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量論》:「敬禮成量欲利生」--欲利生,大悲心希欲究竟利益一切眾生
摘自:2014《釋量論》略講 2014.9.14第五講
圖滇悲桑格西講授/如性法師口譯
大悲心,小乘的聲聞與獨覺也有嗎?之前在寺院學習時,我們曾花了很多時間去釐清
這個問題。
如果今天我們講的悲心是,以一切有情為所緣,想著:「如果一切有情可以離苦的話
,那很好!」或是「如果一切有情可以離苦的話,那很好!願他們能離苦!」
這兩種只是單純希望眾生可以離苦的心,聲聞獨覺應該是有的(即四無量心)。
但是,讓眾生離苦的這件事情,由誰來做呢?若是加上「由我來做」的想法--
包括「願我能令眾生離苦」的祈願,以及決心「由我來令眾生離苦」的增上意樂,這
兩種悲心,聲聞獨覺就沒有。
有想到「由我來讓眾生離苦」,不一定就是增上意樂,因為增上意樂則是一種心力強
大的決定,而「願我能令眾生離苦」這種心,只是祈願而已。
這兩種心(祈願和增上意樂)的差別,在於心力的強度與決心的有無。
總之,單純希望眾生可以離苦的心,聲聞獨覺應該也有(如四無量心);
至於無造作的「由我讓眾生離苦」的心,包括祈願與帶著決心的增上意樂,聲聞與獨
覺則沒有。
已經生起大悲心與增上意樂,但尚未生起菩提心,這種狀態為什麼不算進入大乘資糧
道?以下是我個人的想法,供大家參考。
舉個例子來說,有個人非常想去美國,而且下了決心,無論發生什麼事,他就是要去
美國。這種狀態,就好比是「增上意樂」。然而,要用什麼方法才能到得了美國呢?他完
全沒有計劃。
如果他沒有停在這裡,有進一步研究如何去美國的方法,他會知道要先如何、再如何
、後如何,知道經過哪些程序和步驟,就可以到美國;如果去美國是為了賺錢,他也弄清
楚到了美國後,用什麼方法可以賺到錢,此時,他心中有一套很完整的計劃。
有了清楚的計劃、開始照著做,整件事情的正行才算正式開始。到了這種狀態,就好
比是生起「菩提心」。
換句話說,生起大悲心與增上意樂,內心的確有產生「利益一切有情」的心力,但對
於「利益一切有情」的計劃,其實還沒有很清楚。
想要利益眾生,但此事真的有可能嗎?要怎麼做呢?
如果要利益眾生就必須成佛才行,那麼要怎麼做才能成佛呢?成佛的前因是什麼?這
個前因的前因又是什麼?成佛必須具備的這些因,我有能力具備嗎?
經過縝密的思考之後,你知道這些因都是你做得到的,因此你知道自己一定可以成佛
,這樣一來,你就一定真的能夠利益一切眾生。
當這一套完整的「成佛、利益眾生」的計劃在內心清晰地呈現了,你開始著手付諸實
踐,此時,整件事情的正行才算正式開始。
>>>>>
[1] 慈、悲、喜、捨的四無量,與大悲心、大慈心,二者的差別
慈悲喜捨四無量,屬我們身語意三門當中第六意知的心所法,佛教大小乘行者所共修。
大乘行者的大慈、大悲(亦屬第六意知的心所法),則比一般的四無量心更為增上。
四無量雖願一切有情離苦得樂,然而,聲聞獨覺二乘行者尚未將一切有情離苦得樂的
責任由自己擔起,由於缺乏大悲心的增上意樂,終究只入一己之寂滅解脫(俗稱自了漢)。
大慈、大悲則是進一步發起增上意樂,菩薩行者不忍眾生苦,更欲將有情離苦得樂的
責任由自己承擔,由此增上意樂的責任心,發起菩提心希欲成佛,誓願成佛來圓滿利他。
如果聲聞由四無量進一步生起大悲增上意樂,發菩提心希求成佛,那就回小向大了。