釋《集量論》禮讚文
(論)「敬禮成量欲利生,大師善逝救護者,為成量故從自論,集諸散說匯為一」
接下來再解釋一下《集量論》的禮讚文——
「敬禮成量欲利生,大師善逝救護者」
此偈頌是禮讚文,同時也是成量品的大綱。
這個可以分幾類來談,首先「成量」是一類,「欲利生」又是一類,「大師」、「善
逝」、「救護者」又是另外的內容。
偈頌分二,所建立與能建立。「成量」是主要詮釋的內容,就所建立與能建立來說,
「成量」就是所建立者,能建立就是「欲利生,大師、善逝、救護者」。
「成量」指的是佛果,量就是佛,成量就是變成佛或修證成佛果,但佛不是一開始就
是量,是漸漸的變成量。
怎麼漸漸的變成量?所以就用「欲利生、大師、善逝、救護者」來說明。
(成量)從「因」跟「果」來講:「因」方面是【慈悲心、空正見】。
(因)「欲利生」是講大悲心,可以說(欲利生)是大悲心的別名。
正面指的是大悲心,但是也代表菩提心等方便法門。
「大師」表面上看來好像是說世尊是大師,但是這邊的大師指的是空正見,也代表慧
方面一切的資糧。
所以「欲利生」(大悲心)、「大師」(空正見)是圓滿的福智二資糧。
福智二資糧累積以後就會達到自利、利他之果—「善逝」與「救護者」。
「善逝」指的是圓滿的自利身,「救護者」指的是利他,即佛的事業。
「善逝」就是已經很完善地度到彼岸,指的就是滅諦跟道諦。
由修福智二資糧(大悲心攝福資糧、空正見攝慧資糧),滅除苦諦跟集諦,以道諦來
達到滅諦。
所以「善逝」直接指的是滅諦或者是佛陀的涅槃,間接指的是道諦,即是究竟的滅諦
跟究竟的道諦。
解釋「善逝」時說,如以止觀雙運世間道來滅除煩惱的話,它不會是一個完善的斷,
因為以後煩惱還會再產生,沒有盡善盡美地斷除,所以沒辦法說它是善斷。
佛弟子修到見道、修道,用出世間的道得到了滅諦,可是他們(見道位、修道位的聖
者,如初果、二果、三果)還是沒有斷除輪迴,所以只是善斷。
聲聞、獨覺的阿羅漢(小乘無學道的阿羅漢聖者),他們是斷了(阿羅漢斷除了輪迴
),可是只是斷煩惱障,所知障並沒有斷,所以不是無餘斷除。
在這樣的比較過程中,可以把佛的涅槃(佛的滅諦)與阿羅漢的涅槃比較,從而顯出
成佛之道及解脫之道。
「救護者」是利他方面,通常我們說佛的事業或佛是眾生的怙主。
佛如何變成眾生的怙主?主要是祂會宣說道次第,講四聖諦的法來救度眾生,所以祂
是眾生救怙主。
總之,「善逝」、「救護者」是講佛的情況,只不過分為自利與利他。
佛很了不起,因為斷證圓滿,這是從自利方面說。
祂很了不起,為什麼?因為祂利生,可讓眾生解脫、遠離痛苦,這是從利生方面說。
「善逝」跟「救護者」是相同的,只不過以佛自己達成與利生二方面來講。
(...待續...)
>>>>>
[1] 《集量論》:「敬禮成量欲利生,大師善逝救護者」
佛陀是量,有圓滿的證量,佛陀是位斷證功德究竟圓滿的量士夫。佛陀一開始也跟我
們一樣,是一位在輪迴中受苦逼迫的有情。祂是如何成為量的呢?
佛法講因果,從什麼因,成為佛陀的量?《集量論》云:
因-欲利生、大師,此處,欲利生指大悲心,大師指空正見。
果-善逝、救護者。此處,善逝指自利圓滿,救護者指利他圓滿。
佛陀透過圓滿的因-大悲心、空正見-為了究竟利益一切有情,而修證空性的正見。
最後獲得圓滿的果-善逝、救護者-善逝指無餘斷障證得究竟滅諦,成為眾生的救護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